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3年12月07日】
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
梅花在暮冬早春时节开放,疏花点点,清香远溢,是报春的吉祥象征。梅花为廿番花信之首,端庄静雅,傲霜迎雪,被人们视为高风亮节的象征。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梅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诗经》最早留下了关于梅的记载,”山有佳卉,侯栗侯梅”,《山海经》也有”灵山有木多梅”的记录。
梅花不但入画,自古以来还有不少咏梅诗词。宋朝陆游作了数篇咏梅的诗和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伶。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落梅》) 他的如咏梅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还有唐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昨日北湖梅,开花已满枝,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笛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王冕)……
梅花还有一些有趣的典故呢。
梅花妆的典故出于南朝刘宋时期,《宋书》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初七)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很多人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说三国时期的曹操带领疲乏的大军前行,在饥渴难当之际,曹操遥指远方“前有梅林”,使三军口渴立即缓解,度过了难关。
梅的花、根、叶、果都可入药。梅花能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历疮毒。近成熟的果实亦可入药,称“乌梅”,能敛肺生津。《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本草纲目》也记载有,蜡梅花味辛、温、无毒,主治解暑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