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3月28日】
【白话试译】
六国全完了,四海统一了,蜀山顶上平了,阿房宫出现了。这宫占地三百余里,覆盖面积宽广而高耸,连天日都被它隔离。北边从骊山开始建筑起,曲曲折折的向西弯,一直修到咸阳城。樊、渭二川的水,波浪溶溶的流進了宫墙里。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廊腰像缯帛一样辗转回环,檐牙像飞鸟似的伸嘴高张;依着地势的高低起伏,建构出楼阁重叠、屋角交错、相互穿插、互相连接的态势。弯弯曲曲的,密密层层的,像蜂房,像水涡,巍峨矗立着,不知道有几千万所。水上长桥横卧的样子,令人惊奇:没有云雾陪伴,怎么会有龙出现?凌空曲廊的色泽缤纷,使人赞叹:既非雨后,怎么会有彩虹高挂?高低幽深、曲折迷离,令人东西莫辨。歌台上,暖洋洋的曲调,像融融的春光那样烫贴人心;舞殿里,卸下了的凉飕飕的舞袖,挂在风雨凄凄的角落。就在同一天里,同一宫殿中,天候、气氛却是大不相同。
六国国君的宫眷和他们的王子、皇孙,被迫辞别了自己的重楼玉殿,以车子运送到秦国;日夜的操弄乐器、习歌练唱,成了秦国的歌舞宫人。明星的光芒闪耀──不,那是宫女们掀开了妆镜啊;绿色的云鬟纷呈──不,那是宫女们晨起齐梳头啊;渭川的柔波里,饱含了香腻味儿,那是宫里倾倒的脂粉水啊;迷濛的烟雾团,横斜升腾往上窜,那是宫里焚烧的椒兰香啊;雷霆般巨响陡然令人吃惊,那是宫里的车马行过啊;虽然那辘辘远去的车行声依然能听闻,可却是这般的依稀渺茫,不知它驶往何处去啊。那些宫女们的肌肤容貌,极尽妩媚明丽;她们在慢慢的等待着、远远的观看着,希冀着皇上,有朝一日的临幸,──可是有很多人,在皇上在位的三十六年中,一次也没见过他的面哪。
那些燕、赵两国所收藏的,魏国、韩国所经营的,以及齐、楚二都的精华,这些都是经过几世几年,从人民手里劫夺过来,据为皇室所有,因此一向都堆积得像山一般高;一旦战败不能保有了,全部运回其间而归秦国拥有。这类东西一多,就不再珍贵了,拿着宝鼎当铁锅、美玉当石头、黄金当土块、珠钻当瓦砾;一路随便丢弃、沿途故意抛掷,秦国上下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心,和千万个人的心本没有什么不同的!秦朝流风喜爱奢华,可一般老百姓也都珍惜顾念自己的家园啊;为什么在榨取时,锱铢必较、丝毫不留,而动用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顾惜呢!为何使那建构栋梁的柱子,多过田地里的农夫;为啥上梁架墙的椽子,多过纺织机上的女工;那突出的钉头数目,多过谷仓里的粟粒;那参差的瓦缝间隙,超过身上穿的棉帛丝缕;直栏横槛,多过天下的郡县城郭;管弦乐声,超越市集的嘈杂人语。使那普天下的人民,都敢怒而不敢言;独夫之心,一天比一天益发骄横起来。等到戍卒一高呼,函谷关一陷落,楚国人来放一把火,可怜一切就化为焦土了!
唉!灭六国的就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灭秦国的就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啊。可叹呀!假使六国都能各自爱护他们的臣民,那么,抵抗秦国是绰绰有余的;倘若秦国能再爱护、珍视这六国的子民,那么,可能这皇位就由二世传到三世,甚至直到万世,谁能歼灭他呢?秦人是来不及为自己悲哀了,却让后人去替他们悲哀;后人虽然替他们悲哀,自己却不能以之为戒,如此,只好又使后世的人,再来为后人悲哀了!
【原文】
六王毕(完了),四海一;蜀山兀(山高而顶平之谓),阿房出(出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水波广大的样子),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廊的转折处)缦(缯帛)回,檐牙(檐际翘出像“牙”叫“檐牙”)高啄(鸟吃东西叫“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形容曲折的样子)焉,囷囷(簇簇)焉,蜂房水涡,矗(高耸)不知其几千万落(居处叫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雨后)何虹?高低冥迷(深邃幽远,使人迷惑),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和乐);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寒凉)。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从嫁之人谓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用人力挽行的车)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光闪动貌),开妆镜也;绿云扰扰(纷乱貌),梳晓鬟(早晨梳头)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香木)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车行声)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慢慢等待)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攻藏,魏韩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劫夺)于人,倚叠(堆积)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锅)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旁行连延),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奢华),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指极细小的东西),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水中见石的样子),多于在庾(谷仓)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九州)之城郭;管弦呕哑(乐声),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指无道之君)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守边的兵卒)叫,函谷举(被攻陷),楚人一炬(火把),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杀灭全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传)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心得体会】
本文选自《樊川集》,为千古传诵的美文。阿房宫,为秦始皇所建,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据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图画了各国宫室的样子,都照样在咸阳建筑起来,一共造了一百四十五处宫室,收藏了宫女一万多人。但他还觉得太小,又在渭南上林苑中营建朝宫,先作了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以坐万人,下面可以立五丈旗。当时动用民工七十万人,北山的石料,楚、蜀的木材,都运到关中。关内外共计有宫室七百余所,一直建筑了十几年,到秦始皇死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竣工。后来项羽领兵北伐,打到咸阳,放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阿房宫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宫殿。作者根据史料,再加以推衍润饰,用辞赋的文体,藉阿房宫的兴亡,指出暴虐统治者的必然被推翻。
以往指导学生写作,总告知文章讨喜的秘诀──多用“相似词”替换,别老用同一个词!比如:“你高兴,我高兴,他也高兴,大家都高兴。”重复多次毫无变化,读来索然无味!如果改为:“你高兴,我开心,他也愉快,大家都异常喜悦。”不就新鲜有花招了吗?此篇赋体格式,与之前王粲的登楼赋,有些差别,登楼赋里,多半是前句七个字,末字为“兮”,后句是六个字。而本文字数变化万千,随心所欲,形成骈体加散文的综合结构。通篇找不到重复语词,“叠字”的运用,增加了行文的气势。从阿房宫的外围地势,写到精巧的内部建筑;再从“人俘”及于“宝物”;然后从“人心敢怒不敢言”点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最后提出结论:人,很容易忘记过往!人,难得记住教训!一气呵成,没有赘句,没有芜词,简洁雅致,让人爱不释手!
开篇两个数字──“六”、“四”带出全文,气势非凡,不愧为旷世杰作!而这两个数字,与恶共窃国后,在西元1989年镇压的六四天安门大屠杀事件,有着很大的巧合,真是不可思议,虽然是我个人的看法,但天机的无限内涵,是谁也无法摸清的,也许真的是藉此文预言“暴政必亡”哪,秦始皇的结局也是中共下场的演绎呢!
而这六国的亡国之君:韩王安、魏王假、赵王迁、齐王田建、楚王负刍、燕王姬喜,不管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泱泱大国,或是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之说没被撼动,可都无法改变天象,都逃不脱上天的安排,被应运而生的真命天子──嬴政所吞并!可尽管嬴政是所谓的龙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事功的始皇帝,可他有这个命,却没这个福,在位的三十几年里,大兴土木建万里长城、造阿房宫;迁徙六国的贵族富豪至关中、巴蜀;焚书坑儒破坏古史神传文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集权统治……等等。倒行逆施的后果,是加速秦朝的灭亡,只传至二世就玩完了!
开国君主,倘若无法守成,骄奢淫逸、好大喜功、胡作非为,则创业惟艰的苦心,全部泡汤,更不幸的是国祚不长!就别提秦朝了,你看看往后的隋代,立国的隋文帝晚年时已经不行了,后来继位的隋炀帝,开凿运河,游幸江南,坏事没少干,因此到了他的儿子也就步上秦朝的后尘,只有三十几年的时光就画下休止符了!我看是“德”用光了,就得拿命换了,就得牺牲子孙的福分了。
其实,历史是重复的,每一朝的完结自有其因果,只是就如此篇文章最后作者的结论一样:“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读史、论史谁都会,谁都懂,谁都会根据史实下评论,可当事到临头时,很多人就忘了教训,就忘了前车之鉴!人,上自皇帝天子,下至庶民草寇,都在“情”的摆布里展现人性弱点!
【作者】杜牧(西元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人。美姿容,才气横溢,文宗太和间進士,官至中书舍人。他是晚唐诗坛上的权威,世以他与杜甫相比,称为小杜,着有《樊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