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两代神仙建桥奇闻

紫悦


【正见网2010年10月31日】

广东有一条大江,叫做韩江。水流从福建省一路奔腾到本地潮州一带,因环境地形的影响,水势更是汹涌湍急,因此,要在这里造桥是十分困难的。但乡下人到城里,必须要经过这条大江。所以,这条桥又不得不建。

大概在一千多年前吧,也就是唐朝时期,这里的人,就想到要建造一座桥。起初是用木材架起来,但不到一年,就被涨大潮时的江水,冲散到远远的地方去了。

他们想尽办法:用上好的砖、灰、石混合建造两岸地基,可这些费尽工匠心机的智慧结晶,完全不管用,一投下去,马上就被急流迅速带走;任你挖空心思,把如山一般高的砖瓦石块统统丢下堆积,也是不见踪影,连一个小土堆亦不见浮出水面,可见水流是多么湍急,而且深不可测呀!

恰巧在这时候,来了一个姓韩名湘子的仙人──八仙之一,因为他的叔父韩文公(即韩愈,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被朝廷贬来这儿作官,所以这位仙人(论辈分,是韩愈的侄孙)就暗中跟随保护他。

韩仙来到这里,看见这条桥无法建筑,心中十分怜悯这些无助的百姓,于是大展身手,使用法力神通,把东边的土堆做了起来,但西边的土堆没时间做了,因为他的叔父有特别紧急的事情,要到别处去了,所以不得不放弃造桥的事,暗中跟踪着他叔父走了。

后来,他没有再来,百姓们继续他未完的工作,但终究没有成功,所以这条桥就这样暂时停顿了。

一直到宋朝的时候,来了一位修佛的广济和尚,看见这条桥只完成一半,还有一半没有起工,所以就继续韩湘子的未竟之志,如此才把西边的土堆做好。但是连接两岸中间的几个土堆,凭你施展多大的佛法本事,总是不成功,如今就用一些大的船只联结起来,替代接驳,俗语叫做“梭船”。这些“梭船”一共十八艘。而那些土堆架起石子做的路(现在叫“引道”),随着岸边地势的起伏,一共呈现出二十四个高低,俗语称作二十四“舟”。

现在东边的桥,叫做湘子桥。西边就称作广济桥。但一般统叫做“湘子桥”。

(事据西元1933年《北大民俗周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