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十五删(7):比干受策 杨宝掌环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3年06月26日】

【原文】

bǐ gān shòu cè ,yáng bǎo zhǎng huán 。

比干受策,杨宝掌环。

ㄅㄧˇㄍㄢㄕㄡˋㄘㄜˋ,ㄧㄤˊㄅㄠˇㄓㄤˇㄏㄨㄢˊ。

比干受策,杨宝掌环。

【注释】

(1)比干:何比干,字少卿,西汉汝阴(今属安徽)人。出身官宦之家,曾学《尚书》于晁错,兼通法律。初为汝阴县狱吏,武帝时任廷尉正,执法公正,人民爱戴。

(2)策:竹简,引申为封官授爵的策书。

(3)杨宝: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心地善良,“结草衔环”中“衔环”的主角。

(4)环:璧的一种,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

【语译】

天赐简策九百九十枚,何比干世代名门;黄雀报恩赠四枚白环,杨宝四代清白。

【人物故事】

据汉代的《何氏家传》,何比干通晓经学,德行美善,又兼通律令刑法。曾是汝阴县的狱吏、决曹掾(yuanㄩㄢˋ,郡的司法官叫决曹掾,掌决狱),平反冤狱,救活几千人。之后任丹阳都尉时,狱中没有受冤的囚犯,淮汝的百姓号称他为“何公”。武帝征和三年,有一天下大雨,何比干在家,白天梦见贵客车马充塞门庭,醒来告诉妻子。话还没说完,门口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头发全白,暂借避雨,雨很大而她的衣鞋却没沾湿。雨停,送老婆婆到门口,就告诉比干说:“您积有阴德,今天赏赐您封官授爵的策书,以遍及子孙。”她拿出怀中的符策,形状如竹简,长九寸,共九百九十个,以此授予比干,子孙佩印绶当官者如同此数。这年何比干有六个儿子,之后又生了三个儿子。汉宣帝本始元年,子孙从汝阴迁居平陵(今陕西咸阳),世代皆为名门望族。

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杨宝九岁时,到华阴山北,见到一只黄雀被猫头鹰所击,掉落树下,被蝼蛄和蚂蚁所围困。杨宝把它带回家,放在小箱子里,只吃黄花,一百多天羽毛长成,就飞去了。这天夜里有个黄衣童子向杨宝拜了又拜说:“我是西王母使者,您宽仁慈爱拯救了我,实在感谢您的成全周济。”送四枚白色玉环给杨宝:“让您的子孙廉洁清白,位登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如同此环。”

【说明】

《后汉书.何敞传》记载,何敞的六世祖何比干,在汉武帝时任廷尉正(廷尉下属,掌管决断疑狱),与廷尉张汤同时。张汤执法深严而比干务求仁恕,多次与张汤争执,虽然不能全数救得,但救活了上千人。

张汤是史上著名的酷吏,何比干平反许多冤狱,子孙承蒙祖上积德而人丁兴旺。不过要做到勿枉勿纵还需要智慧,否则放纵邪恶也是罪恶。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就有一则故事,余某人掌管刑律四十多年,以为自己心存仁厚,不辨善恶地为人脱罪,使无辜冤死的鬼魂不能申冤,他死前梦见众多冤魂,才知道所行并非行善积德,而是犯罪积怨了。

杨宝获赠白环四枚,子孙(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代清白。《后汉书.杨震传》就记载了“震畏四知,秉去三惑”之事。杨宝之子杨震迁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县。从前杨震在荆州举荐的王密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到了夜晚怀里藏着十斤黄金要送给他。王密说:“夜里没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说什么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出。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洁,子孙常无肉素食,无车步行,老友想帮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世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以此遗留给他们,不也很丰厚吗?”杨宝之孙杨秉生性不喝酒,又早年丧妻,就不再娶,当地以清白称之。杨秉曾经从容地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自杨震到杨彪,四世太尉,德行功业相继承袭,与袁氏皆为洛阳的名门望族。

从此“四知”、“三惑”成为杨氏后代遵循的家训。《后汉书.杨震传》论:“延光年间,杨震为宰相,以正直的态度对抗邪恶的当权者,公道在先而声望在后,可说是有志匡正王室之臣,明白宰相的重责大任了。于是累世积德,子孙接连为宰相。果真如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