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粒子空间

羽化


【正见网2014年10月10日】

由粒子的结构特性所构成的空间称为粒子空间。“粒子”这一概念具有相对性,一般所指的粒子,是微观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中子、质子、光子、介子以及中微子等。从广义上来说,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更小的物体视为粒子。如在人体上,可把细胞视为一个小粒子;站在银河系上,可以把地球视为一个小粒子,等等。李洪志大师指出:“星球它也是一个粒子。再往大去,那个银河系它也是有外壳的。那个银河系和无数个银河系一样分布在宇宙中,它会不会构成一个空间呢?它也是有连带的。那么银河系以外还有一个宇宙的范围。那么这个宇宙的范围它是不是一层粒子呢?它也是一层粒子。这个宇宙太大了,大的简直没法说。而且,三千个象我们居住的宇宙一样的宇宙又构成更大一层宇宙,那外面是有外壳的,它又是更大一层宇宙的粒子。而我刚讲过的粒子是从一个点上展开的,其实每一层粒子都是遍布整个天体的。可是,就是我刚才讲过的这也只不过是两层宇宙,你们已经觉的它不可思议了。其实未来的人类科学也认识不到,人类永远认识不到那么高。就是讲到这儿,这一层粒子在这个浩瀚的宇宙当中,它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而且是小小的一粒尘埃。你说这宇宙它有多大!我过去一直给大家讲的就是这种空间。”(《旧金山法会讲法》)

粒子空间甚为复杂,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空间构成形式。粒子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物质空间存在的形式之一。粒子的作用范围构成了场空间。在某些场合下,粒子空间与场空间在范围上形成交叉,但又有区别。例如,“原子空间”这一概念,是从粒子空间的角度,描述原子空间内的结构及物质构成等,以及运动的方式和机理等。而“原子核场空间”这一概念,则是从场的角度研究原子核的作用机理等,在范围上要包括整个原子空间,甚至于超出原子空间,涉及到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关系。

粒子空间的主要特点有:粒子空间是物质构成的,具有层次可分,如微观世界中可分为分子空间、原子空间、原子核空间、基本粒子空间等;不同的粒子空间的物质构成、结构、形态不尽相同,所构成的物理图景也不相同。粒子空间是物质的存在空间,与频率空间、场空间和能量空间是不同的。但在更微观世界中,当粒子表现为波动性时,又与这些空间的性质相似;不同的粒子空间具有不同的能量,粒子越小能量越大;每一个粒子都有一层“外壳”,关于粒子的外壳,李洪志大师指出:“还有一种粗糙的空间,就是最表面的空间。我经常跟大家讲,当然,上回也有人提问说,我在一篇《精進要旨》中说人类社会恰好在最中心、最外层、最表面。不理解是什么意思。这个最表面的涵义,要按照这个宇宙的理来讲它是没里外的,也没有人类所认识的那种大小的概念,和我们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了。我今天就讲一讲这个“外”。为什么说人类是最边缘,最外面?什么意思呢?就是除了我以前所讲过的这个空间之外,还有一种空间,这种空间就象我们今天人类生存的这个空间一样,和神所在的空间是截然不同的。我以前所讲过的空间都是由更微观的高能量物质组成的。而我今天讲的这个空间是由表面物质组成的。这些表面物质里面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元素、不同的粒子。这个很特殊的表面空间,就象我们人一样,你身体里边有不同大小的细胞,也可以叫成粒子吧,细胞表面都有一层皮,那么一直到我们人体表面的皮上构成皮的粒子的皮,人体的表面粒子的皮构成了人表面的肉皮,这张皮在极微观下它也是一个个极其广阔的空间。身体里边那个粒子皮构成的肉的组织和表面以内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这个宇宙也是这样,当然它是很复杂的。我们人生存的这个空间它是一个什么形态呢?比如说都是由一个粒子组成的,不管有多大的粒子到多小的粒子,每一个粒子都有一个外壳。

我今天实质上就是给大家讲这个外壳。而这些外壳虽然粒子包粒子,粒子包粒子,有的粒子好象是在里边,地球就是中间位置嘛,其实它们都属于外边。这就是我讲人为什么在最外边。它们都属于最外边,因为它们都和最外边的皮壳发生着连系。皮壳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宇宙有个最大的外壳,它们都和这个最大的外壳发生着连系。我们这个人类肉体所存在的空间,也是这样一种形式。在这个空间当中有这个空间的特点,它和那个神的世界,和那个我以前讲过的空间是截然不同的。而宇宙里边所有的一切物质的来源都是从这些空间中来的。 ”(《旧金山法会讲法》)

大粒子的外壳是由小粒子的外壳组成的,并且是相互沟通的。粒子的外壳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空间体系。这也是一种物质空间存在形式。因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所以原子的外壳也组成了分子的外壳;分子的外壳组成了细胞的外壳;人体的肉皮也是细胞的外壳,所有的外壳都是相通的,都是一个体系。所以李洪志大师说:“庞大的宇宙,从最宏观到最微观,人类社会恰好在最中间、最外层、最表面。”(《转法轮(卷二)》<何为智>)。尽管很难理解,但仔细想一想,人类世界确实是这样一种存在形式;对同一类粒子而言,所构成的空间都是无限大的。如原子所构成的空间遍布整个宇宙,宏观上看也是无限的遥远,星系所构成的空间也是遍布整个宇宙,无边无际;粒子空间表现了粒子的系统特征和控制特征,如电子受控于原子核,月球受控于地球,地球受控于太阳,等等;粒子空间还表现为粒子的时空特征,粒子的自转与公转是物质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

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当从分子和原子层次向更深领域研究时发现了质子、中子和电子,初期常常把质子、中子、电子和光子四种粒子称为“基本粒子”,意思是,这四种粒子构成了一切物质实体的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单元。原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原子和分子构成宏观世界的一切,而光子则是光和电磁场构成的基本单元。尽管这似乎是一种很完善的体系结构,但人们也已认识到“基本粒子”这一名称是不妥当,因为基本粒子本身还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它又由更基本的东西构成,“基本粒子”并不基本。但“基本粒子”已成为习惯的叫法,所以一直沿用下来。到目前为止,基本粒子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家族,总数已达几百种。其中有些粒子是稳定的,可以永久的存在下去,而有的粒子则是短命的,往往在自己诞生的刹那之间就衰变成其它粒子。

基本粒子有不同的分类,有光子、轻子、重子和强子,轻子包括电子、中微子和µ介子等;重子包括核子和超子,核子则包括中子和质子;介子包括π介子、κ介子和ρ介子等。在高能物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发现了这么多的基本粒子,但对基本粒子的空间结构始终还不明朗,尽管人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但都未能如意,都有不完善之处,基本粒子能够衰变成其他的粒子,基本粒子内部的变化并不一定引起宏观物质整体的变化和改变,这些现象都意味着人们在认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关系上将发生重要的变化,这不是单靠机械的逻辑推理所能理解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整体上、层次上对形形色色的粒子空间有更深的认识。李洪志大师指出:“道家把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很有道理。不是说他的组织结构和宇宙很类似,不是讲我们这个物质空间身体存在的形式。我们讲,现在科学所认识到的物质身体的细胞以下是什么状态?各种分子成份,分子以下是原子,质子,原子核,电子,夸克,现在研究到最小微粒是中微子。那么到最小最小的微粒是什么呢?要研究起来实在太难了。释迦牟尼在晚年时讲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什么意思呢?在如来这个层次上,大,看不到宇宙的边缘;小,看不到物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他讲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转法轮》)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