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4年09月05日】
“我”究竟在哪里?“这个人一定是有精神病连自己都不知在哪里”。你一定会这样说。但细心探究下去,你真不一定知道你自己在哪里,也不一定知道你真正的自己是谁?
有人指着自己的身体说:“这不就是我吗?”在现实生活空间中,这确实是你,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承认,别人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应指出的是,你和你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你的衣服、你的房子、你的工作、你的亲属等等,这都是你的,这是非常清楚的。可是随着对人体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身体上的各个组织器官,也是属于你的。你的手、你的四肢、你的心脏、你的大脑,甚至你的整个身体都可以说是你的,哪有你啊!再往微观看,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或每一个分子、原子等, 也都可以说是你的,那么真正的你在哪里呢?面对着自己在寻找“自己”,好像玩笑一样,其实并非玩笑,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中,对于“自己”有许多不同的概念。有的认为,现实的自己包括个人躯体和心理上的各个方面,经验的自己是现实的自己中在任何时期都能客观观察到的哪个部分。有的认为,真实的自己是一种动力,促使个人追求自我实现的动力,人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真实的自己。理想化的自己是个人对自己不合情理的想象。还有的认为,象征的自己是作为个人对自身身份的理解,其中包括个人的情感、思想与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人生观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现实空间中的各种物质,无论是动物、植物、高山、河流与大海,还是星球、星系或宇宙等,都只不过是由大小不同粒子所组成的不同形状、密集度不同的系统而已。微观上来看,物体是不断运动着的大量原子和分子的密集系统。人们吃的山珍海味与土豆,穿的高档服装与旧布衣衫,住的高楼大厦与草屋平房,在微观层次上并无大的区别,到原子这一层几乎都一样,都是粒子组成的,哪有高低贵贱之分?哪有贫富之差别?所以人无休止地追求,满足一时的欲望,从微观空间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2001年12月17日电视台“国际时讯”节目中播出了这样一则消息:美国一些科学家和医学家做出了这样的试验,他们调查了许多病危病人在昏迷心脏停止跳动而后来被抢救过来之后的情况,让这些人叙述了在死亡状态下的感觉,结果许多人谈出来的结果令人感到惊奇,有人感觉到脱离了自己这个身体的束缚,有人看到了抢救他们的病房和医生等等。目前,科学家还无法恰如其分地解释这些现象,有的认为是一种幻觉。类似的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在我国也曾经多次报导过这种事例。这说明人的身体并非真正的自己,当一个人失去知觉时,这个身体只是一个单纯的毫无感觉的肉体,而不是真正的“他”,那么“他”上哪里去了呢?对此问题的探讨,使人们追究到人的意识和思维,这是不是真正的“自己”呢?
意识和思维都是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意识和思维的不同认识及观点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及学说。有的认为意识是一种物质或精神要素,有的则认为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是一种精神的高级产物,思维是一种精神活动,等等,尽管各种意见不同,但都承认意识和思维是构成“自己”不可缺少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意识和思维,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就谈不上“自己”所以把意识和思维作为真正的自己来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是这样,那么美国科学家在调查中发现人在死亡状态下,有人感觉脱离了自己这个身体的束缚,是不是意识脱离了身体的束缚呢?是不是意识看到了死亡后的一切呢?这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如意识与身体的关系如何?意识怎样支配这个身体?为什么有时候自己不能控制这个身体?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思想观念和经验支配着自己的行为,后天社会环境所形成的观念与思想意识并不是没有区别,但当支配人的行为时,人是很难分清究竟是观念支配自己还是意识支配自己。大多数人是依据观念去思考、去做事,人们也都认为是自己所作的。当人心里平静时,冷静地回忆一些事物,会发现很多时候,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就做出了很多错事,这都是自己的观念和经验指挥着自己去做,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去做的,也就是说,不是自己真正的思维意识支配这样做的。因为不容易分清,所以只要是你身体所做的,人们都笼统地当成了你自己做的。严格地说,我们平常所说所做的许多事情,并不是真正的“自己”(思想意识)所支配去做的,而是后天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代替人的意识支配这个身体去做的。
从修炼中找寻“我”,找寻真正的自己。
我是谁
天地茫茫我是谁
记不清多少次轮回
苦难中无助的迷茫
期盼的心如此的累
黑夜中流出的是沧桑的泪
直到我看到真相的那一刻
直到我追寻到大法贯耳如雷
我明白了自己是谁
我知道了在神的路上奋起直追
(《洪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