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10月25日】
【原文】
卢景裕本儒生,太师欢释之,召馆于家,使"o诸子。景裕讲论精微,难者或相诋诃(1),大声厉色,言至不逊(2),而景裕神采俨然(3),风调如一,从容往复,无际可寻。性清静,历官屡(4)有進退,无得失之色;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终日端严(5),如对宾客。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八・梁纪十四》)
【注释】
(1)诋诃(音底喝):诋,故意说人的缺点。诃,大声斥责。
(2)言至不逊:言语不礼貌。逊,谦恭。
(3)俨然:庄重的样子。
(4)屡:不只一次。
(5)端严:端正严肃。端,正直。
【语译参考】
卢景裕本来是个读书人,太师高欢释放他之后,把他请到家中来开学馆,教自己的儿子。卢景裕讲解议论精妙入微,诘难他的人有的甚至故意说他的缺点诃斥他,声色俱厉,言语很不礼貌,但是卢景裕依然神采庄严,风度语调始终如一,从容不迫地辩论,看不出情绪受影响的迹象。他生性清淡安静,为官生涯多次升迁或降职,从来没有患得患失的神色;穿着破旧衣服,吃着粗陋食物,安然自得,整天一副端庄严肃的样子,好像老在面对宾客一样。
【研析】
卢景裕一向生活严谨,专心于读书,从事注解,日常生活由老婢服侍,自己独居,不管俗事,世人称之为“居士”。在北魏节闵帝(498年~553年)初,被任为国子博士,受帝厚遇。但节闵帝没有实权,而景裕虽被帝赏识,也只有虚名而已。后来被孝静帝招拢到邺都。虽然又再度被另一皇帝赏识,但是他仍然保持他一向谨严的生活方式,住在僧寺,经常听经。而当时握有东魏实权的是高欢宰相,景裕的堂弟仲礼及仲裕在天平四年(537年)十二月叛高,拥护西魏新立的文帝。卢景裕本人虽未参与,但他是叛党的亲戚,所以538年高欢平定卢仲礼兄弟的叛乱,他受波及被捕入狱。后来卢景裕被释,高欢聘他到家,教长子高澄及次子高洋。
从卢景裕被称为“居士”一词,就可知道他是个在家修炼者。他生活简单,不问俗事,出仕仍然保持一贯严谨的生活方式,生活简朴,并未沾染官场习性。甚至官爵升降也不为所动;被捕入狱,仍然平静诵经;受诋毁也不疾不徐、从容不迫的辩论,神采风度始终是平和恬淡。完全是一个入世的修炼者,所表现出来的心性却是如此高,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修为。因为在常人社会中修炼,矛盾多、执着心更是层层都得去,要达到如此境界,殊属不易呀!
【延伸思考】
1.一个人被别人批评时,往往生气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弄得不欢而散,而卢景裕却能情绪不受影响,你想他是怎么做到的?
2.不管是入世居士或出家修炼,均有其难修之处,请你比较它们的困难处在哪里?
3.当今物资丰富,普遍生活奢华,如果像卢景裕一般的节俭,可能被视为异类。我们该如何做到不浪费,又不被视为与社会格格不入呢?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37) 李国祥 顾志华 陈蔚松主编 台湾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资治通鉴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仪校注 台湾商务印书馆
3.《白话资治通鉴》(第十一册)沈志华 张宏儒 主编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