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庸人附势 贤士独醒(外四篇)

郑念行


【正见网2010年06月03日】

一、庸人附势 贤士独醒

我(明代人郑?自称)的家乡,有一位做过奉常(官名)的官员,他荣归时,送礼的人,迎接的人,往来观看的人很多,以致堵塞了道路,相望于田间小径。不久,其本族与姻亲,都来轮番祝贺,既使是仇家,也忍辱来恭贺,且羞惭地向他道歉。

只有一家邻居,锁门远走,就象躲避强盗一样。我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不料他神色严肃地说:“人们尊重衣锦还乡的官员,是因为觉得他们可以主持公道,庇护乡里。现在有些人沽得了一些声名,谋取了一官半职,就想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而且名声越大,官品越高,其思想行为就越荒谬。武断乡曲者有之,庇护奸邪、挟持地方政府者亦有之,这实际上是多了一个荣耀的人,就增加一个害人精!他们的宅院日益宽敞,而邻里的居室却日益受挤。我入山躲避他们唯恐不及,哪里还能去祝贺他呢?”

我听了这番话以后,觉得他讲的内涵,非同寻常,于是就默默地记下,并且在回家后,恭敬地写出来。以后,每当我与朋友交谈时,都要重提这番话,以便在朋友之间,引以为戒!

二、亲抚小偷的北海相

孔文举,即孔融,字文举,东汉时代鲁国(今山东)人。少有俊才,为世人所奇。“融四岁,能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他在汉献帝时,任北海国相,建立学校,提倡儒家学说。不久,任太中大夫。后为曹操所杀。

孔融任北海国(治所在今山东昌乐)相期间,国中有一个死了父亲的人,跪在坟边号哭,而脸上却没有悲伤的容颜,孔融就批评处罚了他。

另有一个人的母亲,大病初愈,很想吃麦,可是自家没有,非常穷困。于是这个人,就偷来邻家刚刚成熟的麦子,做饭给母亲吃。却被邻家告发了。

孔融得知,劝退了邻居,却对那个偷麦人,大予亲抚,重重赏赐了他,并嘱咐说:“今后,如果缺乏什么东西,就来向我要,不可再去行窃。”

三、官退一步好处多

为官处事,要经常想着: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好处,象为国家征收赋税和派发徭役之事,既然是无法避免的,就应当参与進去,想方设法方便百姓,节省民力,不使它给百姓造成很重的灾害。这样做的好处,已经很不小啦!

官员中,不与民争利的人,往往得利更多;退一步的人,往往能進百步;廉正地取得收入的人,其所得,经常超过其本意;今天就勤俭节约的人,将来必得意外的回报。

为官为宦的人,不能不慎重考虑啊!

四、法官和他的妻子

盛吉是东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君达。他曾担任廷尉(官名。始置于秦,掌刑狱,为九卿之一。后世或称大理,北齐以后,皆称大理寺卿)二十年,世人皆说他执法公正,有恩无怨。

盛吉任廷尉,断案不拖延,更不冤屈好人。每到检查复审判决罪犯之时,遇到应判死刑的,妻子在旁边拿着蜡烛照明,盛吉手持朱笔,悬悬不忍下落。夫妻二人,相对流泪。妻子对盛吉说:“你为国家执法,千万不能滥施刑罚,使子孙也跟着受罪。”

盛吉执法二十年,妻子常在身边,陪伴他,提醒他,这使他总是小心翼翼,唯恐加重了一个罪犯的刑狱、或冤枉了一个好人。

由于盛吉办案公正,国家平和安定,没有人说他制造了冤假错案的。

五、减税为民,反对以利求官

南宋时,得到孝宗宠幸的梁俊彦,建议征收两淮地区(今安徽和江苏一带)沙田的赋税.以增加军费。孝宗高兴的采纳了。

当时任宰相的叶子昂,不同意梁俊彦的做法,上奏说:“沙田乃是江水出没之地,江水主流冲向东边,则沙地隆起于西边;江水流至西边,则沙地显露于东边。百姓们追随着沙地的显与没,两边奔波,异常辛苦的去种植庄稼。这种收益,是很不稳定的。况且因为辛已年金军南侵的破坏,两淮地区被免除了田税,至今尚未恢复,更何况沙地呢!”

孝宗看完叶子昂宰相的奏文,恍然大悟,立即下诏废除了沙田税。

叶子昂回到相府,命人捉来梁俊彦,训斥道:“你奢于谈‘利’,以求升官,万一因此引起了两淮地区人民的不满,给国家制造了麻烦,即使把你碎尸万段,也无法弥补损失!”

梁俊彦吓得汗流浃背,摘了帽子,叩头谢罪。过了很长时间,叶子昂才放了他。

(均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