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 拾珠玑】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幸紫


【正见网2011年03月25日】

【白话试译】

庐山的秀丽是奇特的,在全国的山中数第一。山北面的峰叫香炉峰;峰北面的寺叫遗爱寺;在峰和寺的中间,那一段的风景美妙绝顶,又在庐山中数第一。元和十一年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看见便喜欢它,犹如远行的客人经过自己家乡一般,恋恋不舍,难以离开;于是便对着峰靠着寺,建筑一座草堂。

次年春天,草堂建成。共计三开间,两根大梁柱,两个屋室,四面窗户;大小好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和能力做标准。开了一扇向北的门户,为的是可以吹進阴凉的风,防备盛夏的暑气。砌高南向的房檐,为的是可以接纳阳光,提防隆冬的寒冷。木料,只是斫削算数,不加红漆。墙壁,只用泥涂一下,不再粉刷。砌阶用石,糊窗用纸;其它如竹子做帘,麻布做帐,也都和这建筑物差不多,相互搭配而已。厅堂里面,备有四张木榻,两块素屏,一张漆琴,儒道佛三家的书籍各两三卷。

乐天既然来到这里做了主人,抬头看看山,低头听听泉,身旁、四周接触的都是竹、树、云、石,一天到晚,忙着看都应接不暇。一会儿总是被景物引诱得神气跟随而去,感到体外舒适,内心平和。住了一夜,身体宁贴;再住一夜,心地安恬;到第三夜时,简直自由自在進入化境,连自己都莫名其妙起来。

我曾自己问自己,这是什么缘故?答覆说:这间居室,前面有块平地,占地十方丈;中间有座平台,大小占平地一半;台南有片方池,面积大平台一倍。围绕池塘的多半是山竹、野花;池塘里长着白莲花、白色鱼。再往南,就到达石涧。涧的两边长着古松和老杉,直径有十个人围抱那么粗,那高度不知有几百尺哪,长枝高耸入云,低桠下拂潭水;像竖起来的旗帜,似张开了的伞花,又像龙蛇游走一般。松树下面长着许多灌木和藤萝,叶茎相互交结像编织品似的,遮蔽了日月,那光线都透不到地面。纵然是炎炎夏季,却只感觉像是八九月时的气候一般。下面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道路。堂的北面五步之遥,耸起层层的山崖,重重的石块,有的像人工镶嵌似的镂空透亮,有的如蚁穴土堆样的凸起,杂树异草,覆盖其上,绿色的阴影密层层的,红色的果实肥嘟嘟的,根本不知其名,可一年四季颜色依然。又有飞溅的泉水,把本山种植出的茶叶拿来,就用这泉水烹煮冲泡,无聊好事的人们见了,趋之若鹜,尽可消磨一整天。堂的东面有瀑布,水面高悬三尺,泠泠泻落阶旁,流入石渠,晨昏观赏,就如一条白净的丝织品,夜深听响,更像环佩琴筑的声音。堂的西面靠在北边山崖的石脚,把剖开的竹子悬空架着,接引崖上的泉水过来,那情景,就如分支的血脉,就像悬挂的线条似的,从屋檐流到台阶下,累累水点像串着的珍珠,细微水气如四散的雨露,滴滴淅沥、飘飘洒洒的随风远去。那四周耳闻目见足迹可以到达的地方,春天有锦绣谷的花,夏季有石门涧的云,秋日有虎溪的月,冬时有炉峰的雪。随着天气的阴晴而明暗不同,依照时间的早晚而吞吐各异;千变万化,迥异形状,没法记全,难述详实,所以只能说在庐山中是数第一的。唉!一般人有幢漂亮房子,华贵床席,在那里面起居享受,尚不免要流露骄傲的神色;如今我做了这座草堂的主人,景物呈现到面前,启发着我的智慧,这些景物又都分门别类表现出异彩,又哪能不身心舒坦而情绪和乐,体魄宁贴而心地安恬呢?从前慧永、慧远、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同進这山,大家都宁愿老死在这里不肯回去;这事算来已经离我千把年了,但我推想他们的心理,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吧!

况且我自己回忆一下,从小到老,无论住的普通房子,或是豪华公馆,纵使只住一两天,也老爱堆点泥土起个台,聚些碎石弄座山,引导小水掘片池,那喜欢山水而至成为毛病癖好的程度,竟然如此。一朝走了逆境,来江州郡帮忙工作,郡守以特别客气的态度待我,庐山以非常灵胜的风景等我,这是天给我机会,地给我住所,终于满足了我的癖好,还再要求什么呢?只是仍不免为一个闲散职位所羁绊,残余的累赘还没卸尽;时往,时来,还没能够安心住下。等到我将来弟妹婚嫁完毕,司马年秩届满,出处行止,能够自由自决,便必定左手领着妻儿,右手抱着琴书,终老在这里,成就我平生的志愿。清泉白石,都实实在在地听见我这些话了。

我于三月二十七日,搬進新堂居住。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的凑、朗、满、晦、坚等长老一共二十二位客人,备了斋饭和茶果举行落成礼。因而做了这篇《草堂记》。

【原文】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依傍着)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东西距离的长度叫“广”,南北距离的长度称“袤”)丰杀(面积增损之谓),一称心力。洞(开辟)北户(单片曰户,双片曰门),来阴风,防徂暑(盛暑)也。敞(高张)南甍(屋檐),纳阳日,虞(虑)祁寒(大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涂上红色)。墙,圬而已,不加白。墄阶(一蹬一蹬的台阶)用石,幂窗(糊窗)用纸;竹帘纻帏(夏布帐子),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斜视)竹树云石,自辰(上午7-9时)及酉(下午5-7时),应接不暇。俄而物诱(外物引诱)气随(精神跟着去),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自放貌)嗒然(自失貌),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度量名,南北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长枝)戛(打击)云,低枝拂潭,如幢(旌旗一类的东西)竖,如盖(伞)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丛生的灌木),萝茑(均为寄生植物),叶蔓骈织(互相交结),承翳(蒙盖、遮蔽)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玲珑空透)垤块(像蚁穴的土堆一般凸起),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茂密),朱实离离(分披四垂的样子),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燃、炊),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洁白的丝织品)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血脉分支,细线悬空),自檐注砌(阶),累累如贯珠,霏(水气)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尽)纪,覶缕(委婉详言,极力刻画的意思)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牀席),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能开人智慧),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皆人名)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况)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贫贱者的房屋),若朱门(富贵者的住宅),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箦(盛土的竹器)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易经里的两个卦名,这里指被贬官之事),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求焉?尚以冗员(闲散官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余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指东林寺与西林寺)长老(年德俱高的和尚)凑、朗、满、晦、坚等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落成)之。因为《草堂记》。

【心得体会】

本文选自《白氏长庆集》。庐山,为我国名胜之一,在江西星子县西北,九江县南,东滨鄱阳湖,三面临水,西临陆地,属于九宫山脉,海拔一千三百公尺。传说周时有匡俗其人,曾在此山结庐而居,故叫庐山,亦名匡庐。

此山万壑千岩,烟云弥漫,所以宋苏轼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句。山有五老、双剑、香炉、牯岭诸秀峰,飞泉瀑布,奇景胜概,目不暇接。尤以牯岭泉石清幽,盛夏时热浪不超过华氏75度,为著名避暑胜地。

草堂,乃隐者自称其所居,如杜甫的浣花草堂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西元815),有恶贼杀死宰相武元衡,作者那时做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宪宗斥责他并非谏官,不当言事;又遇有心人士藉故中伤,遂贬为江州司马。

唐时的江州,治今九江县,距庐山甚近,作者因得常游庐山。他爱香炉峰下风景的幽胜,便建了一座草堂,以为游山憩息的处所。在落成的那一天,他邀了二十几个朋友,吃了一席素菜,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综观各国历史,先民们主要的发展方式,都是以农立国──靠天吃饭,因此养成了朝夕与大自然相处,昼夜依大地脉动运作,如此人人融入自然、享受自然、利用自然,经久成了习惯,日积月累也就符合了上苍的意旨,而成了天定的法则!于是受天呵护、被神佛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当然好过呀!无欲无求、自给自足、自在快乐。因此,天赋本性──亲近自然,最容易凸显,此文中的“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求焉?”这几句话,读来也有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替白居易高兴,羡慕他能在艰难困顿的际遇里,找到身心最佳的栖息地。

再由这句“清泉白石,实闻此言!”的话,你也就知道,白居易也认为山水胜地均有灵性,是生命的又一体现,所以居此草堂,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由衷的谢天谢地,得这天地灵气孕育的自然景观为寓所,当然身心大自在,真不愧是个修炼之人!

我觉得古代修道的人多的原因,是与自然密切接触而触发先天之佛性的关系,近代的水泥丛林,将人类与天地隔绝了,斩断了与天地神灵的沟通管道,阻隔了与天地神灵融通的模式,自以为是的膨胀自己,自以为是的扩大贪欲,于是人类把自己孤立起来了,以为人定胜天,可以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写到这儿,终于明白为何最近到处出现“天坑”,那大地的灵气受压太久了,不愿意要这些并非老天所赐予的东西,那是人无知的产物,所以表现为各国土陷地塌的天灾特多。

想想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完全利用上天所赠的一切现成资源,就地取材,采用天籁、占尽地利:引泉、用石、采竹做帘、斫木为榻……等等,他知道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万事万物都是老天孕育、地灵护持的,只能善用,不能破坏;只能加以美化,不能蓄意据为己有。

刚查资料,苏轼的《东坡志林》卷一里的“修养”篇,记载了这么一件白居易的事,证明他俩都是立志向道的修炼者,试译出与读者分享:乐天作“庐山草堂”,其实也是为了炼丹哪,可刚要炼成时,炼丹的炉鼎却坏了。过了几天,任“忠州刺史”的除书(官厅授职的文件)送到。由此乃知,世间事与出世间之事,是互不两立、无法共存的。我本人存有此志(指修道炼丹)由来已久,但终无所成的原因,也是为了世间琐事没完、未尽之故呢,看来今日是真的无法达成啦。《书》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也。”(只要顺天意而行,上天会按照民愿行事的。)(意思是说:以后还有机会的!)此话诚然可信啊。

【作者】白居易(西元772-846),字乐天,太原人,在郑州新郑(今河南)东郭宅出生。進士,穆宗朝仕至中书舍人。外放杭州、苏州刺史;文宗朝以刑部尚书致仕,退隐洛阳,自号香山居士。他是中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白氏长庆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