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3年03月25日】
【原文】
ōu mǔ huà dí ,liǔ mǔ huò wán.
欧母画荻,柳母和丸。
ㄡ ㄇㄨˇ ㄏㄨㄚˋ ㄉㄧˊ,ㄌㄧㄡˇ ㄇㄨˇ ㄏㄨㄛˋ ㄨㄢˊ。
欧母画荻,柳母和丸。
【注释】
(1)欧: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庐陵(今属江西)人。为当时文坛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著有《新五代史》,与宋祁合修《新唐书》。
(2)荻:多年生草本,似芦苇,常生在水边,秋天生紫色花穗,茎可编席。
(3)柳:柳仲郢,字谕蒙,唐代京兆华原(今属陕西)人。柳公绰之子。幼年好学,勤读经史,熟读且手抄,家藏书万卷。官至太平节度使。
(4)和:搅拌。
【语译】
欧阳修的母亲用荻杆画地教学,柳仲郢的母亲和揉熊胆丸助其夜读。
【人物故事】
据《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过世,母亲郑氏决心守节不再嫁,亲自教导欧阳修学习,因为家境贫困,用荻杆当笔在地上学写字。欧阳修幼年时聪明过人,读过的书就能背诵。到了二十岁,已是人品超群而有声誉。
宋朝兴起将近百年,但文章体裁依然承袭五代的陋习,士人因循守旧,立论卑下且文气衰弱。苏舜元等人有意创作并开展文风,但笔力不足。欧阳修在废弃的书箱中得到唐代韩愈遗留的文稿,读后心生仰慕,苦心探索,乃至废寝忘食,必定要追上他而与他并驾齐驱。
后来欧阳修在进士考试中名列第一,又和尹洙互为师友,作古文议论当世之事,与梅尧臣作诗歌相倡和,于是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任馆阁校勘、知谏院。欧阳修论事恳切正直,被人视如仇敌,惟独宋仁宗奖励他敢于直言,当面赐他五品官服。回头对侍臣说:“如欧阳修这般的人,到何处才能找来?”
嘉佑二年,特派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当时读书人崇尚怪异艰涩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痛加排斥贬抑,凡如此者就罢去。事情终了,之前作文浮薄的人等欧阳修出来,聚集在他的马前鼓噪喧哗,巡视街巷的兵卒也不能制止;然而考场的风气,从此就改变了。
据《新唐书.柳仲郢传》,柳仲郢的母亲韩氏,善于教导孩子,所以仲郢幼年好学,韩氏曾经揉合熊胆丸,让仲郢夜晚咀嚼吞咽以助勤学。他长大后善于写文章,着《尚书二十四司箴》,被韩愈所赞赏。考中进士后,任校书郎。牛僧孺征召他到武昌为幕僚,他有父亲柳公绰的风范,牛僧孺赞叹说:“若非长期熟习儒家名教礼法,怎能做到这样呢?”后来仲郢入朝任监察御史、侍御史。
曾有禁军兵卒擅自杀人,而禁军中尉护其免死。右补阙蒋系据理力争,皇上不予理会。仲郢监察刑罚,执意说:“贼人不死,会乱了刑法。”皇帝才下诏御史萧杰监管,萧杰又上奏力争,于是皇上特别下诏京兆尹杖打其人。朝廷嘉许仲郢忠于职守。之后仲郢任京兆尹,政令严明。又出任河南尹,为政宽厚。有人说不像他任京兆尹时,他回答说:“皇帝之下的京城,以严格监控为先;郡县的治理,以仁惠养民为本。怎可相同呢?”
柳仲郢为人方正严肃,崇尚气节道义,侍奉双亲甚为恭谨。每每在私人住所也是衣着整齐,态度严正,衣服器用皆简单朴素。父子先后九次任节度使,五次为京兆尹,两次任河南官吏,都急于摘除贪官污吏,救济孤单贫弱。每逢干旱水灾,必定借钱给贫困的人,免除积欠的赋税,故乡里无逃亡之家。
【说明】
这两个故事都是贤母教子的典范,母亲的启蒙教育对小孩人格的养成往往具有举足经重的地位。
夏商周三代之后,文章到秦、汉而势微,但仍有古圣先王遗留的功业。到了晋、魏而衰败,至唐代韩愈才有所振兴。到了五代而衰败,至宋代欧阳修·又兴起。两人力挽狂澜,遏止邪说,使文章正气回归大道,匡正人心。《宋史》评论说:“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欧阳修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古文起到了带领作用,当年欧母画荻教子,养成他刻苦勤学的精神,有着不可抹灭的功劳。
除了柳母和丸助学,牛僧孺称赞柳仲郢“有父风矩”。《新唐书.柳公绰传》记载,仲郢之父柳公绰,幼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个性严肃认真,饮食起居皆有礼法。作文典雅正规,不读非圣贤之书。任渭南尉时,遇上荒年,家里虽然富裕充足,但每餐饭不超过一碗,丰年才恢复正常饮食。有人问他,回答说:“四方百姓贫病交加,我怎能独自饱食呢?”升迁开州刺史后,敌寇常进逼其城,官吏说:“兵力不能制服敌人,希望授予敌寇首领重要的职务。”柳公绰说:“你和恶人一样吗?怎可阻挠法令。”立刻诛杀他,敌寇也退去了。
从史书描述,柳仲郢父子的行事风范十分相似,皆严正守法,以除奸扶弱为要务,想必父亲的身教对仲郢的影响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