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弭灾之策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05月13日】

【原文】

帝(1)至自上都。壬申,以灾变赦天下,诏问所以弭灾者。礼部尚书曹元用(2),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修德明政,应天之实也。宜撙浮遇(3),节财用,选守令,恤贫民,严刁祀,汰佛事,止造作以纾(4)民力,慎赏罚以示劝惩。”皆切中时弊。又论科举取士之法,当革冒滥(5),严考核,俾(6)得真才之用。

(出自《续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三卷》)

【注释】

(1)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276年―1328年),1323年―1328年在位,是元朝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间中国很多地方多次受灾。
(2)曹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资禀俊爽,幼嗜书,一经目,辄成诵;每夜读书,常达曙不寐。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 。
(3)撙浮遇:裁减不必要的费用。撙,裁减,节省。
(4)纾(音书):缓和,解除。
(5)冒滥:冒充和浮滥。滥,浮泛不合实际。
(6)俾(音必):使。

【语译参考】

泰定帝从上都回到大都。壬申(初七),因为天灾大赦天下,下诏询问用什么措施可以消除天灾。礼部尚书曹元用说:“感动上天应以实际行动,而不是花言巧语,加强修养品德,使政治清明,是感动上天的实际行动。应该裁减不必要的费用,节省财政开支,选择良好地方官吏,抚恤贫苦百姓,对祭祀要采取严肃的态度,精简各种佛事,停止建筑工程使百姓得到休息,对赏罚要谨慎处理,以发挥劝善惩恶的作用。”这些建议都针对当时的问题而发的。曹元用又对科举取士的办法提出意见,认为应当革除冒充和浮滥的现象,严格考核,才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所用。

【研析】

泰定帝时因灾害频传,苦于无计消除,遂下诏询问消除天灾的策略。其实这一切灾害无非是上天对人们发出警讯,希望人们能知所节制,努力修德,回归人类善良本性,同化宇宙特性。此时有正义良知、道德勇气官员,即可适时畅言,针对弊端提出建言。其实说穿了,这些道理都是千古不变的箴言,只是往往时间一久,就被人们忽略了,遗忘祖先的智慧,是多么让后人受益无穷。可是人们却不知它是个宝,反而认为是不合时代潮流,弃之不用。等到无计可施时,才又想起古风悠悠,回想祖先治国盛世时的策略。但也需要有人提醒,否则执政者一旦活在迷中,未跳出原先思维,仍然无法阻止天灾的发生。曹元用此时即扮演了此一角色,再度把正确的治国方针提出来,希望皇帝能感动上天,让百姓免受灾害之苦。

【延伸思考】

1.你认为为何会天灾频传,大家应如何去正视它?

2你曾经被别人感动吗?那种经验带给你什么感受?

3.为何自古不变的真理,却常被时代忽略,往往要等到面临危机时,才又想起该复古?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十一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