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2月20日】
【原文】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1)之也。夫州吁(2),阻兵(3)而安忍(4)。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5)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左传・隐公四年》)
【注解】
(1)治丝而棼:比喻行事不得要领,反而越做越糟。
(2)州吁:春秋卫国人,庄公之子,桓公之弟。桓公立十六年,州吁弑之而自立。吁,音同“虚”。
(3)阻兵:仗恃着强大的军力。阻,依恃、依仗。
(4)安忍:安于行使残忍之事。
(5)济:成功、达到目的。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卫国公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哥哥桓公想要自立为君。由于多数的大臣百姓不赞成他的行为,所以州吁打算出兵攻伐与卫国有世怨的郑国,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恰巧当时宋国殇公即位,郑国收留了从宋国出奔的公子冯,并且想要以武力送他回国为君。州吁便藉此缘故,联合宋、陈、蔡等国出兵攻打郑国。但四国军队,连续打了五天都没有办法攻下郑国,只好无功而返。鲁隐公就此事问他的大夫众仲:“你觉得州吁的计谋最后会得逞吗?”众仲回答:“我只听过以德服人,没听过以战乱为手段可以让人诚服。就好像要整理丝线却不先找出头绪,只会让情况愈来愈糟。州吁这个人仗着强大的武力進行残忍的征伐,总有一天必定会落得亲信叛离的下场。”后来,四国联军又再次出兵攻郑,取得了胜利,但州吁并未因此而获得百姓的爱戴,反而在不久后就被杀了。所以“众叛亲离”一语,被用来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
【讨论】
(1)卫国公子州吁为么要杀自己的哥哥?对于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2)州吁最后真的如愿继承了王位吗?众仲是如何判断州吁最后的下场?请你说说看。
【造句练习】
例:由于他的刚愎自用,最后终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例:商纣王暴虐无道,所以众叛亲离,最后被迫走上自焚而死之途。
【课后时间】
填字改错。
1众判亲( )>( )
2胜卷在( )> ( )
3( )竹难抒>( )
4锦言( )行>( )
5( )佩流离>( )
参考答案:
1众判亲( )>( 众叛亲离 )
2胜卷在( )>( 胜券在握 )
3( )竹难抒>( 罄竹难书 )
4锦言( )行>( 谨言慎行 )
5( )佩流离>( 颠沛流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