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9年05月20日】
一、尉迟敬德正直不屈
唐代张鹜《朝野佥载》记载:
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下棋时,布子抢占有利位置。太宗大为恼火,把唐俭调出朝廷,贬为潭州的地方官。尽管这样,太宗仍然余怒未消,他对尉迟敬德说:“唐俭不尊重我,我要杀了他。你替我证实,有人控告他。” 尉迟敬德谦卑的应允了。
第二天当面对证时,敬德叩头至地,说:“我确实没有听到对唐俭的指责。” 太宗一连问了好几次,敬德还是确定不移。太宗非常生气,将手里拿的玉板,气恨恨地摔碎在地上,衣服一抖,进去了。
过了好一阵子,太宗让开席吃饭,把三品以上官员,都请来入宴。在宴席上,太宗说:“尉迟敬德今天使各方面得利益的事,各有三:使唐俭免于枉死,我免于枉杀,敬德自己免于屈从,这是三方面所得的利;使我有改过的美名,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声誉。这是三方面所受之益。” 说罢,太宗赏赐给敬德一千缎。
在坐的大臣,都称皇帝万岁。
【评点】
唐太宗无疑是古代最为开明的皇帝之一。但太宗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过失。与臣子下棋时,当臣子抢占了好位置,他竟恼羞成怒,要置这位大臣于死地而后快。而唐太宗毕竟是唐太宗,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改正过失,不一意孤行。作为一个帝王,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太宗察佞
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
唐太宗曾在一棵树下休息,说道:“这是一棵好树。”宇文士及(人名)连忙跟着赞美那棵树,而且是赞不绝口,不容别人插嘴。太宗神情严肃地说:“魏公时常劝我:疏远那些巧言谄媚的人,我还弄不清谁是巧言谄媚的人,内心里常怀疑你就是,但还不敢确定。今天果然证实了你就是那种人。”
宇文士及赶紧叩头谢罪,说:“南衙的那些朝臣,时常在朝廷上当面劝谏,使陛下您改变意见,以致让陛下往往不得任意行动,如今我有幸担任陛下的侍从,如果还不稍稍顺从您,那陛下虽然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
太宗听完这番话,便不再生气了。
【评点】
作为帝王应当“近贤臣,远小人”,这道理,帝王们大多是懂得的。但在实际中,贤臣往往直言敢谏,触忤皇帝,弄的皇帝很不愉快:而小人善于奉迎、讨好皇帝,弄得皇帝心里很舒服。所以,贤臣并不总是走运,小人也常能有用武之地。唐太宗虽说是少有的圣明君主,对小人也有所警觉,但还是难以完全疏远巧言谄媚的人。
顺便要提及的是,从整体上看,宇文士及还不是一个奸佞小人。他本来是隋炀帝的女婿,后来由隋入唐,有军功,有政绩,为政尚宽,还颇得民心。当然,君子一生中,也未必绝无小人之举。
三、太宗怀鹞
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
唐太宗得到了一只鹞鸟。那鸟儿非常俊异。太宗把它架在臂上玩赏,远远看见魏征,赶忙把鹞鸟藏进怀里。魏征发觉了,就走过来向太宗禀告事情。他乘机便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而丧国灭身的事,委婉地加以劝谏。魏征唠唠叨叨说了好半天,那鹞鸟在太宗怀里,都快要被捂死了,太宗感到很可惜,但他一向敬重魏征,想让魏征把话讲完。魏征在那里说个没完没了,终于让那鹞鸟,死在了太宗的怀里。
【评点】
皇帝也是人,就连唐太宗对俊异的鹞鸟,也爱不释手。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历史上玩物丧志、身死国灭的事件,实在不少。魏征便对太宗玩鸟抓住不放,喋喋不休地在那里劝谏,以致让鹞鸟死在太宗怀里。
皇帝是至高无尚的,但皇帝也有自己害怕的人。太宗对魏征就是既敬重,又畏惧。你看他,玩鸟时见到魏征,赶紧把鹞鸟藏进怀里,这举止多像一个小学生,见到了严厉的老师。
历史上的明君,都有“既敬重且畏惧”之人。当君主的,如果不畏惧任何人,而任何人都畏惧他时,那他定是纣王之流的暴君,死无日矣。
作品正是从太宗对魏征的敬畏中,表现出他的谨慎与贤明。这则小品,篇幅很小,但把人物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故事叙述得生动有趣,读后又让人深受教益!
四、三镜自照
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
唐太宗对梁国公房玄龄说:“用铜铸成的镜子,拿来照一照,可以使人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代的历史变化作镜子,可以了解历代王朝兴盛、衰败的经验教训;用正直坦荡、敢于进谏的人作镜子,可以看清自己的对错得失。我过去曾非常珍爱这三面镜子,用它们来照照自己,以求防止过失。如今魏征去世了,我也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
【评点】
这是唐太宗的一段名言。
的确,一个人如果不借助镜子,就看不到自己的模样:如果不借助历史来证明,人们往往对许多现实问题稀里糊涂:如果不用旁人来对照,来监督,自己就常常会犯过错,错了还执迷不悟。
唐太宗是个明智的君主,他时常用“镜子”来自照自省,防止产生过失。这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房玄龄对妻敬礼至爱以终身
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
梁公夫人(被封为梁国公的房玄龄的夫人),妒嫉心极强。唐太宗要赐给梁国公一个美人,梁公一再推辞,没有接受。
太宗于是让皇后,召见梁公夫人,告诉她朝廷命官蓄婢纳妾一类的事。如今有一定的规定,况且梁国公年岁已大,太宗赐他一位美人,是有意特别优待他。梁公的夫人,执意不肯答应。太宗于是让人对她说:“你是愿意不妒嫉而活着呢,还是愿意妒嫉而死?”梁公的夫人回答说:“我愿从夫一死。”于是太宗又派人酌了一大杯酒,给她,并说:“如果是这样,你可以把这杯毒酒喝了。”梁公的夫人接过酒,一饮而尽,面无难色。
太宗大惊,立即收回成命,尊重他们夫妻本人的意见。
【评点】
爱情是自私的,排他的。夫妻之间容不得另有第三者插足。但中国古代,男子有三妻四妾是常事。凡事都有例外。初唐名相房玄龄的夫人就很厉害,连皇帝赏赐的美女,都不能进门。她宁肯妒嫉而死,也不愿不妒而生:皇帝赐她的“毒酒”(当然是假的),她竟一仰脖子就全下了肚,真乃女中豪杰!这样的妒妇,不仅不可恶,还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据史书讲,房玄龄的夫人,确实是不错的。房玄龄对她,敬礼至爱以终身。
六、“富不易妻,仁也。”
唐代刘餗《隋唐嘉话》记载:
尉迟,即尉迟敬德,名恭,唐善阳人。唐初大将,以功累封鄂国公,卒谥忠武。
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朕打算把女儿嫁给你,不知你满意不?”
尉迟敬德推谢道:“我妻子虽然粗鄙,也不漂亮,但仍不失夫妻情分。我每每听说古人这句话:‘富贵了却不另娶妻子,这是仁德的表现’(原文:“富不易妻,仁也。”),心中非常仰慕,我希望圣上取消给我的这个恩德。”敬德叩头在地,坚决推辞。太宗嘉许尉迟敬德,将嫁女一事作罢。
【评点】
富贵而易妻,这在古代是司空见惯的事;即便在今天,也远没有绝迹。而唐太宗的大将、功臣尉迟敬德,能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富不易妻,实在是不容易的。更何况这找上门来的亲事,是当朝皇帝的公主,提亲的又是皇帝本人,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七、武则天读檄文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
骆宾王,唐初文学家,曾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失败后下落不明。徐敬业,即李敬业,曾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后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兵败,被部下所杀。檄:用于晓喻、声讨的文书。
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极力铺叙大周的罪恶。武则天看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时,只是微微笑了一笑;等她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很不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宰相怎么失掉了骆宾王这样有才能的人呢?”
【评点】
这则小品,把武则天的气度、胸怀、识见,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中,有“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这样的句子,这几句纯属人身攻击并没有击中武则天的要害,所以她读了只是“微笑”而已。当她读到“一坏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就“不悦”了。她不高兴,是因为未能笼络住能写出这样对仗精巧、很有鼓动性文句的才子骆宾王。武则天的雍容大度、器宇不凡、尊重人才,于此可见一斑。
八、选用人才,应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唐玄宗在便殿里,设宴招待诸位学士,他看看李白,随即问道:“我与武则天皇后相比,选用人才怎么样?”
李白答道 :“武则天皇后,选用人才,就像小孩子买瓜,不择香味,只是捡个儿大的、长得肥的挑。陛下选用人才,如同淘沙取金,剖石采玉,都是选择的精华。”
玄宗笑着说:“学士把我说的太好了。”
【评点】
唐玄宗早年胸有大志,登基后,选用姚崇、宋璨为宰相,国内比较安定,富足。被史书称颂为“开元之治”。李白的说法,也确有根据。但他当着玄宗的面,过分贬抑武后,抬高玄宗,多少也还有点拍马屁的嫌疑。
但是选用人才,确实应该如同“淘沙取金,剖石采玉,选择精华。”
九、用人之道应该警惕“假忠诚”!
宋代李昉《太平广记》记载:
安禄山,唐营州柳城奚族人。本姓康,初名轧荦山。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为禄山。玄宗时,官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起兵叛乱,至德二年,为其子所杀。
唐玄宗非常宠爱安禄山,称呼安禄山为儿子。玄宗曾经与杨贵妃一起,在便殿小宴,安禄山来参拜,每次总是不拜玄宗而只拜杨贵妃。玄宗于是问道:“你这胡儿不拜我而拜妃子,是什么意思?”安禄山回答说:“臣下是胡人,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所以只拜妃子。”
玄宗笑笑,便不再追问。
另外有一次,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玄宗曾问他:“你这胡儿肚子里是什么东西,竟有这么大?”
安禄山应声答道:“臣肚子里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只有对皇上的一片赤诚之心!”
玄宗因他言辞好听,因而对他更加亲近、友善。
【评点】
安禄山因与史思明一道发动“安史之乱”,成为尽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当然不是像他自己表白的那样对李唐王朝一片赤心,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这篇短文,通过玄宗与安禄山的对话来写人物,寥寥数语,一个表面上大大咧咧,实则狡黠机智、又不乏风趣的安禄山如在目前。看来,这安禄山真还不是一个简单角色。
用人之道,应该警惕“假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