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穴道:足厥阴肝经

林贵


【正见网2012年05月16日】

穴道按摩的疗效,常常让人觉得有出乎意外的效果。前些日子我遇到一位患者,他跟我打招呼,我发现他的右手肘老弯着,我问他怎么啦?他说:“跌倒伤到手臂,已经20多天,有的医生说伤到骨膜,而到大医院去照X光说没事,可是手臂放下就很痛,手腕不能放平。”我拿起他的左手按压曲池穴,同时要他慢慢转动右手,约五分钟,他觉得不那么痛了,我再按压他的外关穴,要他慢慢把手腕平放,他觉得放起来比较不那么痛。我告诉他回家,要家人帮着按压,每天按摩才会有效。

人体左右对称,《黄帝内经.缪刺论》:“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只要经络气血通顺,通则不痛。针灸治病,为什么头痛针手的穴位、牙痛针手足穴位,却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于左病治右,右病治左,这些疑问在读者了解了经络循行后,便能一目了然,豁然开通。

十二经脉的循行,肺经循行由胸走手,大肠经由手走头,胃经由头走足,脾经由足走腹,心经由胸走手,小肠经由手走头,膀胱经由头走足,肾经由足走腹,心包经由胸走手,三焦经由手走头,胆经由头走足,肝经由足走腹。

经脉循行各有时辰,3~5点走至肺经,5~7点走至大肠经,7~9点走至胃经,9~11点走至脾经,11~13点走至心经,小肠经为13~15点,膀胱经为15~17点,肾经为17~19点,心包经为19~21点,三焦经21~23点,胆经23~1点,肝经1~3点。

足厥阴肝经之循行:

足厥阴肝经,从足大趾背上丛毛边际起始,向上沿着足背到达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到足太阴脾经的后面,再向上沿着膝关节和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生殖器,到达小腹部,挟胃两旁,归属于肝;联络胆,再向上穿过膈肌,分布在胁肋部,沿着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咽峡部,连接眼球后通入颅腔的组织(目系),再出来向上到额部,和督脉交会在头顶部。

它的支脉,从眼球后通入颅腔的组织(目系)里出来,向下到面颊的里边环绕在口唇的里边。

它的又一条支脉,再从肝分出来,贯穿膈肌,脉气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有十四穴,左右共二十八穴:

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有了异常变动会表现为下列病症:

腰痛得不好前俯后仰,男人可出现小肠疝气,女人可出现小腹部肿胀,严重的可见咽干,面部像有灰尘,脱了血色。

《医宗金鉴》: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又云: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是经常多血少气,其合筋也,其荣爪也,主藏魂,开窍于目,其系上络心肺,下亦无窍。

经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藏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其中原穴为气留止之处。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输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木的“大敦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行间穴”五行属火是荥穴主治身热,“太冲穴”五行属土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中封穴”五行属金是经穴主喘咳寒热,“曲泉穴”五行属水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

以上五输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足厥阴肝经:大敦穴

大敦穴为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四肢末端之井穴为经络之根,井主治心下满。肝经五行属木,大敦穴五行亦属木,是本经之井穴。
足厥阴肝经循行: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期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大敦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诸疝,阴囊肿,脑衄,破伤风,及小儿急慢惊风证。”
《通玄指要赋》:“大敦去七疝之偏坠。”
《百症赋》:“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拇趾外侧趾甲后1分。足大趾第1与第2节关节之前。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尖按压在大敦穴上,食指顶挟住另一方,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前述之症状可以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厥阴肝经:行间穴

行间穴为足厥阴肝经荥穴,荥主治身热,足厥阴肝经五行属木,行间穴五行属水,五行相生水生木,经曰:“虚则补其母”。

足厥阴肝经循行: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期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行间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更刺妇人血蛊症,浑身肿胀单腹胀。”

《通玄指要赋》:“行间治膝肿目疾。”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与次趾缝间,按之动脉应手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行间穴上,食指顶挟住背面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厥阴肝经:太冲穴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俞穴,也是肝经的原穴,是肝经原气留止之处。经曰:“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足厥阴肝经循行: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期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太冲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肿满,行步艰难,及霍乱吐泻,手足转筋等证。”

《通玄指要赋》:“且如行步难移,太冲最奇。”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地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肝主筋,久行伤筋,故太冲穴治行步难移疗效佳。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太冲穴上,食指顶挟脚底,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厥阴肝经:中封穴

中封穴为足厥阴肝经之经穴,主治喘咳寒热,经穴为肝经原气行经之处。中封穴五行属金,肝经五行属木,五行相克为金克木。

足厥阴肝经循行: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期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中封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梦泄遗精,阴缩,五淋,不得尿,鼓胀,瘿气。”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在内踝前l寸凹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中封穴上,食指顶挟住脚背下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以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厥阴肝经:曲泉穴

曲泉穴为足厥肝经之合穴,合穴为肝经原气所入之处。肝经五行属木,曲泉穴五行属水,五行相生相克,水能生木。曲泉穴能补肝气之虚,经曰:“虚则补其母”,凡肝气不足引起的症状,曲泉穴皆能治之。

足厥阴肝经循行: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期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一、曲泉穴主治:

《医宗金鉴》:“主治阴股痛,男子失精,膝胫冷痛,及女子阴挺出,少腹疼痛,阴痒,血瘕等证。”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正坐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的大筋上。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压在曲泉穴上,食指顶挟住后方上,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反覆几次。一般经五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注:使用针灸,请在专业中医人员的指导下执行。 

足厥阴肝经:结论

一项在《BMC癌症》医学期刊所发表的以色列研究报告发现,当年轻妇女承受一种以上的重大生活压力时得到乳癌的机会较高,而常保愉悦的心情和乐观的态度或许能防止乳癌发生。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是指肝气有舒展、升发的特性,关系着全身气机的调节。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使全身气机顺畅,则人的精神舒畅;而人的精神情志舒畅,又有助于肝的疏泄功能的发挥,使气血流通。若肝失疏泄,就易引起情志等方面异常。属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的,可见情志不舒、心情抑郁、两胁胀痛等症。

根据经络的循行,乳房属胃,乳头属肝,中医的五行代表五脏,肝属木,胃属土,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木生火,五行相克木克土。当肝气郁结时,会克到胃土。中医古籍《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卷四十九乳症门》有乳岩证治:“乳岩之证,初起结核如围棋子大,不痛不痒。五、七年或十余年,从内溃破,嵌空玲珑,洞窍深陷,有如山岩,故名乳岩。皆缘抑郁不舒,或性急多怒,伤损肝脾所致。”

中医治疗由于外在的情绪造成肝气郁结,抑郁不舒,或性急多怒,肝火亢,肝气之郁火克脾土,而造成乳房结核有形,不痛不痒,年久不愈,从内溃破。治则必先解肝气郁结。

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根据经络的标本、根结的理论来了解。标是指头身部,是经脉扩散的区域,本是指四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心。根是指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结是指躯干部的有关部位,是经气循行流注的归结。

所以肝经之膝盖以下的俞穴,皆有治疗肝气郁结的功用。除了肝经五俞穴外,只要在肝经循行的穴位找到压痛点,最痛的地方按压起来效果越好。其实读者把握住经络的疼痛点,不必拘泥于穴道的名称。经言:“宁失其穴,不失其经”。

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井、荥、俞、经、合”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经络循行所起的远治作用,对身体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五输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