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2月19日】
【原文】
张仪(1)为秦连横(2),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3),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4),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5)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6)南与(7)楚(8)而不与齐(9),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10),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11),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战国策.魏策一》)
【注解】
(1)张仪:战国时魏人,辅佐秦惠王,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使六国背叛纵约以事秦。
(2)连横:战国时张仪所提倡的外交政策,目的在打破六国合纵政策,利诱六国分别与秦国亲善,然后再各个击破,达到秦统一天下的目地。
(3)辐凑:形容人物的集中和稠密。
(4)梁:地名,即大梁,战国时魏都。
(5)亭障:边塞险要处,筑墙置亭,使人看守,用以守备防御。
(6)魏:战国时的一国,后灭于秦。
(7)与:亲近。
(8)楚: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
(9)齐:战国七雄之一。
(10)赵:战国时七雄之一。
(11)韩:战国时晋大夫韩氏与赵、魏分晋后建立的国家,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为兵家必争之地,后为秦所灭。
【故事阐述】
张仪为秦国连横的事,去游说魏王说∶“魏国的土地方圆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人。四周地势平坦,与四方诸侯国交通便利,人群集中而稠密,更无高山大川的阻隔。
从郑国到魏国,不过百里;从陈国到魏国,只有二百多里。兵马飞驰,人马还未疲倦就到了魏国。南边与楚国接壤,西边与韩国接境,北边与赵国交界,东边与齐国相邻,魏国士兵要守卫四方边疆,因而防守边界的堡垒总计不下于十万人。
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个战场。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么齐国就会攻打魏国的东面;向东与齐国亲近而不与赵国亲近,那么赵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北面;与韩国不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魏国的西面;不亲近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南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势啊!”
后来,原文中的“四分五裂”被用来行容分散而不完整、不统一。
【讨论】
(1)张仪为什么要去游说魏王?
(2)张仪如何分析魏国的地理形势?
【造句练习】
例:由于派系林立,争权夺利,整个公司四分五裂,有倒闭的危机。
例:如果一个国家的党派为一己之利,相互斗争,国家就会四分五裂,人民生活就会不安定。
【相似成语】
分崩离析;土崩瓦解;豆剖瓜分;支离破碎;七零八落
【课后时间】
请在下面成语中挑出错字,并写上正确的字。
◎( )不醒人事
◎( )毛骨耸然
◎( )五采缤纷
◎( )必恭必敬
参考答案∶
不省人事、毛骨悚然、五彩缤纷、毕恭毕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