【正见网2009年07月24日】
祖(ㄗㄨˇ)。(zǔ)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子姓,为商代王族之后裔。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作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等,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们的后代之中有人便以他们的名字为姓氏。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姓人有奉祖乙为始祖。
2、源自于商代的两位宰相。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孙中,也有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3、在满、彝、东乡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郡望】
1、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2、京兆郡: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注:据《姓谱》记载:“系出子姓。殷祖甲、祖乙、祖丙、祖丁,支庶氏焉。”望出范阳、京兆。
【历史人物】
祖逖
祖逖(西元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时期将领。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还有一些有志气的将士坚守在北方战乱的国土上。刘琨就是这些将士中杰出的一员。
刘琨年轻的时候,就立志报效国家。他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做主簿,两人志同道合,晚上常常睡在一张床上,谈论国家大事,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的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叫醒身边的刘琨,对他说:“你听,雄鸡在催我们起床了。”天上还是满天星斗,万籁俱寂,只有微风送来阵阵凉意。两个人高高兴兴的拔出长剑舞将起来,只见剑起剑落,如两道闪电在夜色中闪烁。
自此,他们每天一起坚持在晨曦中苦练,互相切磋技艺,研究兵法,后来都成为晋朝的名将。
后来,晋怀帝任命刘琨做并州刺史。那时候,并州被匈奴兵抢夺杀掠,百姓到处逃亡。刘琨招募了一千多个兵士,冒着千难万险,转战到了并州的晋阳。
晋阳城里,房屋被焚毁,满地长着荆棘,到处是一片荒凉。偶然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百姓,已经饿的不像样子了。刘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难过。他命令兵士砍掉荆棘,掩埋尸体,从新把房屋城池都修复起来。他亲自率领兵士守城,防备匈奴兵的袭击。他还使用离间计分裂瓦解匈奴队伍。后来有一万多个匈奴人投降了刘琨,连汉主刘渊也害怕了,不敢侵犯。
刘琨把流亡的百姓都召回来耕种荒地。不到一年时间,又到处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晋阳城渐渐恢复了繁荣的景象。
刘琨在百姓中获得了极高的声望,晋愍帝派人封他为大将军,统帅并州军事。
一次,晋阳被匈奴的骑兵层层包围。晋阳城里兵力太少,没有力量打退敌人。大家都感到惊慌,刘琨却仍然泰然自若。到了傍晚,他登上城楼,叫人用胡笳(一种乐器)吹起匈奴人的曲调,勾起了匈奴骑兵对家乡的怀念,伤感的流下眼泪。天快亮的时候,城头的笳声又响了起来,匈奴兵竟自动跑散了。
刘琨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的消息,非常激动和振奋,他们虽相隔很远,不能相见,但一直互相惦念,互相支持,互相鼓舞。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進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的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沿途百姓听到祖逖的召唤,纷纷聚拢在他的大旗之下。渡船行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猛力拍打(‘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此去决心收复中原,否则,决不再过此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振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几千人马,就向北進发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由于他智勇双全,往往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经过无数次艰苦的鏖战,祖逖带领晋兵,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武(ㄨˇ)。(wǔ)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资料所载,西历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便迁移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而宜臼就是周平王,由于手掌上有一个武字的形状纹路,所以被赐姓为武,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武为姓,所以史称武姓正宗。
注:是为河南武氏。
2、以国名为氏。根据《世本》、《万姓统谱》等资料所载,夏臣武罗被封武罗国,后来国家灭亡,所以后代子孙便以国名为姓。
3、出自于子姓,以祖字或以谥号为氏。
(1)出自于商王武丁之后,以祖名为姓。根据《武班碑》记载,是商王武丁之后,以祖名字为姓。如汉代武班。
(2)出自于春秋时宋武公之后,以谥号为氏。根据《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代,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为宋武公,所以世代子孙便以祖先的谥号为姓。
4、以邑名为氏。根据《风俗通义》资料记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所以后代以封地武强,简称为武氏。
5、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
(1)出自于复姓简化而来。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秦将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后来子孙以封爵武安为姓。本来称武安氏,后来简姓为武。
(2)出自于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由于姬满的后裔曾经被封于武疆(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所以他的子孙便以封邑名为姓,称为武疆氏,后来简姓为武。
6、出自其他源流。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
(1)根据《唐书》记载,“唐贺兰敏武士之嗣,冒姓武。”
(2)唐代傅、左、李诸姓被武则天赐姓武。
7、出自于小数民族有武姓或有复姓改汉姓武。如:满族武聂氏、武佳氏、武库登吉氏,鄂温克族吴立西氏汉姓为武;京、彝、蒙等族有武姓。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進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沛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
【堂号】
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而武姓又以太原封为堂号。
【历史人物】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的一天,山东堂邑县一位59岁的老人去世,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绅全体执绋送殡,各县上万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行列络绎数里。
这位老人叫武训(西元1838―1896年)。在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载入正史的,大概武训先生是第一人。武训本没有大名,因在同辈兄弟中行七,所以一直被叫做武七。武七三岁丧父、 七岁丧母,自小行乞为生。目不识丁的武七,在心底却一直编织着一个不可思议的梦想:他要集资兴办义学,让贫寒的孩子们都能读书!
自21岁起,武七到各地去行乞集资。他找机会为人家做工,同时有空就出门乞讨。每次讨得较好的衣食,他就设法卖掉换钱。而自己则衣衫褴褛,每日仅以两个粗馍维持生存。他有时还像个江湖杂耍艺人一样表演锥刺身、刀破头、扛大鼎等节目,甚至吃毛虫蛇蝎、吞石头瓦砾,以换取赏钱。乞讨所得的钱积攒到一定数目,他就寄存于大户人家,以谋得一些利息。逐渐的武七也能够典买些田地,备作学田。而他自己则仍然“且佣且乞”,在白眼和鄙夷中,他的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三十年后,在光绪十四年(1888),武七花钱4000余吊,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学校建成后,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進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弟上学,当年招生50余人,不取分文。武七自己不识字,但他对老师的敬重几乎超过了神。每次置宴招待老师,他都侍立门外,专候磕头進菜,等老师吃完自己才吃些残羹剩饭。平时,他常来义塾探视,对勤于教课的老师,他叩跪感谢;对一时懒惰的老师,他下跪以求警觉。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下跪哭劝。如此,义塾师生,无不用心教学和学习,学有所成者日众。
此后,武七得到寺院、官绅相助,在馆陶县杨二庄和临清县御史巷兴办了第二所和第三所义学。武七的义举很快传遍乡里,并传到朝廷官员耳中,清廷嘉奖并赐名为训。光绪二十二年(1896)4月,武训病重。23日,武训在临清县御史巷义塾边,听着众学童朗朗读书声含笑离世。
符(ㄈㄨ?)。(fú)
【历史来源】
出自于姬姓,是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以官名为氏。根据《元和姓纂》记载,“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后来又根据《姓氏急救篇》资料记载,“符氏,鲁倾公之孙雅,为秦符令,因氏焉。” 以上文献说明,符氏德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谓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名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玉、铜、竹或木制成某种形状,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者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合,以检验真假。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以后,末代君王鲁国倾公有个孙子叫公雅,后来在秦国担任符玺令,其后人便以符为姓。
据考证,符姓发祥之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公雅的子孙,目前遍布全国各地的符姓人家,追根究源,他们的老家是在河南。望族居琅?郡(今山东省诸城县)。
【郡望】
琅?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天山东省东南部谙城、临沂、胶南一带。
【堂号】
1、琅?堂:出自战国时期的符家族。西汉至隋唐他们一直在山东省的诸城、沂、胶南等地繁衍为望族。这些地方,过去属琅?军郡境内,所以,散布于各地放的符氏人家,为了纪念祖先的出处,世代沿用“琅?”堂名。
2、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积善堂。
【历史人物】
苻坚,(西元 338―385 年)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字永固,一名文玉。氐族。在位二十九年。原籍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北),生于邺城,祖父洪,氐族酋长;伯父健,前秦创建者。苻坚博学多才,汉化较深,擅长谋定而后动。
初封东海王,357年在氐、汉豪贵支持下,杀暴虐的苻生(苻健子),自立为大秦天王。即位前他就结纳人才,以图经国济民。即位后用人唯贤,励精图治。无才能的宗室外戚都遭摒弃,而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人有文武之才,均授以高官,对王猛尤委以“军国内外万机之务”。
氐族豪强多是跟随苻健从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入关的建国元勋宗戚,骄横不法,不称吏职。他支持王猛抑制豪强,整饬军政,巩固权势,命地方官荐举孝悌、廉直和长于文学、政事者,進行考核,“得人者赏,非其人者罪之”。由是“内外之官,率皆称职”。
苻坚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区的人采用关怀的柔性做法,收用不少他族或投降的人为文官武将。如前燕将领慕容垂避害来投,拜冠军将军,封宾都侯;羌族姚苌归顺,任为龙骧将军。同时,他在思想意识上以汉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学,广兴学校,令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还亲临太学考试学生优劣。
关中为前秦的根本所在,因多年混战,生产废弛,他“劝课农桑、赈恤穷困”,行区种法,兴修水利,遂使关陇地区经济发展,国力充实。
经过多年经营,前秦国势渐强盛,为统一北方准备了条件。当时前秦最大的对手是前燕。370年苻坚攻灭前燕;次年灭仇池氐族杨氏;373年取东晋梁、益两州;376年灭前凉和代,统一北方;382年派吕光進军西域。
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新罗、大宛、康居、天竺等六十二国遣使通好,惟东南一方的东晋未下。苻坚渐骄,急于统一全国,不顾群臣劝阻,倾前秦之力,调集步骑九十余万,分兵三路南下,以图一举消灭东晋。
383年大败于肥水,此役即是有名的“肥水之战”。此后,前秦分裂,慕容垂和姚苌先后背叛,分别建立后燕和后秦,西燕主慕容冲攻入长安,苻坚出走为姚苌所俘,被缢杀。他在位期间致力于修明政治,统一中国北方,政绩显著,是十六国时期许多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人物。
刘(ㄌㄧㄡ?)。(liú)
【历史来源】
1、出自于伊祁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来后裔便以国名为姓。裔孙-刘累,能够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史称刘氏正宗,也就是陕西刘氏。
2、出自于士氏。周朝初年,周成王灭刘氏唐国,把唐遗族改封到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陵)建立杜国。最后一任国君杜伯,周宣王时无罪被杀,杜伯之子杜隰叔逃到晋国,隰叔子杜墒在晋国任士师之职,后来以官职为姓。而他的孙子,晋国大夫士会因国内动乱出奔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所以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
3、出自于姬姓。其源头有二:
(1)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周成王叔祖父)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刘聚,相传为刘累故居,因得名),所以后裔以邑名为氏,形成姬姓之刘。
(2)东周末年,周匡王姬班封他的小儿子到刘邑,号称刘康公。后代也以邑为氏,所以是姬姓刘的另一个来源。而这两支姬姓刘氏后代均无显族。
4、出自于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姓刘或赐姓刘。
【郡望】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刘贾。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注: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就有18个。
【堂号】
1、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3、藜照堂: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着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历史人物】
明朝流传下来一部著名的预言之作《烧饼歌》,作者就是明太祖时期的国师刘基,又称刘伯温。据说刘基深明数理,而且民间传说他是神仙下凡,来辅佐太祖成就功业的。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里,他常常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并且呼风唤雨,神通十分广大,“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刘基的父亲叫刘?,传说他的父母心肠非常好。一天,一位化作癞头乞丐的白鹤仙师来家乞讨,他们不仅不嫌弃,给他饭吃,而且还上山采来草药,为其医治烂头脓疮。白鹤仙师感念他们的善良,就告诉他们将先人的尸骨埋在家后面的五峰山脚下,日后必出将相之才。在仙人的帮助下,刘?将祖先的尸骨埋在了山脚下。三年后,刘?的妻子生下了刘基。
刚出生的刘基也不发声,好像是个哑巴。刘?夫妇正在发愁的时候,白鹤仙师再次出现了。他对刘?说:“这孩子眉清目秀,天仓饱满,地库方圆,日后必能成为王候将相。”说完,他伸手往孩子的喉管一摸,又拍了拍胸膛,刘基一下张口发出了声音。白鹤仙师随即驾着祥云飞走了。
小时候的刘基,非常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书看几遍,就能背下来,所以深得老师的赞赏。
刘基二十二岁时就進士及第,但他为人刚正耿直,廉洁奉公,后因揭发监察御史失职,受排挤回家隐居。刘基在隐居期间,寻访隐士仙道,据说还遇上了仙人黄石公。他最终具有了未卜先知、洞察今古的能力。
关于刘基遇到仙人黄石公,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刘基从白猿洞中得到无字天书后的一天清晨,刘基拿着一本书,在山上石门洞飞瀑左侧数十丈的崖壁下诵读。突然,一声巨响,崖壁徐徐分开。刘基走着走着,来到一座石室,只见石室正中后壁洁白如莹玉,壁上刻着两个神仙,相向而立,四手同持一金牌,金牌云“卯金刀、 持石敲。” 刘基天赋超人,自然领悟了。立刻拿起一大石,连敲石壁。许久,石壁自开,露出一石匣。石匣中藏着四卷兵书。
刘基非常高兴,拿着兵书四卷,回头就走。待他走出洞外,石壁复合如故。
刘基回到住处,拿出四卷兵书,左看右看,却不知其中奥秘。待到皓月当空,刘基翻开无字天书,只见天书中映出“人外有人”四个字。刘基明白这是让自己去寻找高人。于是刘基遍访名山古刹,终于有一天在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顶上,见到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道长递给刘基一本二寸厚的书,对他说:“如果明天能够背记这本书,我就指点你。”
聪明的刘基到了半夜,两寸厚的书就能背记了。道长感叹不已,说:“真是一个天才也!”他随手打开一座石室,引刘基入内。刘基看到室中有各种各样的书,他异常激动。于是,道士将石室之书连同刘基带来的四卷天书一并讲论。经过道长的悉心传授,刘基终于弄懂了四卷兵书与石室之书的要旨。下山前,道长告诉刘基,他就是当年授兵书于汉张良的九江黄石公也。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朱元璋起兵后,刘基秉承天意,出山投靠,并最终助朱元璋成就帝王之业。
刘基颇有预知的能力。据说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屈。”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就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
还有一次,明太祖呆在内殿,正在吃烧饼。刚吃了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来见。太祖用碗将烧饼盖住后,将刘基召進内殿。礼毕,太祖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基掐指算了算,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打开碗,果然如其所说。
洪武四年(1371年),太祖赐归,刘基告老还乡。因为刘基疾恶如仇,得罪了一些奸佞之人。胡惟庸是明初的头号奸佞,刘基和大将徐达等都曾進言太祖勿用其人,胡惟庸后来派人散布谣言说刘基为自己选择了有王气的墓地,以图后荣。朱元璋虽然是个勤奋的君主,但是心胸比不上唐太宗。于是明太祖剥夺了刘基的俸禄。
刘基被诬陷后不得不到京城请罪,太祖没有太多责罪,后来派人护送刘基返乡。据说当时刘基有病,胡惟庸派人曾在刘基药中下毒。回到家乡后,刘基告诉儿子:“如今朝廷应当修德政,减少刑法,可惜如今有胡惟庸当道,讲这些没用。将来胡惟庸败亡之后,太祖会想起我,你要将我的意思奏给皇上。”刘基还说:“如果我的预言不准,才是天下人的福分啊。”
一个月后,刘基便死了,终年六十五岁。后来胡惟庸成了宰相,做了许多坏事。直到多年后他逆谋败露,被处死。事实再次证实了刘基预言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