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3月24日】
【原文】
二年,移守大名。岁大水,漂没庐舍,租税无从出,弘范(1)辄(2)免之。朝廷罪其专擅,弘范请入见,進曰:“臣以为朝廷储小仓,不若储之大仓。”帝曰:“何说也?”对曰:“今岁水潦(3)不收,而必责(4)民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5),明年租将安出?曷(6)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帝曰:“知体,其勿问。”
(出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
【注释】
(1)弘范: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元朝名将,汉族,河北涿州人。曾参加过襄樊之战,后跟随元帅伯颜南下征宋,最后在崖山海战中带领元军灭亡南宋。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卒,终年四十三岁。
(2)辄(音折):就。
(3)潦(音烙):雨水过多,水淹。
(4)责:要求。
(5)殆(音代)尽:大概都。殆,大概,几乎。尽,都,全。
(6)曷:何不。
【语译参考】
至元二年(1265年),张弘范被调至大名(今属河北省)。这年发生大水灾,淹没了房屋,无处收租税,张弘范就免了当年的租税。朝廷定他独断专权的罪名,张弘范请求入朝進见,并说:“臣认为朝廷在小仓储备,不若在大仓储备。”世祖说:“为什么这样说?”张弘范回答说:“今年雨水过多,不收庄稼,如果定要要求百姓缴租税,国家仓库虽然充实了,可是百姓大概都饿死了,第二年租税将从哪里出?何不让百姓活下来,使他们不致逃亡他乡,那么年年有租税可收,这不是陛下的大仓库吗?”世祖说:“你很识大体,不再问你的罪。”
【研析】
租税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若是太平盛世当然问题不大,可是一旦天灾人祸,影响百姓的收入或加重税收,人民可能会抱怨连连。此时为政者当体恤的是民心,大家共体时艰,而不是强征课税,否则可能导致人民为逃避赋税而远走他乡,或弄得民不聊生。固然上级的命令该遵守,但若不合人民需求,则宜弹性处理,如张弘范因为私自免了大名的租税,被朝廷定独断专权的罪,他请求入朝申诉,向世祖说明理由,才不再定问他的罪。可见我们在判断是非之前,应该先了解原因,才不会被表面假象蒙蔽。亦即法令是僵化的条文,一旦碰到紧急情况,还是得从宽处理,这也正是考验为政者是否有智慧,是否能苦民之苦。所谓见微知着,从小事就可看出一个人的心性,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不妨多留意他平日的所作所为。
【延伸思考】
1. 张弘范如果按照当时的法令强收租税,正应了“因小失大”这句成语,你想它会产生什么祸害?
2. 法令宜因时因地制宜,你觉得当如何制定法令较为恰当?
3. 张弘范因为上朝申诉理由,才不被冤枉问罪。想一想你是否也曾对周遭的人,因没详细去了解原因而误解他?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话续资治通鉴》(第十一册)沈志华 主编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