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12月06日】
郑虔,郑州荥阳人。唐代天宝初年,他任官协律郎。他搜集当代史事,著书八十多篇。有人看过他的书稿后,却上书告发“郑虔私修国史”,郑虔很紧张,恐慌之间把书稿焚烧,因此被贬职十年。他无怨无悔,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继续做学问。
后来,唐玄宗读到他的作品,很欣赏他的才能,想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不要他做任何具体事务,于是,为他设置了广文馆,任郑虔为广文馆博士。
郑虔得到任命,却找不到广文馆这个机构在哪里,便去向宰相诉说。宰相说:“皇帝下令扩充国学,增设广文馆,来安排有贤德的人。让后代人说起广文博士是从你开始的,这不是很好吗?”就这样,郑虔在一座简陋的屋子里,走马上任了。
过了很久,大雨毁坏了广文馆的房屋,也不予以修复,他就借住在国子馆内,从此广文馆被废弃。
郑虔寄居在国子馆里,不求名,不求利,埋头从大量的古旧文化典籍中,选出有流传价值的文章,总约四十多篇,编辑成册。国子监司业苏源明,读后觉得极有价值,就为这部书稿,起了个书名叫《会萃》。
郑虔善长画山水,好书法,常苦于没有纸张。当时慈恩寺里,存放着好几屋子柿树叶,于是,他每天去拿些柿树叶回来,练习书法。时间久了,几屋子柿叶,几乎都被他写遍。
他曾经书写自己的诗作和绘画,献给皇帝唐玄宗,玄宗看完了,认为他的诗、书法和绘画都很好,便在他的书画册上,用大字题写“郑虔三绝”,并升他为著作郎。
安禄山反叛朝廷后,派张通儒劫持百官,驻在东都洛阳。安禄山任命郑虔为水部郎中;郑虔声称自己患有风湿病,不能胜任水部郎中之职,请求掌管市场条令。他乘职务之便,把秘密奏章,悄悄的送到唐玄宗所在的灵武,向朝廷禀报有关事宜。
安禄山叛贼被平定以后,郑虔和张通、王维,一起被囚禁在宣阳里。这三个人,都长于绘画,曾经替中书令崔圆彩绘他家中的墙壁,因此交情甚厚。郑虔等人被囚后,怕被处死,极力请求崔圆解救,由于崔圆的周旋,他们三人终于免去死罪。郑虔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王维只是降级处分。
过了几年以后,郑虔便去世了。
郑虔的学问,长于地理,各地山川的险易,地方特产,守兵的多少,他都了解得很详细。他曾写了一本《天宝军防录》,文字简练,叙事详尽,很有价值。读书人都佩服他善于写书,称他为“郑广文”。他虽然做官,但家中一贫如洗,他却毫不放在心里。杜甫曾赠他诗句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对他的清贫自律和卓越的才华,表示钦敬和感叹。
郑虔多才多艺,音乐、史学、地理、诗文、书法、绘画,无不精通。尤其是他的诗、书、画,的确堪称为“三绝”。
天才出自勤奋,成就要付出艰辛。郑虔取柿树叶练习书法的故事;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车胤囊萤读书的故事:这几个故事,都同样的美丽动人,在历史上,启迪鼓励了无数的莘莘学子,勉励他们,耐得清苦,学有所成。
郑虔的追求学问和著述、安于清贫的精神,令人敬佩。
正是:
华夏儿女多勤奋,
为学从不辞艰辛,
耐得寒冬与炎夏,
忘却名利只专精;
千磨万挫志不移,
百尺竿头更奋進。
满腹经纶期在抱,
要做济世有用人!
(事据《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