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悠悠闲无事 只愿法传早得知

纤纤


【正见网2024年07月12日】

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首《中秋》,大有人生只为秋得月的那种执着。诗人为什么会对月光那么执着呢?或许这就是在寄托什么吧。全文仅仅二十个字:“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一个“闲”字道出诗人此时的处境,诗人曾官至礼部尚书,却看不惯朝政的人和事,被罢官。此时的诗人应该是在罢官后的闲居时所作。诗人写“秋景”有凄凉之意,也有自己的政见得不到施展的缘故。而“万事觉悠悠”似乎是想起了以前的事情,是年轻时的年少轻狂还是更久远的,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这里的“万事觉悠悠”有看破红尘之意,感觉一切都没有了意义。那一定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修道了。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诗人认为如果中秋节没有月光,这一年都虚过了。中秋之月,内涵什么呢?应该是团圆和圆满。诗人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未来,这个未来并非是现实中的。而是我们常说的修道。

历史上的很多人,其实都是有能力的。比如我们熟知的袁天罡、李淳风、邵雍等人。他们都是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和人来世的真正目地的。诗人身处晚唐,很多事情都是非常清楚的。甚至也是知道唐朝的命运即将走向结束的。才会这么忧愁的。

关于法轮大法在世间救度众生的事,其实在很多高人那里,是早就知道的。这样看来,“万事觉悠悠”或许诗人看到的就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

当法轮大法师父的新经文《为什么会有人类》发表后,世人才真正的找到了归宿。一切生命都是为法而来的。此时的诗人在哪里呢?是不是已经得法?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今生不得法,白来世间走。

祝世人早日得法,回到自己的天国世界!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