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丛谈:由《群羊暮归图》说起

庄敬


【正见网2016年04月20日】

古代有一位画家,教众多的学生作画。这天,他要试试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出了一个画题,叫做《群羊暮归图》,要求在一尺见方的纸幅中,把羊画得越多越好。不少学生都在画幅中,展开了比赛:乙见甲画的是一百只羊,自己就画一百一十只,丙又画了一百二十只。结果,他们都画出了许多只羊,画面臃肿,缺乏含蓄蕴藉的情致。老师都不满意。

独有一个学生,他画了一座山,山前露出一个羊头,山后露出一个羊尾,再加上一缕暮色中的炊烟。老师对此十分赞赏。

别的同学们不服,说他的羊画得太少,不切题意。

这个学生解释道:“拙稿,羊群皆自山后走过。前羊一头,后羊一尾,中间足有百、千只羊可容。怎么不是‘群羊’暮归图呢?”大家一听,恍然醒悟,赞不绝口。

这个学生的绘画,妙就妙在他只画了“前羊一头,后羊一尾”,二者相加,仅此一羊,却代表了百、千只羊。这种“以一当十”、“以少寓多”的表现手法,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现在,有些短篇小说(其他散文亦如此),也好象一幅不大高明的《群羊暮归图》:群羊满纸,臃肿驳杂,不够精粹。这类作品,在选材上,往往“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大肆堆砌,尽力罗列,把一些本来不连贯的事件,硬要排列起来,集于一人之身。人物做的事情不少,但却象皮影儿晃来晃去,看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脾气秉赋。

在人物安排上,“群雄竟驰”,却又穿梭而过,跑龙套的人物过多,有的角色该减的不减,也属“人浮于事”。

在语言叙述上,平淡冗长,一个意思两句话便可说清的,偏要写上一大溜儿。

这样,短篇小说就不短了,成了“长而空”。

短篇小说怎样才能写得精粹些?《群羊暮归图》的故事,启发了我们:

首先,在思想上,要除掉“以多取胜”、“以长为优”的错误认识。羊画得再多,并不一定就是好画。觅得一个巧妙的艺术构思,做到“以少胜多”,才真是文章妙手。

其次,在表达上,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留有余地,启人想象。”重点处,用墨如泼,大书特书,写深写透。过场处,惜墨如金,虚晃一枪,一带而过。好钢用在刀刃上,绝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主次不分,不留余地,那就象:群羊满纸,到处是毛,使人有蹩脚之感,却没有激发想象之趣。

最后,还要“删却芜杂显奇葩,勇于割爱存精华。”删减的结果,往往能“汰沙出金”、“去粗取精”、“精华毕现”。一位诗人说得好:“艺术就是三行删去两行。”

这样,短篇小说(其他散文亦如此),就可以写得精粹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