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顾和建言 (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9月02日】

【原文】

王丞相(1)为扬州,遣八部从事(2)之职(3)。顾和(4)时为下传(5),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奏二千石官长(6)得失,至和,独无言。王问顾曰:“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7);何缘采听风闻(8),以为察察(9)之政!”丞相咨嗟称佳(10),诸从事自视缺然(11)。
(出自《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注释】

(1) 王丞相:即王导。字茂宏,晋琅邪国(今山东省临沂县北十五里)人。年少时即有才识。历经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晋之中兴,王导功不可没。
(2) 八部从事:扬州当时管辖丹阳、会稽、吴、吴兴、宣城、东阳、临海、新安共八郡,郡各设有部从事(太守之佐吏)一人。
(3) 之职:就职。
(4) 顾和:字君孝,晋吴郡(在今江苏省吴县)人。王导任扬州刺史,顾和为从事,累官尚书令,死后追赠侍中、司空。
(5) 下传(音赚):晋时部从事下,另设从事。部从事乘驿车外出时,从事则乘传车相随,故称从事为下传。
(6) 二千石官长:指太守。晋时各郡太守的俸禄为二千石。
(7) 网漏吞舟:网漏吞舟的大鱼。比喻法网宽松,不追究重大罪犯。
(8) 采听风闻:采信听从传闻。
(9) 察察:着眼于繁琐小事。
(10) 咨嗟称佳:赞叹叫好。
(11) 自视缺然:自我反省,觉得不如他人。

【语译参考】

王丞相在担任扬州刺史时,派遣八位部从事就任。顾和当时是从事,回扬州后,和其他七位从事一起晋见王导;每一位从事各自报告其上司施政的得失,轮到顾和报告时,只有他没有讲话。王导问顾和:“你听说了什么?”顾和回答:“明公当宰相,宁愿法律规范宽松,放过重大罪犯;何必靠打听辗转传述的话,实施苛刻繁琐的政务。”丞相赞叹叫好,其他的从事都觉得比不上他。

【研析】

公历三一七年,王导为首的北方士族联合江南士族,拥戴晋朝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司马睿称帝后,王导担任丞相,掌握中央大权。王导位居宰相二十多年,擅于协调皇室与世家大族及南北士族的关系,风定了东晋初期在南方的统治。

本则故事是在描述王导任扬州刺史时,为進一步探查所属官员的从政情形,爰要求从事官一一向他回报。其中七位从事均报告上司的施政好坏,唯独顾和无响应。王导特别再问他的看法,顾和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从事官,但却能有大格局的想法,他说了一席话,劝王导应该行大道,施大政,而不是拘泥在一些繁琐的小事上。

【延伸思考】

1、对于本则故事中,王导所采取对属下施政绩效评估的作法,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评估绩效的方法还有哪些?
2、顾和虽然职位不高,但能有大格局的想法,非常难能可贵,而更可不容易的是,在长官面前,充分表达他的个人看法,建议王导应行大道。王导亦是有胸襟的贤明之人,故能察纳雅言。看完本则故事,你有哪些想法,请分享你的感想。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 1996年
2、《图说中国历史》京中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