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生死之门 探索灵魂奥秘 (四)



【正见网2001年02月28日】

四 生命的回顾

很多濒死体验者都谈到对生命历程的回顾,对自己过去所做所为的审判:在天神[注2]之光的包围中,在充满慈爱与宽容的气氛中,重见自己的生活,重新评价自己行为的好坏。一位纽约的体验者里查德.托德这样描绘道:“我的生活历程象电影一样在我面前飞快掠过,我生命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以惊人清晰的图像横扫而过。就象在看电影,无可奈何地坐在旁边看着我的戏剧人生匆匆而过。”

还有一种“彻底的生命回顾”,对自己过去所感所思、所做所为做出道德的审判。《生命之后的生命》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实例:

那圣灵之光告诉我哪些是错的,我哪儿做得不对,非常真实。就象回忆的闪回,我一生的生活场景全部涵盖其中,同时进行审判。接着,光忽然暗下来,我与上帝开始了对话,不是用语言,而是用思想进行交流。当我回顾或体验生命中曾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时,我似乎是用一种洞悉一切的无所不知的眼睛去审视它,这目光引导着我,帮助我判断每件事的意义。

使我感到震惊的是,它不仅向我显示了自己做过的事,而且显示了我的所作所为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透过上帝的眼睛,连过去的思想也不曾遗漏,所有你未说出口的想法全部一一重现。

这种完全的生命回顾不仅仅是见到生活的画面,而且让体验者重新亲历了自己的过去,并由此认识到自己过去所作所为造成的后果。他们与那些形象、场景互相交流,在体验中对自己作出判决。一名体验者说:“不是上帝在审判我,而是上帝给了我一个审判自己的机会。”

在生命回顾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特点就是内心神性的发现:体验者从内心浮现出神的形象或象征,从而使他们获得超凡的智力和敏锐。也许正如爱默生所言:我们每个人,从内心深处看来,都是神性的一部分。我们精神的成长完全依赖于我们发现自己内在神性的能力。

体验者在回顾一生的过程中不仅对其生活的认识更客观、更全面、更明了,智慧得到释放,即使不能达到顿悟,也使他们更宽容、更仁慈,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全人类,甚至一切生物。一位体验者说:“我的意识发展得超越了大脑限制,我看得更透彻,感觉更强烈了,我的听觉没有变化。我感到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与我从前认识的完全不同。”有的人甚至感到意识的力量宏大无边,他们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意识的弥散和力量使他们能够对自己作出判决,不再象过去那样,仅仅从自我孤立的立场去看待世界。他们和超灵结合在一起,得以超越人的意识限制和琐碎问题,窥见生活的全貌、生命的真义。

有科学家把这种特殊能力称为“神契的回响”。体验者获得的神奇理解力使他们能够把世界看作一张万物息息相关、相互连接的网,这种万物互为因果的意识提醒他们不仅对自己,而且对神灵创造的一切负有责任。伤害其他生灵,也就是伤害了那个宏大的自我,因为万物众生都是由“神圣的内在联系仅仅缚在一起的。”体验者这种宽泛、宏大的世界观,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当濒死体验者在生命回顾中最终对自己做出审判时,大多数人都说他们并非孤独一人,而是和天神之光在一起,那光能够洞悉一切,“揭示内心深处的秘密。”这光还会和体验者交谈,问他们几个简单的问题,如“你要把生命中的什么呈现给我呢?”一位妇女相信这一定是上帝,是上帝对她进行启示:

突然,我的整个生命毫无掩饰地袒露在这伟大的存在――上帝面前。我内心感到他对我生命中所做的那些引以为耻的事都予以宽恕了,似乎它们一点也不重要。上帝问我,不是用语言,而是同步的心灵感应,“你做了什么有益人类和有助人类进步的事?”同时,我的全部生命立即在我面前展现,那些重要的事被一一指示出来,使我理解它们何以重要。

没有一位体验者说审判是恶意的,几乎所有人都说上帝的提问里包含着慈恩、宽容和理解。这光芒不象是审判者,更像是劝慰者,帮助体验者再次面对生命中那些痛苦和不尽人意的时刻,帮助他们原谅自己做过的那些小人之举。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体验者这样说:

那光团向我放射出深深的同情,把我生命中美好与丑陋的时刻一一展示,但却不加任何判断。我感到自己受尊重、被爱、被关怀。即便在我直面生命中最糟糕的那些时刻时,也用不着害怕。那光给了我勇气,原谅自己有时候表现得如此自私,如此自以为是。我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只是要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帮助我把痛苦统统解除。

经历过这种体验的人大多认为,生命回顾的首要意义是让他们认识仁慈。肯萨斯的凯思.凯勒说:

我知道,慈爱让世界转动。可是你知道吗?这是真的,不是陈词滥调。我在濒死过程中认识到:是天神的慈恩让世界转动,只有通过爱别人,爱自己,向天神伸出手去,我们的精神、灵魂才能成长进步。最主要的问题是不知如何去爱,对吗?我们总是那么骄傲,那么爱妒忌,有那么多欲望,对金钱和权力永无休止的贪婪。电视里总是充斥着这些垃圾。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们迟早,或今生或来世,要为我们的自私和冷漠付出代价,我想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代价了。如果你不懂得付出慈爱,你就无法享受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濒死体验教给我的。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个人的“业力”每时每刻都在对他造成影响。濒死体验者认识到他们今生所造成的任何伤害都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候加倍偿还,没人能逃脱自己种下的恶果,这使他们对自己思想、感情和行为,及其动机的纯洁性予以更严肃认真的思考。

大多数濒死体验是幸福愉快的,以致只想永远留在神灵的怀抱,与光芒相守,别无他求。汤风,一位12世纪的濒死体验者在体验中由天使引领,对自己的一生做了痛苦的回忆后,与上帝之光相遇。他问天使自己能否留下,天使告诉他还没有资格在天堂永驻。他听后很失望:“主啊!我到底做了什么孽,让我非得离开这辉煌之地,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天使只是提醒他记住看到的一切,重生后要以此为戒,谨慎为人。于是他立即回到了体内。

体验者重生后,对现实的丑陋感触颇深。美国著名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Ketherine Ann Poter)经历过濒死体验后说:“我已经看见了天堂,而现实世界却如此丑陋。此后很多年,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不值得生存。但只要有信念,内心深处就会本能地涌起力量。在我一生中,我不止一次地在想到死去的同时又把自己这种急欲返回天堂的渴望压了下来。”

认识真理的目的是把他付诸实践。大多数体验者重生后的生活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他们都相信天堂是人类最终的归宿,而能否抵达天堂则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他们看清了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常常问自己:是努力把生命奉献给慈恩、正义和真理,还是追求享受,信奉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而不顾对其他地球生命的损害呢?选择只能由自己来做,但他们已经明白这选择的重要意义:它关系灵魂的归宿。


参考资料

1.《天堂印象――100个死后还生者的口述故事》,逢尘主编,外文出版社,1999年1月
2.《打开生死之门》Jean Rithie,徐和平译,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年10月
3.国际濒死研究学会网站www.iands.com
4.《自然沉思录》R.W.Emerson博凡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

[注1] Love这里译为“慈恩”、“仁慈”似更能准确地表达体验者的精神感受。

[注2] God, Lord: 这里译为“天神”,或“神灵”,一则更符合当事人真实的表述,因为很多情况下那是由光、慈恩、力量组成的精神实体;二则有助于无神论者及各派宗教人士接受。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