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读:《贞观政要》(十六)

陆志仝


【正见网2007年12月31日】

以下古文选自《贞观政要•论公平第十六》: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注1]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注2]。丹朱、商均[注3],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注4],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注5]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注6]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锴[注7]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室安危,系其存没。炀帝无道,枉见诛夷,何尝不想见此人,废书钦叹!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注8]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注9]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注10]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注11]。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注12]。’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注13],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注14],化成[注15]天下。”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注16],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注17]。魏徵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注18]。’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乃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主之情,真社稷臣矣!妾与陛下结发[注19]为夫妻,曲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注20]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注21]谓之说难,东方朔[注22]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深所要急,纳之则世治,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注释:

[注1] 处分:本文的意思是“安置”。这种用法还见于《世说新语•识鉴第七》:“事定,诏未出,王?问殷曰:‘陕西何故未有处分?’”处分二字在古文中还有指挥、吩咐、处置、处罚等意思。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表示‘处罚、惩罚’解。

[注2] 平恕无私:平恕,持平而宽仁。平恕无私,持平宽仁且公正无私。

[注3] 丹朱、商均:据《孟子•万章上》记载:“(尧之子)丹朱之不肖,舜之子(商均)亦不肖。”因此,尧、舜这两位贤明的君主都没有把皇位传给他们的儿子。

[注4] 管叔、蔡叔:管叔、蔡叔与周公旦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以周公旦摄政,管叔与蔡叔疑周公所为将不利于成王,故起兵叛乱。后被周公旦平定,管叔被杀。蔡叔被放逐。

[注5] 被(音备):动词。意思是‘施予,施加’

[注6] 堪:胜任之意。

[注7] 高锴(音炯):高锴(西元541年―西元607年),字昭玄,渤海?(今河北景县东)人也,隋朝贤臣。锴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北周大象二年(西元580年),高锴为左丞相杨坚的相府司录。北周大定元年(西元581年),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同月,隋文帝拜高锴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進封渤海郡公,朝臣无人能比。高锴为隋朝的创立及全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隋炀帝时,高锴因数度直谏而被杀。

[注8] 廖立、李严:廖立,字公渊,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在蜀为长水校尉。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在蜀为中都护。两人都曾被诸葛亮流放。

[注9] 左衽(音任):衣襟向左掩。原指中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出自《尚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古文中亦常见用“左衽”代表少数民族。本文用“左衽”表示要被异族统治或亡国了。

[注10] 陈寿:陈寿(西元233年―西元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三国志》的作者。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注11] 荡荡:坦荡宽广。

[注12] 平平:谓国政治理有序,公正无私。

[注13] 举直错诸枉:任用正直贤能之士,废弃邪恶之徒。错,废弃之意。枉,邪恶。

[注14] 区宇:本文指全国的境域;天下。出自汉•张衡《东京赋》:“区宇?宁,思和求中。”

[注15] 化成:教化成功。出自《易经•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注16] 出降:指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

[注17] 长公主:唐制,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历代的叫法亦有所不同;《后汉书•皇后纪下》:“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而据《明史•公主传序》记载:“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

[注18] 楚、淮阳王:汉光武帝的儿子楚王刘英及淮阳王刘.。

[注19] 结发:本文指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

[注20] 俟(音四):等待。

[注21] 韩非:韩非(约西元前280年一西元前233年),也称韩非子,战国后期韩国(今河南新郑市)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韩非是战国后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把荀子的著作传到秦国,得到秦王嬴政的赞赏。后为秦臣李斯、姚贾陷害下狱,被迫自杀。《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说难》是《韩非子》中的篇名。

[注22] 东方朔:东方朔(西元前154年-西元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汉武帝时大臣、文学家、智者。

全文大意:

太宗皇帝即位不久,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原来在秦王府供职的下属中没有被安置封官的,都抱怨说,前太子东宫和齐王府的官员,反而都在自己的前面获得朝廷职位。”太宗说:“古代被认为最公平的,都是持平宽仁且公正无私。丹朱和商均是尧、舜的儿子,尧、舜却废掉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旦的兄弟,周公却将他们诛杀了。由此知道统治天下的君主必须以天下为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偏私。诸葛亮是小国的丞相,还说过:‘我的心象一杆秤,要公平,不能对人分轻重。’何况我今天治理着一个大国呢?我和你们的衣食都是来自天下百姓,这就是说,百姓们已经尽力事奉朝廷了,而朝廷却还没有将恩德施予百姓。现在选择贤才,为的就是使百姓安居乐业。使用人才,只看他是否能够胜任,哪能因为是新人或旧人而区别对待?见过一面,尚且可以互相亲近,更何况是老部属,怎么会一下子就忘了呢!但如果才干不能胜任,又怎能因为是老部下就优先任用?现在不谈论他们有没有才能,而只说他们的埋怨,这难道是最公平的原则吗?”

贞观二年,太宗皇帝对房玄龄等人说:“我近来听说隋朝的遗老都称赞高锴善于做丞相,于是我就看了他的传记,他做官可以称得上公平正直,尤其懂得治国的根本。隋朝的安与危,就决定于他的生与死。隋炀帝无道,高锴被枉杀。我怎能不怀念此人,于是放下书本,为他感叹!还有,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也很公平正直。他曾上表废黜廖立、李严,并将他们流放到南中。诸葛亮去世后,廖立听到这个消息,哭着说:‘我们恐怕要亡国了!’李严听说诸葛亮逝世,自己也生病死去。所以陈寿说:‘诸葛亮处理政务,推诚布公,凡是忠心为国的,即使是仇人也奖赏;凡是违法失职的,即使是亲人也惩罚。’你们难道不羡慕并学习他吗?我如今很羡慕前代的圣明帝王,你们也应该仰慕前代的贤良宰相,如果这样,那么好的名声和高的官位就能长久保持了。”房玄龄回答说:“我听说,治国的关键在于公平正直,所以《尚书》说:‘不营私结党,王道坦荡宽广。不结党营私,王道公平正直。’孔子还说:‘任用正直贤能之士,废弃邪恶之徒,百姓就会心悦诚服。’现在圣上所崇尚的,正是政治教化的根本、推行至公之道的关键,可以囊括天下,教化成功天下百姓。”太宗说:“这正是我心中所想要的,我怎能和你们说了却不实行呢?”

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生的,贞观六年将要出嫁,太宗诏令有关部门备办的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魏徵上书说:“从前,汉明帝要封他的儿子,他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享受同等待遇呢?封国只能相当于楚王、淮阳王封地的一半。’前代史籍将这件事传为美谈。天子的姊妹叫做长公主,天子的女儿叫做公主。既然加上了‘长’字,实在是比公主尊贵。感情上虽然有所不同,从道义上讲却不应有等级差别。如果让公主出嫁礼仪超过长公主,在道理上恐怕说不过去,希望陛下仔细考虑。”太宗很赞赏他的意见。于是把魏徵的话转告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说:“曾经听说陛下很敬重魏徵,只是不知道是为什么。今天听了他的谏言,能用道义来克制君主的感情,真是国家的好大臣啊!我和陛下结发成为夫妻,承蒙陛下敬重,情义深重,但我每次有话要和陛下说的时候,一定要先看陛下的脸色,尚且不敢轻易冒犯陛下的威严,更何况作为臣子,和陛下之间感情较为疏远,又有礼仪上的阻隔。所以韩非子声称游说是件难事,东方朔也说進谏很不容易,都有道理啊。忠言逆耳而利于行事,做国君的务必认真对待。采纳忠言就会天下太平,拒绝纳谏朝政就会混乱。真心希望陛下认真思考这个道理,那么天下百姓就十分幸运了。”于是,长孙皇后请太宗派遣宫中使者,带着五百匹绢,到魏徵家里赐给他。

评讲:自古贤明的君臣处理政事,都讲究公平二字。处事不公,则奸邪之徒就有机可乘,正直的人难免会受到冤枉。处事公平,想钻营的人就没有得逞的机会;久而久之,国家政治及社会风气就会焕然一新,从而达到无为而治。太宗皇帝依才能提拔官员,而不是优先照顾自己以前的部属;采纳魏徵的谏言,减少公主的嫁妆,都表现出了一代圣王的恢弘气度。

从文中所举的诸葛亮治蜀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只要是处事公正,即使是被处分的人,也会心悦诚服,心存感激。反之,被偏袒之人也不一定心存感激,反而认为是应该得到的;长此以往,助长了邪恶之风,国家也将大乱而不治。

笔者认为,读古文的目地,除了掌握文辞的意思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古为鉴,这样不仅可以知兴替(知道一个社会将要兴盛或衰亡),而且还可以学习古人处事的原则,对现在的人修身、齐家、治国等都会有所裨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