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7月10日】
汲(ㄐㄧ?)(jí)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姬姓,为黄帝之后,以地名为姓。在春秋时后,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在卫,后代有卫宣公,太子居住在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根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记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望族居濮阳(今河南省濮阳)。
2、出自于姜姓,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期,齐宣公的支孙当中,被受封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东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郡望】
1、濮阳郡:古县名,春秋时卫轩都,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又郡名,晋代置。今为山东省濮州县。
2、清河郡:据《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汲氏望出清河郡。汉代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地区。
3、西河郡:据《姓氏考略》中有记载:汲氏望出濮阳、西河、清河。汉代置郡。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二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堂号】
1、东海堂:汉朝汲暗,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时为东海太守。把东海治理得人民富裕,地方太平。召为主薄督蔚,朝廷夸他是社稷之臣。
2、汲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德堂。
【历史人物】
汲黯(西元?―前112年)西汉濮阳人,字长孺,是汉武帝时的大臣。他是一位非常耿直又敢于直言犯上的人。
有一次河内失火,烧了上千人家。皇上派他去视察情况。路上经过河南,看到那里的百姓由于旱灾,有上万家百姓没有粮食吃,甚至父子相食。他毫不犹豫地利用皇上授予他出行时的特权,命令河南的官员打开官仓救济百姓。回来后他在皇上面前要求承担假造命令的罪过。皇上看到他的忠心赦免了他。
汲黯认为做大臣的应该忠于自己的职责,不应该为了保护自己的私利,看到朝廷有不对的地方而不敢指出来。一次皇上招来很多儒家学者,说要如何如何。汲黯当场回答说:“陛下心中欲望很强,表面上却又作出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达到像尧舜时期那样的德政呢?”皇上非常生气,怒气冲冲地罢朝。
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这个汲黯也太固执了。”大臣们都替汲黯担忧,有人就批评他,汲黯说:“皇上设立大臣公卿的职位让我们辅佐他治理国家,肯定不是让我们阿谀奉承,让他不能好好治理国家最后落得骂名。我们身在其位,如果只知道爱惜自己,那么国家怎么办?”汉武帝曾经说:“上古时期有社稷之臣,汲黯可以说就是了。”
从史书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到汲黯是一位秉公办事的人。无论是谁,哪怕是皇太后的亲人,他也敢于得罪。一次皇太后的弟弟同魏其侯发生争执,皇上同大臣讨论是非曲直。另一位大臣郑,当时也认为魏其侯有理,但是后来惧怕皇太后,又不敢坚持。而汲黯坚持认为魏其侯有理。
当时卫皇后的弟弟卫青身为大将军,宠贵无比,所有的大臣没有不屈身讨好他的,只有汲黯不肯。大将军因此非常尊重汲黯,常常向他请教疑难问题,对他礼遇有加。皇上也非常尊重他。皇上见大将军或者其他重臣的时候,常常身穿便服。每次汲黯奏事的时候,皇上都要衣冠整齐的见他。有一次汲黯奏事的时候,因为来不及换衣服,皇上就躲進了帐子里,让手下人传话。
汉武帝为人严峻,大臣中哪怕是自己喜欢的,小有过失,动辄就杀了。汲黯劝说:“陛下辛辛苦苦地寻求贤才,找来了之后,还没有机会让人家施展才华,就又杀了他们。贤才有限,像您这样无限制地杀下去,天下的贤才都要被杀光了,陛下依靠谁来帮您治理国家呢?”汲黯当时很生气,皇上笑着说:“贤才什么时候都有,只是要发现他们。如果有办法找到他们,就不用担心没有贤才。所谓有才华的人,就像有用的工具,有才能却不肯尽力,那就同没有才华一样,不杀有何用?”汲黯说:“我虽然在言语上说不过陛下,但是我心里知道不是这样的。希望陛下今后能够改正,不要因为我愚笨就不听我说的道理。”
淮南王谋反的时候曾经说:“现在汉朝的大臣,唯独汲黯能够直言上谏,为了正义不畏生死,所以是非分明,不容易被迷惑。像丞相公孙弘那些人,都不值一提。”
汲黯之所以不容易被迷惑,恐怕最主要的是他能够在是非面前放下自己的个人私利。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兴盛,依靠的就是这样的直臣。
邴(ㄅㄧㄥˇ)(bǐng)
【历史来源】
1、源自于春秋,以封地名为姓,是晋大夫邴豫的后代。根据《通志》资料记载,邴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城邑(今河南成武县东)。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作为自己的姓。后来有的便去掉邑字旁,以丙为姓,称为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邴也当作丙。
2、出自于春秋时期,以封地为姓,是齐大夫邴?的后代。根据《通志》记载,邴,又名叼,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今山东费县东)。齐大夫邴?的封地便在那。于是他的子孙,就以邴为姓在古代,邴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鲁国,后来改为鲁郡,也称作鲁国郡。
3、出自于赐姓,汉代名将都御李陵之后。南北朝时,李广的后代归顺魏国,魏帝在邴殿接见了他们,赐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广的后代也称邴氏。
【郡望】
1、鲁国:西汉初年(西历前206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2、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西历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设置平阳郡。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一带。
注:根据《姓氏考略》记载,邴氏望出鲁国。另外根据《郡望百家姓》记载,邴氏望出平阳郡。
【堂号】
操尚堂:后汉邴原,尚操守(行事以节操为第一)。黄巾兵起,邴原率全家入海,住在郁州山中。孔融想推荐他当官,他不干,又躲到辽东。到辽东因慕他的名来的,一年里有几百家。后来邴原做了五官将长史,他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
【历史人物】
邴原,字根矩,东汉北海朱虚人,汉末名士。年幼即丧父,家贫但好学不倦,年少时与华歆、管宁一起游学,当时人称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邴原少时丧父,家穷无法上学。才几岁时,每回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呢?”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于是邴原就这样進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年轻时,邴原与管宁就以德行高尚齐名,州府辟命都不接受。黄巾之乱爆发,邴原带领家人到海上,住在郁洲山中。当时,孔融担任北海相,举荐邴原为道德高尚的耆宿。后来黄巾规模越发展越大,邴原避居辽东,与同郡的刘政都具有勇略雄图。在辽东时,辽东太守公孙度忌惮刘政,于是收捕刘政家人,刘政逃跑。公孙度发布公告给各县说:“敢藏匿刘政的与刘政同罪。”刘政走投无路,投靠邴原。
邴原将刘政藏匿了一个多月,当时东莱人太史慈准备回家,邴原把刘政托付给他。然后去向公孙度说:“将军之前要杀刘政,是因为担心他会成为您的祸害,现在刘政已经逃跑了,您的祸害不就不存在了吗?”公孙度说:“你说的不错。”邴原又说:“您忌惮刘政,是因为他有智谋。现在刘政已经被免职了,他的智谋无用武之地,您何必再拘捕他呢?不如赦免他吧,以此来平息众怒。”公孙度听从了他的劝告。邴原这才出钱送刘政回到老家。
邴原在辽东一年多,有很多人去拜访他,名声重于一时。后来回家,被曹操聘为司空掾。公元前208年,曹操的爱子曹冲突然病逝,曹操伤心欲绝。正好邴原的女儿也在这个时候病死,曹操欲求将曹冲与邴原的女儿合葬。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个与曹家套近关系的好机会,但是邴原严词拒绝,说:“合葬,非礼也!我之所以被您所容纳,而您能够厚待我,是因为我能守训典而不变更。如果听从了您的命令,就成为了平凡庸碌的人了,您又怎么认为呢?”于是,曹操停止了这一做法,改任命邴原为丞相征事。
曹操征伐时,经常令邴原、张范与曹丕一同留守。曹操对曹丕说:“有什么事情要多向邴原与张范这两个人讨教。”于是,曹丕对这两个人执子孙礼。曹丕有次宴请宾客,酒酣耳热之时,曹丕出了道难题――“君父各有笃疾,为药一丸,当救君邪?父邪?”众说纷纭,自然有许多人愿意在太子面前表露忠心,偏偏邴原一言不发。曹丕问邴原这个药丸究竟该给谁?邴原对曰:“父亲!”曹丕也没有责难他。后来,他代替凉茂担任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曹操征伐东吴时,邴原随行,死在途中。
糜(ㄇㄧ?)(mí)
【历史来源】
1、出自于封疆,以地名为姓。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夫受封于南郡糜亭,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根据《周书》记载,商周之际有糜国,国人以糜为姓。
2、出自于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工尹(官名),名糜,他的后人以祖名为姓。
3、以职业所从事的对象谷物名称命名为姓。根据《百家姓考略》记载,“糜,夏同姓诸侯有糜氏之后。”夏代有同姓诸侯,专门种植豆黍之类的农作物,在当时是先進的生产活动,因为每年有可靠的收成。因此,种糜的族人富裕昌盛,后期便以职业为姓。在古书《姓氏寻源》中描述:“?黍之类有糜,即糜芨也,当取此为氏,如麦氏、禾氏、粟氏之类。”黍的一个变种称为“糜子”,糜姓祖先是种植黍糜类庄稼的氏族。上古时候,人们以采集和打猎为生,辛苦而没有保障;而种植庄稼因为有固定的收成,在当时是很先進的生产方法。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
【郡望】
1、东海郡:秦朝的时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西汉时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费县、临沂、江苏省赣榆以南,山东省枣庄、江苏省灌南以北的地区;东魏及隋唐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的地区。
2、汝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历史人物】
麋夫人 (生卒年不详),三国时代蜀汉老臣麋竺及糜芳之妹,本名不详。麋竺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本为陶谦左右手,后来认为刘备是明君,将亲妹麋氏嫁给刘备,并大力以金钱资助刘备,于是麋夫人成为刘备众夫人之一。
《三国演义》记载在长坂坡之战时,糜夫人保护年幼的刘禅而伤重,赵云特前来救援,因不欲拖累赵云,就往身旁的枯井投井自杀,赵云流着泪用土墙掩盖枯井不让曹兵发现糜夫人的尸身。不过正史记载,甘夫人与糜夫人在当时于当阳都安然无恙。
松(ㄙㄨㄥ)。(sōng)
【历史来源】
松姓的起源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有莫大的关系。根据《史记•秦本纪》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的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经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亲自登上泰山。办完立石、封祠祀一连串的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例行公事后,不料在下山途中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在山上却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于是秦始皇就跑到松树下躲雨。不久风息雨停,秦始皇认为这棵大树护驾有功,便当场赏封该树为“五大夫”。此后就有人以五大夫松为姓氏。至于松姓的开山始祖则无从考究。望族居东莞郡(今山东莒县)。
【郡望】
东莞郡:西晋太始元年〈265年〉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
【堂号】
泰山堂
【历史人物】
松谟(音晕),隋朝山东北海人。性格刚烈,重名节讲义气,为石门府队正。大业末年,有贼杨厚拥徒众作乱,来攻北海县,松谟领郡兵大力声讨。
松谟一时大意,率领轻骑攻贼,不小心作战失利为杨厚所掳获,杨厚令松谟转告城中百姓,说郡城已被攻破,一干余众应该早早归降。谟假装应允许诺。等他被押解至城下,立刻大叫:“我是松谟,一时疏忽被贼所擒,并非我战至力竭而自甘屈服。今日援助官军大队人马立刻就到,贼兵虚有其表,其实寡弱不堪,旦夕就缚,不足为忧,大家放心!”
贼兵以刀堵住松谟之口,不让他继续喊,并且拽着他离去,一路上交相殴击。松谟对着杨厚大骂:“你个老贼竟敢欺辱贤良,灾祸即刻临头!”话没说完,贼兵已斩断其腰。城中百姓望之,莫不痛哭流涕、扼腕不已,于是士卒锐气倍增,军民一心,北海县城之围遂解。
接着隋炀帝派遣户曹郎郭子健讨伐杨厚并击破之,听说松谟亡身殉节始末,嗟悼不已,上表细奏其忠烈节操。获隋炀帝的优诏褒扬,赠朝散大夫、本郡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