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二萧(2):却衣师道 投笔班超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4年02月09日】

【原文】

què yī shī dào ,tóu bǐ bān chāo 。
却衣师道,投笔班超。

ㄑㄩㄝˋ ㄧ ㄕ ㄉㄠˋ,ㄊㄡˊㄅㄧˇㄅㄢ ㄔㄠ。
却衣师道,投笔班超。

【注释】

(1)却:同“却”,拒而不受。
(2)师道: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北宋彭城(今属江苏)人。个性高介,诗作典奥,自成一家。
(3)投:扔掷;弃置。
(4)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平陵(今属陕西)人。父亲班彪、长兄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汉明帝时出使西域,平定西域,和帝任命为西域都护,又封定远侯。

【语译】

陈师道不接受赵挺之家的棉衣,班超丢下笔立志万里封侯。

【人物故事】

据《宋史.陈师道传》,陈师道年少好学,苦其心志,十六岁时以文章拜见曾巩,曾巩一见就认为他是个奇才,嘉许他的文章著作,留下他跟曾巩学习。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三经新义》盛行,陈师道不认同其学说,就决定不参加科举。元佑初年,苏轼推荐其文章与德行,起用为徐州教授。继而任太学博士,改教授颍州。又被议论并非科举及第,被罢官回家。陈师道家境向来贫困,有时几天不开锅,但他安贫乐道,高洁耿介而有节操。对于经典尤其精研《诗经》、《礼记》,作文典雅深奥。世人喜欢诵读他的诗文,至于他高深的学识、卓绝的品行,有人却不曾听闻。

起初,陈师道在京师待了一年多,一次也未曾到贵人之门,傅尧俞想认识他,知道他贫困,怀里带着金子想送给他,听了他的言谈思想,更加敬畏不敢拿出来。陈师道向来厌恶妻子的妹婿赵挺之,碰巧遇上郊祭,天气非常寒冷却无棉衣,妻子就去赵挺之家为他借衣御寒。陈师道问明衣服从哪来的后,离去时不肯穿,于是感风寒致病而死。

据《后汉书.班超传》,班超为人有大志,然而对内孝顺谨慎,在家常勤劳刻苦地做活儿,不以劳苦为耻。有口才,广泛阅读典籍。家境贫困,常受雇为官府抄书以奉养老母。长久劳苦,班超曾停止抄书,丢下笔感叹说:“大丈夫没有其他志向,还应当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外国立功以封拜侯爵,怎能长久待在笔砚之间呢?”两旁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你们这些小子哪会知道壮士的大志啊!”后来遇见一个以相术为业的人对他说:“这位尊贵的人,虽然只是平民儒生,而将封侯万里之外。”班超问他原因。相者指着他说:“你生有燕子下巴,老虎颈脖,高飞而食肉,此为万里封侯之相啊!”

永平十六年,汉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城,立下大功。明帝任他为军司马,继续之前的功业。和帝永元七年,封定远侯。

【说明】

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护者,苏轼曾说赵挺之是“聚敛小人,学行无取”,陈师道身为苏门六学士之一,对赵挺之的排斥就可想而知了。就现代人的眼光可能认为陈师道太不识时务,但古人多重义轻利,讲究品德操守,陈师道的宁死不屈在历史上也是所在多有啊!

班超有勇有谋,曾率领三十六骑平定西域,留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名句。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西域五十多国归附于汉。永元十四年回到洛阳,已经七十一岁。当年效仿张骞的壮志,万里封侯的愿望终于实现。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