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悟谦虚

闻悟


【正见网2010年08月16日】

人们往往把竹子比喻成君子,有修养的人,因为竹子不仅有气节且虚心。也往往认同“大德若水”,因为水容易居下位。更是好赞美宽厚无言的大地,因为它厚载万物,无言从不居功。

中国有句古话“谦受益,满招损”,品行高尚而虚怀若谷的人,他的道德就更显的光明。

例如上古的贤君大禹从不骄傲自夸,他说:“别人的长处都值得我学习啊!”每听到别人对他的善言相劝,常感激的下拜。他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成功的治理了黄河,功垂青史。周公才华盖世,不但不骄傲不吝啬,还非常谦恭的礼贤下士,唯恐天下的贤人没有得到任用。他循天道制定了礼乐制度。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君主,他说“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他不仅虚心纳谏,而且勇于求谏,真正做到了闻过则喜,从而使贞观时期形成了“直士盈朝,从善如流”的清明政治局面。

谦虚之德何其美,拥有谦虚态度的人,他的心也必定是宁静祥和的,谦虚的面对修炼,更是符合法的正行。

不管我们明析多少法理,那不过是沧海中一粟。

不管我们在救人项目中发挥多大作用,也都该认识到我们的能力都是师尊久远的安排与累世的造就,而成功也不过是法在人间得到证实的一种体现,丝毫不可显示自我如何。

不管集体交流之时同修们谁发言,我们都会用心去倾听,用心去琢磨,耐心听完,而这种态度就是谦虚。

无论懂得再多,也须明白,这还只是才明白一点。

无论证实法的事做的再多,再大,也要明白这仅仅是刚刚开始,我们应该忘掉过去,抓紧现在,因为救人数量还没达到师父要求。

无论在集体讨论时,自己的主意再好,也不能自以为是,我们明白,做事的主要是心态的平和谦卑,因为这在法上。而不是谁的主意怎样好,因为那只是人中的表现而已。

我们伟大师尊告诉我们:“一有了想抬高自己的念头,学员就想你心性有问题,所以,谦虚才会把事做好。”(《精進要旨》<如何辅导>),我们伟大师尊为宇宙众生操尽了心,救度了我们以及所有生命,但是师尊何时居过功呀?无论对任何生命都是那样的慈悲。

我总好写一些东西,因为我是想能在这方面圆容我们的网站和证实法。08年开始动笔后,断断续续一直到今天,在明慧网刊登我的第一篇法理切磋方面的文章后,我欣喜极了,那个心很不好,尤其同修们一夸,更是难以自制。美的背后:证实自己。自满。这对于修炼来讲是很糟糕的,但可笑的当时竟然说:“好不容易登上了周刊,显示一下也无妨吗?” 显示正是满足于现状,也正是开始停滞不前的预兆。果然,09年我没有发表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直到今年,我重新端正自己的态度,以谦恭之心对待此事,把写作也当作是我修炼的一部分,文章发表,我也由开始的激动变为平静,不发我找一找不发的原因,文章哪写的不符合法,或者是否没跟上正法進程。无论发表多少,我都把这视为师尊的安排,师尊的点悟和加持智慧。

在本地协调方面,我往往组织同修交流某些事情的做法。比如有一次,我们地区发三封信,一封是给老师,一封是给政府官员,一封是给父老乡亲。我整理完以后,找到各片协调同修看这些信写的哪不合适,征求大家的意见,因为我认为证实法是体现大法弟子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我们不突出某个人,事做成了,就是整体的成就,并且不容易出错。同修们很认真的看完信,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使这些信几近乎完美。我们的信送出去之后,有的老师主动找上门来做三退,有的常人也都认真看过明白了真相,起到很好的效果。

以后做任何一个项目,我都是找到当地各个负责同修,或是我能接触的同修,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只要不偏离法的,我现在往往都是多数接纳。所以许多事也办的很圆满。

在这其中我体会到,只有谦虚的对待别人,多接受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拥有别人的支持和信赖,更会获得和展现整体证实法的力量与智慧,只有谦虚的看淡自己的一些成功,重视整体,才能有更大的成就和心性的升华。

一旦有自满高傲的心,就会障碍自己心性的提升。自满之后,便无法再增加;自夸之后,便无法再提高。

只有谦逊、努力的在德行上提升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坚定对真理的追求和不断升华思想境界才能担当起大任和重任,只有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才能善化他人,令一切不正的因素解体,更多的救度世人,更好与同修形成坚不可摧的整体。

一点点偶得,请同修慈悲指正。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