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孔明辅佐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3月13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1)。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2)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3),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4),利尽南海(5),东连吴会(6),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轱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7)。将军既帝室之胄(8),信义着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9),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10)。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出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注释】

(1)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胡三省论曰:“备以枭雄之才,闻徐庶一言,三往驾以见孔明,此必庶之材器,有以取重于备,备遂信之也。”亮,即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因其早年外号,称“卧龙”或“伏龙”。
(2)信(音申):通“伸”
(3)遂用猖蹶:用,因此。猖蹶,倾覆。
(4)汉、沔(音免):汉水、沔水。
(5)利尽南海:胡三省曰:“谓自桂阳、苍梧跨有交州,则利尽南海也。”
(6)吴会:吴郡、会稽郡。
(7)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有智慧才能的人希望得到圣明的君主。胡三省曰:“张松、法正之徒虽未与亮交际,亮固逆知之矣!”
(8)胄:后裔。
(9)岩阻:险阻。
(10)犹鱼之有水也:鱼有水则生,无水则死,故以此为比喻。

【语译参考】

刘备因此去拜见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刘备让左右的人都退出去,说:“汉室已经衰微,奸臣把持朝政,我不衡量自己的道德和力量,想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智谋短浅,因此遭到挫败,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泯灭,你认为应当怎么做呢?”诸葛亮说:“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而号令诸侯,确实不可与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能人才为他效力,这只能和他结盟,而不能够谋取他。荆州地区,北方有汉水、沔水为屏障,南方直达南海,东边连接吴郡、会稽,西边可达巴郡、蜀郡,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但他的主人刘表却不能据守,这恐怕是上天赐给将军您的。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是天府之国,刘璋昏庸无能,张鲁在北面,百姓殷实国家富庶,却不知道珍惜,有智慧才能的人希望得到圣明的君主。将军既然是皇室的后裔,信义闻名于天下,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据守其险阻,安抚好戎族、越族,与孙权结联盟结交,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形势变化,这样就能建立霸业,汉朝王室就可复兴了。”刘备说:“妙!”于是与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不高兴,刘备解释说:“我得到了孔明,犹如鱼儿得到了水,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止住,不再抱怨。

【研析】

刘备接受徐庶的建议,屈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其大业。他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定下了三分天下而取其一的大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结盟;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更向刘备讲述攻打中原的策略,此篇论说即后世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后大为赞赏,就常和他议论,并向关羽、张飞解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得力助手和主要谋士,为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大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极忠于主君,刘备死后托孤于他,一直为刘禅尽心尽力,忧公如家,在〈出师表〉中表明心迹,可惜操劳过度,病死军中。从刘备请他出来,到五十三岁(公元234年)时与魏将司马懿战于五丈原时病重,八月逝世,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享年五十四岁。一生中均为蜀国谋思谋虑,历代评价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事迹为后人所赞赏,如唐朝诗人杜甫,写过数首关于诸葛亮的诗,其中〈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

【延伸思考】

1.历史不断的演替,让我们明白何谓“忠”、“ 孝”、“ 义”……等美德,而诸葛亮集多重美德于一身,在历史上可说凤毛麟角,请你多读一些他的事迹,提出与大家分享。
2.〈隆中对〉中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成了刘备日后战略的指导原则,只有智者才有如此前瞻性的眼光,而这种人才是如何养成的呢?
3.诸葛亮对刘备可说做到了“士为知己而死”,一生忠于蜀汉,甚至连对“扶不起的阿斗”依然不改初衷,请你探讨它真正的意涵是什么?

【参考数据】

1.资治通鉴(15)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轻松读2 欧惠章编写 希代书版
3.资治通鉴今译(四)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4.三国志的故事 郭丰伟编辑部 添翼文化出版1994年出版
5.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B%B8%E8%91%9B%E4%BA%AE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