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先锋的悲哀

大法弟子


【正见网2001年02月18日】

去年北京晚报登载了一篇题为“昔日治沙先锋 今天重新面临沙化威胁”的报导,引起强烈反响。昔日治沙先锋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50年代以前,由于战争和人为破坏,这里林草植被覆盖率还不到2%,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沙地面积占56%。在后的的几十年间,沙区治理面积达到68.4%,流沙平均移速从每年的5至7米降为0至1.68米。榆林稳住了黄沙,治沙经验还吸引了国内外不少专家前来取经,成为治沙杰出英雄。

然而辉煌成就正面临被黄沙扫净。今天,许多杨树树梢乾枯、“身材”矮小,栽种了20多年的杨树总也没长大,当地人就形像地称它们为“小老头树”。在府谷的松宏湾林场,七万多亩的“小老头树”中已有两万亩枯死。

报导分析指出树种不行是主要原因。六七十年代建立的防护林以沙柳、紫穗槐、 杨树为主要林种。这些林种虽然有投入成本低、容易成活、成长较快的优点,但缺点也比较明显:生命期短暂,一般只有10到20年左 右,现在就出现了严重的老化、退化问题,有的甚至开始死亡;风季和树木枯叶期相同,使冬春季风沙危害较为严重。人为破坏也被点到。近几年,榆林地区先后发现了储藏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 源,对这些能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使地层下陷、水份失衡、植被减少;一些单位和个人以开发的名义将已治理好多年的沙地开垦、 征用,却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造成了新的沙化。此外,榆林尚有300万亩流沙未得到治理,这也是沙化面积扩大的潜在威胁。

报导开出了钱的处方。似乎为每亩造林多化几百愧钱,买来好树种,就可治沙了。其实任何树生命都有限,只能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在全世界,每年不知有多少古老树种在消失。光想种树是治不了沙的。当一片土地种不了树的时候,种的树的寿命难以长久;当一片土地适合树的生长,不种树也会树木成林。“烈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这个道理。一片树林,就是一个生命体。每一棵树就像人体内的细胞。 人的生命的维持是要有不断的新细胞产生。一片树林一样,需要有不断的新树的生长,才能维持它的生机勃勃。树林的消失与沙漠化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同源同根,只是在人的眼里看着不同罢了。

那么什么是这个源和根呢?“ 任何物体都是活的,都带有佛性,只不过是任何物体都会发生疲劳。除真善忍这种特性外,派生物质发生疲劳的时候,那么就面临着很危险的问题──物体风化、腐烂。也就是物体解体。物体解体从广义上讲,那就是低层宇宙败坏,法不灵了。人要是心里法不灵了,人就变坏了,没有道德约束了。人类道德维持在一个正常状态下,他可以维持法的持续稳定,只要人心不坏是可以的。反之,因为人有六道轮回,他无论转生成什么植物、动物、物质、水泥、砂子……转化成任何东西都带着业力走。这样看来,如果人类要败坏了,那就不只是人类社会的败坏,物质都要败坏。 ”(李洪志《转法轮》(卷二) )。 沙漠化就是土地风化、腐烂。它的源和根在人类道德的败坏。自然环境要有人类道德与佛性来滋养。人类道德高尚,佛性弘扬,自然环境自然生机勃勃。另一方面,充满了善心的人类,也就没有了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了。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