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11月28日】
【原文】
tài gōng diào wèi ,yī yǐn gēng shēn 。
太公钓渭,伊尹耕莘。
ㄊㄞˋㄍㄨㄥ ㄉㄧㄠˋㄨㄟˋ,ㄧ ㄧㄣˇㄍㄥ ㄕㄣ。
太公钓渭,伊尹耕莘。
【注释】
(1)太公:姜尚,字牙,也称吕尚(祖先封在吕地),周文王称其太公望,武王尊为师尚父,又称姜太公、姜子牙。西周初年东海边人,先祖辅佐夏禹治水有功,封在吕。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纣,因功封于齐,成为齐国始祖。
(2)渭:渭河,也称渭水。
(3)伊尹:名挚,尹是官名(右相),其母住在伊水,故以伊为氏。商朝初年宰相。辅佐商朝五代帝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相圣人。
(4)莘:有莘国(今属山东)。
【语译】
姜太公在渭河边垂钓,遇到周文王而被视为圣人;伊尹在有莘国耕种,喜爱尧舜之道而成为商汤的宰相。
【人物故事】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姜太公曾经生活穷困,年老了,因钓鱼而遇见周文王。文王将出外打猎,卜了一卦,卦象说:“所捕获的不是龙也不是螭(chī,ㄔ),不是老虎也不是棕熊;所得是霸王之业的辅佐。”周文王打猎时,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太公,与他交谈后大为高兴,说:“自从我先王太公就说了:‘一定有圣人到周国,周国将因此兴盛。’真的是您吗?我太公盼望您的到来已经很久了。”所以号称他为“太公望”,载他一同返回,立为太师。
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yǒu,|ㄡˇ)里,脱身回国后,和姜太公密谋修政以德,以推翻商朝,商讨之事多为兵法和奇计,所以后世谈到用兵的方法及周朝作战的谋略,都奉太公兵法为主要策略。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民心归向周国,都是姜太公的计谋居多。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二年后,商纣杀了王子比干,囚禁太师箕子。武王伐纣前,卜卦不吉,只有姜太公力劝武王发兵,后来商纣军队大败,纣王逃回鹿台被追杀。次日,祭祀祝祷以禀告神明,已讨伐纣王之罪。散出鹿台的钱币,发放钜桥的谷物,以救济贫民。建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迁到周国,修明周朝政教,与天下重新开始。也是姜太公的计谋居多。
于是周武王以仁义取得天下,封姜太公于齐国。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教,顺其风俗,简化礼制,畅通工商业,方便鱼盐业的获利,而人民多归往齐国,齐成为大国。当姜太公去世时,已一百多岁。
据《孟子‧万章上篇》,万章问说:“人们说,‘伊尹以烹饪得来商汤的重用。’是这样吗?”孟子说:“不是这样。伊尹在有莘国田野耕作,但喜好尧舜之道。不合道义之事,就算给他天下的俸禄,他也不会看一下。不合道义之事,就算一枝小草也不给人,一枝小草也不拿别人的。商汤派人送礼要聘请他,伊尹悠然的说:‘我要汤的聘礼做什么呢?我何不如在田野间,以尧舜之道为乐呢?’商汤再三派使者前往聘请,不久伊尹忽然改变说:‘与其处田野中以尧舜之道为乐,我何不如使君王成为尧舜之君王?我何不如使人民成为尧舜时代的人民?我何不如在我身上亲眼见到呢?我将以尧舜之道启悟人民,我不启悟他们,谁来做呢?’他想到天下之民有人没受到尧舜之道的恩泽,就好像是自己把他们推進沟壑里。他以天下为己任,所以接近商汤说服他,讨伐夏桀以拯救人民。我没听说自己行为不正而能纠正别人的,何况是匡正天下呢?圣人的行为是不同的,在野隐居或在朝为官,关键在于洁身修己而已了。我只听说他以尧舜之道得到汤的重用,不曾听到他以烹饪求得官职。《尚书‧伊训》说:‘上天诛杀夏桀,始于桀无道,我(伊尹)只是从亳开始起事。’”
【说明】
姜太公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的首要谋主,齐国的创始人,道、儒、兵、法、纵横家都尊他为本家人物,奉为“百家宗师”。至于商纣在古籍中的记载,矛盾之处就比较难解释。有的说他是难得的英主,如《韩非子》记载,费仲劝纣王杀姬昌(周文王),但纣王认为姬昌“好行义,诛之不可”。有的说他凶残成性,如《吕氏春秋》说纣王“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视其心”。《史记》里的纣王则是聪敏勇武,宠爱妲己。如果是因为“自从狐狸附体的苏妲己進宫,纣王被迷住,就干了很多坏事。”(正见网〈轮回五千年——识神和元神〉)纣王前后判若两人的情况或许就可以理解了。
伊尹无从接近商汤,就做有莘国随嫁的臣仆,背着烹煮切割的器具,以烹调的滋味说服商汤,实行王道。有人说伊尹本来是隐士,商汤派人聘请他,去了五次伊尹才肯归从,向商汤说明上古帝王的事迹。后来太甲帝暴虐,不遵守汤帝的法度,败坏道德,伊尹将他放逐到桐宫三年,悔过迁善后,又迎回太甲帝,从此太甲帝修养德行,诸侯归服,百姓安宁。(《史记‧殷本纪》)伊尹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共五十多年,一百岁过世时,沃丁以天子之礼安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