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11月16日】
谈到这个问题,会有人说又是一个奇谈怪论。巨大的星球,又自转和公转,怎么能波动呢?从来没听说过,也没看见过 。为了便于讨论和认识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物理学中量子与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量子是指能量等物理量取分立值的天然单位。1900年,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式发现了物质这种不连续的量子性质。他发现物质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量子,其大小为hυ(其中h普朗克常数,υ为辐射的频率)。能量分化为量子的现象,只是普遍规律中的一个例子,其他物理量如动量矩等也是量子化的。每一种量子的数值都很小,所以在较大物体的运动中量子化不发生显著影响,各量犹如能连续变化一样。但对于电子、原子、中子、质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来说,这种量子化效应就不能忽略。
例如,光在某些方面表现为连续的电磁波,而在亚微观水平上,它是以分立量或量子发射或吸收的。给定波长的光,所发射或吸收的一切量子的能量和动量都相同。这样的类粒子的光包称为光子。如前所述,人们会认识到,量子并不是人们通常所想象的圆圆的,具有光滑表面的小粒子。从量子的大小为h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去掉普朗克常数h量子的大小就与频率υ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当物质的变化频率极高时,波长极短时,物质就显示出粒子性。
量子概念这一事实证明了不同的频率空间、不同的场空间和不同的粒子空间,因为其物质的构成是具有无形边界的微观粒子,所以这些空间和物质能同一时间在同一位置上存在。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电子、光子及电磁波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二十世纪初人们首先发现光在光电效应等现象中显示出粒子性,在干涉、衍射等现象中则显示出波动性,由此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L.德布罗意类比已从实验证明的光的二象性,提出粒子也可能有波动性。三年后,在实验上探测到了电子的波动性。物理学中把对微观粒子所具有的波动性的描述称为德布罗意波,也称物质波或实物波。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质量越大,波动性越不显著,所以日常所见的宏观物体都只看作具有粒子性。
大尺度空间中的星球、星系等等是否也有有波动性呢?这是一个值得人们猜测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如果真能证实星球和星系具有波动性,那人类的宇宙观将发生一个根本的转变。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这个地球就真像一个电子一样,只不过是大尺度空间波动中的一个微粒。浩瀚的星空都处于波动中,而且受控于一种奇妙的弦振动中。这种弦振动不是像水一样波动,而是立体的,遍布于各个空间,所以从微观到宏观,整个宇宙都是和谐的、有序的。有些科学家在许多年前也猜测宇宙可能处于一种弦振动之中。
那么为什么观察不到星球的波动性呢?怎样才能观察到这种波动性?这首先涉及到我们观察者所处的位置,现在我们站在星球上,连星球(地球)本身的自转和公转都无法直接感觉出来,怎么能观察和感觉到星球的波动性呢?假如人们站在电子上,也不会感觉到电子的自旋和公转,更不会观察到其它电子或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同样一个道理。
实验表明,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的性质告诉人们,波动性和粒子性不能同时存在,就是当物质显示波动性时,粒子性就不显现。当物质显示粒子性时,波动性就不显现。
从电磁波谱图中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频率和波长是一个无穷区间,而人类的观察角度,也就是视觉范围,在可见光处,范围只有0.77μm—0.39μm之间。此时我们所观测的波长较长的电磁波是显现波动性。但是,当电磁波的波长越来越短时也就是频率越来越高时,在借助测试技术和手段的情况下,人们发现在波长极短的情况下,电磁波则显示出粒子性。在波粒二象性这一现象被认识之后,我们看到物理学家在表述这一现象时是十分严谨和客观的,也就是说,在波长极短的情况下,物质“显示”出粒子性,而不是物质“变化成”粒子。这说明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波长极短的情况下,物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而是物质在不同的频率空间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波粒二象性与观察者在电磁波图上所处的位置有关。
在电磁波谱图上,如果把你的观察位置移到微观粒子,也就是比电子还小的位置上去观察时,你会发现原来所说的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质子等等,都变成象星球或星系一样庞大,哪有什么波动性啊!你会发现比电子更小更小的物质微粒才显示出波动性呢!
同样道理,如果把你的观察位置移到电磁波谱图中波长极大的一端,也就是站在几百亿光年这个波长的角度再去观察时,就会发现现在的太阳系也只不过象原子一样大,地球等行星如同电子一样飘来飘去,地球上的山山水水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成了看不见的更小更小的微粒。那时,太阳系、星球及银河系等也会显示波动性。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电磁波的波长很短时,它虽然显示出粒子性,但每个粒子中仍然是电磁波,只不过是波长极短、频率极高,类似于光子(hυ)罢了。那么每个粒子中也必然能反映出它所携带的整个物理图景信息,这并非是臆想和猜测,现在人类无法证实,是因为没有这样技术和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可能有一天,人们能发明一种解调技术,把光子中的频率(υ)解调后,从一个光子中就可获取所携带的整个物理图景信息。
英国天文学家邦诺(W.B.Bonnor)曾论证过,宇宙已经过了无数多个收缩—爆炸—收缩的循环,每一个循环大概要经历数百亿年。换句话说,他们主张一个“振荡的宇宙”。1965年,桑德奇提出,每一次震荡得周期是820亿年。
李洪志大师指出:“人类所知道的这个宇宙,用望远镜看到的,也是分子组成的这层表面粒子构成的空间中的东西,所以它还是没有超过这个空间。至于说这个宇宙的运动,当然大家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在运转,物质在运动,其实还有更大的运动形式。前几年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那个地球象喘气一样,它是会一胀一缩的。我们的地球它是分子构成的,那么更微观的、更小的那个生命组合体在地球里边生存的那个生命组合体,看地球是不是个宇宙?构成地球里边的一切分子不都是星球吗?它也是一层宇宙。那么,它的这种浮动,大家想一想那是什么?那不和今天他们看到的宇宙中的那个现象是一回事吗?” (《法轮大法 加拿大法会讲法》- 加拿大法会讲法)
别让我为你遗憾
你为何依然相信谎言
一再拒绝神的呼唤
迷失的生命啊
我真心为你深深的遗憾
无论有缘还是无缘
我都默默为你祝愿
愿你早日看清真相
愿你平安度过劫难
只要让良知冲破偏见
你也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不要等到悔恨莫及的时候
不要让遗憾成为永远的遗憾
(《洪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