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贪官和珅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0年11月12日】

【原文】

四年(1)正月,高宗崩。……诏宣布和珅(2)罪状,……“所钞(3)家产,楠木房屋僭(4)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大罪十三。蓟州坟茔(5)设享殿(6),置隧道,居民称和陵,大罪十四。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多于大内(7)数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顶,大罪十五。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大罪十六。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大罪十八。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8)本十余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内外诸臣疏(9)言和珅罪当以大逆论,上犹以和珅尝任首辅,不忍令肆市(10),赐自尽。

 (出自《清史稿・和珅传》)

【注释】

(1)四年:嘉庆四年。嘉庆帝(1760-1820),名颙琰,乾隆帝第十五个儿子,37岁即位,40岁亲政。亲政后,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和珅,在位24年,遭遇白莲教起义、宁陕兵变、渔民起义和贵州苗民起义一连串的事件,虽然他是一位务实的皇帝,要求君臣同舟共济,但终究无法阻止清朝的衰落。庙号仁宗。
(2)和珅:和珅(1750-1799),姓钮佑禄氏,字致斋。为人机灵,擅于辨别政治气候,而受乾隆帝喜爱。他入宫不到十年,便晋升到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等要职,朝中文武争相投奔,人称“二皇帝”。他的专权和贪婪导致吏治腐败和国库空虚,是清代中衰的重要原因。
(3)钞:扣押、没收。同抄。
(4)僭(音见):假冒在上位的名义,超越本分以行事。
(5)坟茔(音营):墓地。
(6)享殿:供奉祖宗神佛的高大厅堂。
(7)大内:皇宫、天子的居所。
(8)赀(音姿):财货。通“资”。
(9)疏(音树):向天子進呈奏疏。
(10)肆市:斩首于市。

【语译参考】

嘉庆四年正月,高宗过世。……仁宗下诏宣布和珅的罪状,……“在所抄和珅的家产中,发现他用楠木建造房屋奢侈超出他的官位所应享有的待遇,他又仿照宁寿宫的造型,花园、住房布置与圆明园的蓬岛、瑶台没有差异,这是和珅的第十三项大罪。他在蓟州(今天津蓟县)坟墓设祭礼的厅堂,建置隧道,当地居民称为和陵,这是和珅的第十四项大罪。他收藏的珍珠手串二百多串,比皇宫多出数倍,其中大的珍珠比皇帝帽子上的还大,这是和珅的第十五项大罪。他尚未使用的帽顶上的宝石,多到数十颗,整块大宝石多到不计其数,超过皇宫,这是和珅的第十六项大罪。他所收藏的白银、衣服超过千万,这是和珅的第十七项大罪。他在夹墙里面藏匿黄金二万六千多两,私人金库藏黄金六千多两,地窖埋藏白银三百多万两,这是和珅的第十八项大罪。他在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资本十多万,与人民争利,这是和珅的第十九项大罪。……”朝廷内外群臣向皇帝上疏说和珅应当以大逆不道的罪论处,仁宗因为和珅曾担任首辅,不忍心将他斩首于市,赐他自杀。

【研析】

史书记载和珅少时家贫,但因祖上军功,承袭爵位,才能進入咸安宫的官办学校,受到良好教育。据说他通晓儒家经典和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天资聪颖、多才多艺且办事干练。和珅是乾隆帝最为宠信的大臣,他恃宠弄机敛财,原本圣明睿智的乾隆帝,晚年几乎让和珅玩弄于股掌之间。

和珅的专权和贪财,都被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帝看到眼里。嘉庆4年,乾隆帝去世,和珅顿失靠山,嘉庆帝雷厉风行,展开一连串逮捕审讯和珅的行动,最后裁定“赐自尽”。和珅被查抄的财产约合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0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民间都流传着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延伸思考】

1.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达到清朝统治的巅峰,史称“康乾盛世”,但晚年的乾隆变得好大喜功,不再励精图治,所以乾隆朝也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请分享你对乾隆重用和珅这件事情的看法。
2.大贪官和珅的最后下场,留给后人许多的启示和教训。从这则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道理。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今译下》门岿主编 建宏出版社 2001年9月
2.《图说中国历史》 京中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4月
3.《图说清朝》 知书房出版社 2009年3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