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陆游以诗勉子

吉光羽


【正见网2016年01月24日】

陆游是南宋时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宋王朝极其虚弱,北方金、蒙古时时威胁、不断入侵的时代。尤其是金朝,直接威胁到南宋王朝的存在。陆游与一些主张积极抗金的将领一样,力主抵御外敌。他一生留下的诗作有九千多首,大多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反对投降为主题。也有不少诗作反映民生疾苦,针砭时弊。除此以外,陆游还时时以诗歌,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成为他诗歌中的另一大特色。

在过去那种旧时代,一般知识分子都怀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陆游却毫无这种陈腐观点。他曾写作一首诗,劝儿子们不要讨厌锄犁,不要看不起种菜种地:

闻义贵能徙, (徙,迁移,指向“义”者看齐)
见贤思与齐。
食尝甘脱粟, (脱粟,指粗粮)
起不待鸣鸡。
时时语儿子,
未用厌锄犁。

他不要求儿子一定要走科举考试这一条终南捷径,以便挤进官场,捞个一官半职。陆游的这种精神,是极其可贵的。

陆游还著有《放翁家训》,以教育子女。他在家训中告诫儿子:“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陆游不要求儿子才锐(即具有突出的才能),只告诫儿子熟读经、子,宽厚恭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处在过去那样的时代,所谓“皎皎者易污”,过于突出,反而会遭灾惹祸。陆游谆谆告诫儿子:交游要慎重,不要与“浮薄者”交往,以免受其坏影响。他希望儿子们,养成良好的志趣,谨慎处世,乃是他的经验之谈。

陆游自己是一位杰出诗人,所以他也很注意教儿子加强文学修养,他特意写了几首诗歌,告诫儿子们作诗和做人的原则: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教育儿子们:读书要不遗余力,坚持到底,才能老而有成。书本知识终究停于表面,关键还在于要亲身体验实践。

读书万卷不谋食,
脱粟在傍书在前。
要识从来会心处,
曲肱饮水亦欣然。

读书不是为了享受富贵生活,只要学有所得,求得学问,即使生活贫困,也能自得其乐。

陆游自己品行高洁,也教育儿子不要贪求。当他七十多岁时,生活仍然十分贫寒,有一次甚至不得不卖掉家中的酒杯以度日。但是,当儿子陆子龙,去吉州(今江西吉安县)任司理(协助管理讼狱之事的掾吏一类小官)时,他仍作诗,谆谆告诫儿子谨记廉洁为官。诗中写道:

我老汝远行,
知汝非得已。
驾言当送汝,
挥涕不能止。
人谁乐离别,
坐贫至于此。 (坐:因为)

汝为吉州吏,
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
谁能肆谗毁。

他要求儿子,除了饮吉州之水以外,面对一文钱,也要来路清楚,不能贪得!这是何等高贵的清廉品德。在他的《家训》中,他也曾告诫儿子:“世之贪夫,溪壑无餍’(餍:满足),至若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羡,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总而言之,陆游要儿子做到清廉自守,毫不贪求。

陆游一生以国事为念,当他以八十多岁高龄,行将离开人间时,仍忧国忧民,难以割舍一腔爱国之情。临终前,他特意写下一首绝句,题作《示儿》。诗中写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是说:人到死时,才知万事皆空,只有一件心事,始终难以放下,就是生前见不到国家的统一。等到哪一天国家的军队进军中原,驱走金兵时,在家中祭祀我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我一声,让长眠地下的我,能够知道这个喜讯。陆游的这首诗,反映了他死而不已的崇高精神,而且可见他平时也以此教育自己的儿子。

(《宋史•陆游传》、《剑南诗稿》、《放翁家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