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审判(第一章)引子:从《文明使命论》的基点看问题

小岩


【正见网2012年06月24日】

第一章 引子

第七节 从《文明使命论》的基点看问题

《文明使命论》这是本书最根本的假设基石。本人认为唯有基于《文明使命论》的思路才能够真正的跳出来看问题——实现跳出狭隘的人类层次,才能够真正看到人类文明全流程的因果关系,看到人类文明的宇宙使命。本人认为只有这样以超越的眼光看问题,才能够看出人类文明的真正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够看明白人类东西方文明差异性的真正原因所在,也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够避免东西方文明在同等层次上的相互指责性的比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看出来东西方文明被各自塑造的真正原因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回了人类原本观察基点所看不到的、所丢失的那些宇宙信息与机制。因为《文明使命论》的这种跳出来,实际上就是找寻到一种更高的标准,引入到人类文明的比较与评判之中。因为不同人类文明之间的比较并不是最重要的,找出不同人类文明的使命所在,并将各种文明与上天所确定的文明的使命标准进行比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人类文明,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无论是古代文明还是现代文明,就都与人类文明“最后的审判”挂上了钩。因此本人才会把本书的标题叫做人类《文明的审判》或者人类《文明的判词》。

显然人类《文明使命论》是建立在《宇宙智能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人类文明具有某种使命,那么一定有高于人类的智慧生命在安排着一切,正所谓的冥冥之中必有安排。那么这种关于人类文明的安排就一定出于一种《宇宙智能论》。因为同等层次没有制约性,人类不可能真正安排的了自己,也更不可能由低于人类的自然力量进行安排。那么关于《宇宙智能论》,也就是说,宇宙是一种意志体,也就是说,宇宙中存在着超越人类智慧、智能的更高级的生命,或者说宇宙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生命体,而不仅仅是一种简简单单的自然结构体。我们在《耗散结构理论与水结晶实验》一文中已经给大家揭示过,即便是所谓的自然结构体,其实也都是意志的产物,都是“善的能量”的产物。离开了“善的能量”,任何结构体都无法形成。

其实《宇宙智能论》只不过是“有神论”或者“神创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而已。我们多次讲过,所谓的神,实际上就是超越人类智慧的一种生命存在而已。因此《宇宙智能论》的本质就是一种对于人类智能的超越。其实佛道两家思想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超越”的本质,所以佛道两家更关注“出世”的问题。而一般世人所关注的则只是“入世”的事情,要嘛怎么叫做“世人”呢?世中之人、入世之人而已。因此世人所待的地方才被叫做“世”界嘛。其实“界”就是一层生命存在的空间而已。“世界”其实就是“人界”。“世人”也就是“世俗之人”。那么“出世”实际上就是对“入世”的一种超越,所谓的“世外”其实也就是生命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超越而已。也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修道之人都是不“入世”的,所以他们往往把自己称为“方外”之人,就是不在世界的四方之内的人。“天圆地方”嘛。所谓“地方”者其实有方固之意,因为西方文明属于“地之理”的层次,所以“实证科学”的认知规律都比较固化、比较绝对化,属于一种决定论与静态的认知,这与西方文明专注于“地之理”的文明使命有关。另外,“地方”或许还可以指地球上比较平坦的平原地区。本人在《地球、海洋与陆地》一文中已经给大家论述过关于人类的主体为什么生活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的原因。而高海拔地区就属于是山区,古时修仙之人往往都远离人群、都藏身于山中,因此汉字的“仙”就是“山中人”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山中修道人的意思。因为“仙人”一时还没有达到真正超越“世俗人群”的“神”的境界,还不能够真正达到“出世”的境界,所以他们就选择了一种远离人群的“离世”方法——因为世人都集中生活在平原地区,因此修仙者就都选择到进山修行。

我们经常讲神仙神仙,神与仙,其实还是有区别的。仙是地上的神,神是天上的仙。仙在地上,往往还在修行之中,已经不能够再被当做世俗常人来看待了,但是地上仙即便可能已经修行了千八百年了,即便可能已经神通广大了,甚至他们的功柱都已经冲到了银河系以外的境界了,可却还是未能够上的了天,皆因未到天门开启果位颁布时,虽有功而无果也,还不能够算是真正的功成圆满。因为上天的事那是由上天说了算的,天门不开,果位不颁,接引不到,谁也上不去,即便是手中已经持有了渡过彼岸的“船票”、即便已经具有了上天的资格。

那么,修仙之人因为不在“地方”之内,所以也就不归地上的法则管理,不被人类世界的规律所制约。这才是超越世人一种真正意义的所在——遁入了另外一种空间所在。坦率的讲,爱因斯坦超越了。爱因斯坦在完成研究物质层次的物理学(physics)——地之理之后,转而去研究“超越”物理学的“后物理学”(metaphysics)去了。马斯洛其实也超越了。马斯洛在完成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走向了一种超越自我、超越“人本主义”(人类、“世间”、“入世”层次)的《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其实这种达到超越境界的圣贤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大有人在的,比如老子留下五千言而匆匆西去;孙武助吴破楚小试牛刀为后世留下《孙子兵法》十三篇后而不知所终;张良辅定天下之后归隐山林而演习吐纳之法;徐庶进曹营后一言不发继而修行逾千载。此等皆为超越者。

毫不隐晦的讲,本书就是站在“有神论”的基础上,在本人的层次上,试图讲述上天神明自亘古以来对人类文明的系统安排与使命塑造,特别是近3000年以来人类文明所发生的来龙去脉。这是本书的最最根本出发点,最最根本的假设——人类文明使命说、人类文明神明安排论。

因为当今国人所熟悉的东西方文明的任何比较与辩论,其实都只不过是基于一种“无神论”的“自然发展论”的假设与基点。然而站在这样低的认知基点上,我们很难把东西方文明各自的优劣真正的看清楚。

因为东西方文明同属于人类文明的这个层次,它们处于一个同等层次,都处在人类世间的这一个层次之中。法轮大法的宇宙法理告诉我们:“同等层次之间的物体是没有制约作用的。”( 《转法轮法解 》)因此,东西方文明在人类的认知层次上的任何比较,其实就属于是一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困局(dilemma)。因此辩论的结果只能是一种不欢而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基于西方“结果主义”的思维,我们最后却发现了一个永远都辩论不完的“结果”。“无解”这就是关于东西方文明相互辩论的最终评价。因为东西方文明的出现已经是一个超越人类本身的问题,特别是属于一种超越了“无神论”、“进化论”与“自然论”认知所能够理解或解释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无神论”的框架中,如果试图真正看清人类文明的机制或动因,那只能是一种痴心妄想而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借助超出自身的力量,人类自己是不可能看清自己的。关于这个道理,照镜子应该说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通过镜子,人们才能够看到自己。通过哈哈镜,人们也会看到一个变形的、虚假的自己。

然而如果我们基于《宇宙智能论》的基点,基于人类《文明使命论》与《历史安排论》的判断,那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么如果我们再来认知东西方文明,那么东西方文明争辩式的比较就消失了。那种东西方文明“孰优孰劣”的互争就变得不再有意义了。也就是,东西方文明“孰优孰劣”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伪问题。我们就不再会钻到一个认知的死胡同里思考问题。于是我们的思想就会变得豁然开朗。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我们原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发现一些原本也根本就不可能意识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或信息恰恰又是使用西方二分法“系统被分割”逻辑所丢失的关于人类文明最本质、最重要的属性——系统的属性、宇宙尺度的信息、神明传给人类的嘱托——人类文明的使命。举个形象比喻,就象带上3D眼镜才能看到3D电影的3D信息一样,只有改变观察基点,才能看到原本看不到的信息。

也就是说,只有站在《文明使命论》的基点上,我们才能看出神佛安排人类文明的真正意义,也才能看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各个关键历史节点上,神佛对人类的关怀、眷顾、安排、用心与用意。或许许多人会说,你讲的这些与科学知识完全相背离。对了,这就对了,因为本文所揭示的就是“实证科学”所遗漏的而对人类生存又非常重要的信息,也就是“实证科学”不愿意让人类知道的、甚至刻意隐瞒的那些信息。

本书就是要告诉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告诉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历史,甚至告诉你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宇宙。这就是本书的根本目的。因为“不一样”,所以才会有价值。就是这样的理。现代商业理论上还讲“稀缺性”、“差异性”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同质化的东西没有价值。人云亦云也不会有任何价值。

其实“有神论”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几千年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神佛的信仰其实始终存在,对神佛的信仰一直在塑造着人类的思想与行为。甚至在当今科学发达的自由世界,对神佛的信仰也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只不过是在这百多年的中国大陆,特别是在60多年以来的红朝统治之下,中国人的思维对于神佛的信仰才变得渐行渐远。然而在西方二分法的世界中,“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实证科学”与“信仰上帝”并行不悖,相互之间并不打架。只不过当西方文明西学东来的时候,“上帝与凯撒”的“二分思维”却被“天朝”“大一统”的思维有选择性的只筛选下来一个,也就是那个比较低端的、比较物质端的、似乎比较好学的物质文明的一份。科学进了门,上帝拒门外。其实“实证科学”的精髓并没有几个中国人学到手,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而已。

其实“实证科学”也仅仅是这300多年以来的事而已,“有神论”却古已有之,那是神佛千百年来对人类的谆谆叮咛。然而中国人百年以来被“无神论”洗脑的结果,已经很难直接再去相信与聆听神佛的教诲,因为在表面思维方式上中国人已经完全被西化了。那么本书就只能使用纯粹西学所最擅长的逻辑分析方法帮助大家了解那些被西学所丢失的的信息与属性。这也算是本人“以彼之矛刺彼之盾”的一种方法吧。

我们讲,科学方法论或科学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点(1)科学研究必须遵从事实,也就是what it is永远是对的原则;第二点(2)科学有一套严谨的逻辑推理方法,有一套原理公式系统;第三点(3)一切科学原理的源头都有某些“基点假设”或者叫做公理系统。关于这个第三要点,我们需要说明一下,因为在西方文明近现代科学史上,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实际上都是从修改“基点假设”开始的。比如,热力学定律“不可逆过程”对于“对称性”的经典力学而言,又比如,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论”认知对于牛顿宇宙论的“决定论”认知而言,都起源于对“基点假设”的修正。这种“修正假设”或者“修正边界”,其实也就是把“实证科学”原本并不研究的事物从新纳入了新的研究范畴,并且因此而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宇宙规律。

这些能够在科学史上的堪称大师的科学家们高明之处,实际上就在于他们通过改变科学的“基点假设”进而从新调整“实证科学”的研究“边界”,然后根据新的“边界”,他们建立一套适用于新“边界”的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逻辑)。于是人类的科学知识也就大发展了,新科学所能够探知的范围领域也就扩大了,并且避免了“泛科学主义”那种鲁莽的“跨界”的简单行为。

然而象达尔文“进化论”之流或者象社会达尔文主义者马克思之流的,其实根本不懂得这种修改“科学边界”与建立新的“研究方法论”的逻辑,而是把“物质世界”的规律简单而粗暴的引入到“生物界”中来,然后再从“动物世界”强奸般的引入到“人类社会”中来而已。

揭示不同的世界、揭示不同的研究范畴,除了从新定义边界(即上面第三点的“基点假设”)之外,还必须找到与新研究目标相对应的全新的分析方法。本人在本书的后续部分中就会使用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一种全新的思维逻辑——《终点决定论》的《项目管理逻辑》来阐述本书关于人类文明的观点与发现。本章上述的4-7节中讨论的内容实际上就属于定义本书“基点假设”的部分。

本人以为,作为一种人生的参考,本书所论证的结论,即便是对于一时还不能够接受“有神论”的中国大陆的读者们而言,我想对于大家开拓一下思想而言,可能还是有一定帮助意义的。使大家增加一些对世界与人类文明的了解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因此大家就多了一种人生的选择。想必大家总不希望陷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井蛙的思维困境之中生存吧。本书就是希望给大家一种能够跳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跳出思维的“庐山”,从新定义大家思维的“边界”。决策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们最容易犯的决策错误就是在信息不充分情况下所做的决策。也就是说,正确的决策必须基于尽可能多的完整信息。因此,即便在价值观方面某些人还不能够认同“有神论”,但是从正确决策必须依赖于完整信息量的角度,本人还是建议读者们耐心的阅读一下本书。

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特别想帮助一下当今的人们了解一下人类文明在当下阶段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真正意义所在,同时也算是对人类文明在最后的阶段的最后最后小阶段给大家发出的一种警告或者忠告吧。当然,其实本人并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本人只不过是被更高的“意志”或“智慧”选择来做这件事而已。那么就尽量尽本人应该尽的一份责任吧,就尽量把本人所认识到的、所理解的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