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坐怀不乱

新粒子


【正见网2009年03月01日】

“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但是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不一定人人都知道。

河南濮阳被称为龙乡,历史悠久,神传文化源远流长,祖辈为我们龙乡儿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据史料记载,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因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男子不让妇人進门。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進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進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進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

也有传说是:盛夏某天,他外出访友,返回时,暴雨大作,隧直奔柳下南郊古庙暂避,正待跨入门槛,才见一女子正在殿中裸体拧衣,他急收步速返,且背向殿门,坐于殿前古槐树下,任凭雨水浇注。女子发觉,羞躲门后。慌着湿衣,待雨稍停匆忙离去。后人得知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不乱”之美誉。

柳下惠既有治国安邦之才,又具正人君子之风。因他秉公无私,无视权贵,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三次被罢免,从无怨言。后世的孔子、孟子将他列为“被遗落的贤人”,孔子赞扬他:“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斯已矣。”又说:“藏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鲁僖公二十六年,齐兴师伐鲁,群臣名言尚武,独展禽力主尚和,派人到齐劝说退兵,使人民免于战乱。故有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

《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柳下惠被认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明嘉靖《开州志》载,柳下惠墓地在开州(今濮阳东南六十里外大韩村南)明代万历年间,曾在此建碑修祠,碑题“和圣柳下惠之墓”。

清知州的李符清谒(拜见)柳下惠墓,题词曰:“昔闻柳下风,今官柳下里,惟介故能知,我我复尔尔,遗谒表墓门,俎豆春秋祀,兴起百代人,何况桑与梓!”

而当今中共却破坏传统文化和道德,违背宇宙规律,强制给人们灌输邪恶的党文化,破坏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们只有退出中共及其一切附属组织,清除头脑中的党文化并认清其邪恶本质,回归良知善念,才能前程光明而远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