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9月08日】
【原文】
魏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1),以北道行台博陵崔楷为刺史。楷表称:“州今新立,尺刃斗粮(2),皆所未有,乞资以兵粮。”诏付外量闻(3),竟无所给。或劝楷留家,单骑之官(4),楷曰:“吾闻食人之禄者忧人之忧,若吾独往,则将士谁肯固志哉!”遂举家之官。葛荣逼州城,或劝减弱小以避之,楷遣幼子及一女夜出,既而悔之,曰:“人谓吾心不固,亏忠而全爱也。”遂命追还。贼至,强弱相悬,又无守御之具;楷抚勉将士以拒之,莫不争奋,皆曰:“崔公尚不惜百口,吾属何爱一身!”连战不息,死者相枕,终无叛志。辛未,城陷,楷执节不屈,荣杀之,遂围冀州(5)。(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一・梁纪七》)
【注释】
(1)殷州:北魏置殷州,治广阿,领赵郡、巨鹿、南巨鹿和广宗四郡。
(2)尺刃斗粮:一尺长的兵器,一斗粮食。刃,刀口。
(3)量闻:胡三省曰:“使量计合给兵粮之数以闻也。”就是计算一下兵器和粮食所需要的数目,然后上报。
(4)单骑之官:单人匹马去赴任。
(5)冀州:北魏时置,治所在今河北冀县。
【语译参考】
北魏从定州、相州二州分出四个郡设置殷州,任命北道行台博陵人崔楷为殷州刺史。崔楷上奏朝廷:“殷州如今刚刚设立,连一尺长的兵器,一斗粮食都没有,请求资助兵器和粮食。”孝明帝诏令交有关官员计算一下兵器和粮食的数量,然后上报,结果什么都没有供给。有人劝崔楷把家属留在京城,独自一人前去赴任,崔楷说:“我听说吃别人俸禄的人,就应该替别人分担解忧,如果我独自一人去赴任,那么将士们谁还有坚守的决心呢!”于是便带全家去上任。
葛荣逼近州城,有人劝崔楷把家中老弱小孩送出城避难,崔楷派人在夜间把幼子及一女送出州城,不久又后悔了,说:“人们会说我内心不坚定,为了父爱而损害忠义。”就命令将儿女追回。贼寇到了,双方强弱悬殊,又没有守城器具,崔楷抚慰将士们,勉励他们抵抗敌人,大家无不奋勇争先,都说:“崔公尚且不惜家中百口人的性命,我们这些人又怎么能爱惜一己的生命!”连日战斗不停,死者互相枕藉,始终没有叛变之心。初七,州城被攻陷,崔楷坚持节操不屈服,葛荣杀了他,進而围攻冀州。
【研析】
国家一旦出现小人把持朝政,即象征着走到危险境地。崔楷被派去任殷州刺史时,正是北魏孝明帝时代,当时胡太后主政,天下叛乱不息。国家处于多事之秋之际,也有忠臣提出建言,但都未被采纳,无法与朝中小人抗衡。不幸的是,崔楷此时身负重任,城内无武器、缺粮食,形同手无寸铁之人,欲与贼党搏斗,后果当然可想而知。不过也唯有乱世才能识忠臣,我们看到赴任前,就有人劝他独自一人前去,但他还是举家前往,为的是让大家有守城的决心;再看葛荣逼近州城时,又有人劝其把家中老弱小孩送出城避难,但最终又把儿女追回。他召集民兵,与贼党徒手相搏,将士们受到崔楷忠诚的感召,各个奋勇争先,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连战了半旬,终因力竭城崩,被贼杀入,崔楷不屈遇害,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但他的牺牲,让人民明白何谓“忠义”,社会固然混乱,尚有出污泥而不染者,秉持着道统,坚守着当为之事。利益不是唯一的选择,正道才是该遵循的法则,全看你的价值观如何去做决定。
【延伸思考】
1.文中崔楷面临一个两难的决定-是否将弱小送至较安全处。请大家讨论,如果你们碰到此问题,会如何抉择?
2. “食人之禄者忧人之忧”,此句话有人误用而予以曲解(如拿人钱财,给人消灾)。请大家讨论如何做才能正解?
3.是否能坚持下去,是件难为之事。人往往无法持之以恒,而功亏一篑,你觉得透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训练一个人的意志力?
【参考数据】
1.《资治通鉴》(33)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3.《白话资治通鉴》(第十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