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拔障术

太平 整理


【正见网2004年01月07日】

众所周知,眼睛的结构是相当复杂的,以致于达尔文自己都不敢想像眼睛是通过自然选择進化来的,西医的眼科手术是在现代才出现的。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中国古代早就能進行复杂的眼科手术了:据《晋书》记载,华陀曾用割治法治疗患者的目疾;《晋书》还记载了司马师割除目瘤的事迹;唐代古籍《因话录》中,记载扬州一位名叫谈简的医师,曾经为相国崔慎割除左眼的赘疣。按今天西医的标准来看,割除眼部肿瘤已非一般手术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华陀等古代名医割除眼部肿瘤的技术没有继承下来。在这里我只介绍中医承传至今的一项眼科手术:金针拔障术。

“金针拔障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对白内障眼病施行的一项手术。白内障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后,一般能重见天日。古代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已能施行这项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极先進的。

“金针拔障术”最早见于唐代古籍《外台秘要》(公元752年)一书中。《外台秘要》对白内障各期症状都有简单扼要的描述:白内障眼病初起时,患者“忽觉眼前时见飞蝇黑子,逐眼上下来去。”患者病情发展一般缓慢,“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逐致失明。”关于此病的鉴别症状,白内障患者除视力变化外,眼与头部的感觉“不痛不痒”。眼部检查,发现“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书中对白内障与眼底病也進行了鉴别,指出眼底病“外形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或“眼中一无所见”,即眼中没有青白色的内障。白内障患者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知道白内障后期,患者虽不能辨别人物,但仍有光感。治疗方法,白内障后期,“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然开去而见白日。针讫,宜服大黄丸,不宜大泄”。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七律:

案上漫铺《龙树论》,合中虚贮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据考,白居易四十多岁即患眼疾。上面这首七律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专书《龙树论》,药盒中存放着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用金篦来刮除眼中的障翳。唐代的另一些诗人,在他们的诗句中也有提到金针拔障术的。如杜甫诗句“金篦空刮眼,镜像未离铨。”唐文学家刘禹锡的诗句:“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以上证明金针拔障术在唐代已相当流传了。

宋代又出现了一本题名为《龙目论》(或称《龙木论》)的眼科专著。此书可能就是白居易参阅的《龙树论》,因避英宗讳(英宗名曙,树与曙同音),改名《龙目论》。此书经转辗传抄增补,至宋代改编,成为目前的传本。宋代太医局将《龙目论》列为医师必读之书,可见此书的重要地位。书中对于各型白内障的病因、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白内障眼病的检查、诊断、手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手术前后的准备、手术方法、术后护理等,也均作了确切的论述。

明代,我国医学文献中又出现了一本名叫《银海精微》的眼科专著。书中对金针拔障术也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此外,明王肯堂的《证论准绳》(1602年)、明末清初傅仁宇的《审视瑶函》(1644年)、清张璐的《张氏医通》(1695年)以及吴谦等集体编撰的《医宗金鉴》(1742年)等书,均对金针拔障术有介绍。

张璐之子张飞畴为十七世纪眼科学家,在《张氏医通》内,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宝贵意见,附有七个病案报告。书中还介绍了一种“过梁针”手法,即医生给患者左眼施行手术时,可用右手操作;右眼手术时,则用左手操作。如左手操作不习惯,可用右手由患者内侧角膜缘外進针,但手和拔障针要横越鼻梁,故称“过梁针”。书中提到有的患者由于鼻梁高耸,影响手指進针,因此认为做这一手术的医生最好能学会两手均能操作。同时书中提出:“凡初习针时,不得以人目轻试,宜针羊眼,久久成熟,方可治人。”可见他在進行这项手术时认真负责的严肃态度。

十八世纪,我国的金针拔障术已取得相当成熟的经验。眼科学家黄庭镜集前人的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目经大成》一书,这是我国古代眼科学的一本总结性著作。书中将金针拔障术的操作方法归纳为八个步骤,称为金针拔障术“八法”。“八法”的步骤如下:

(一)“审机”:指病人手术时采取的体位,先用冷水清洗,医生如何拿针及固定手术眼等方法。

(二)“点睛”:指选定進针的部位,在“风轮与外眦相半正中插入”(角膜与外眦之中点,相当于成年人角膜外缘四、五毫米处)。

(三)“射腹”:指進针后将针柄向颞侧倾斜,使针头進入虹膜之后,晶状体之前的部位。

(四)“探骊”:指针头继续前進,使针经过虹膜之后、晶状体之前,继续進针指向瞳孔。

(五)“扰海”:指拔障针到达瞳孔将整个白内障拔下。

(六)“卷帘”:指白内障落后,如又浮起,则需要再度拔落,使白内障拔落到下方,不再浮起为止。

(七)“圆镜”:指白内障拔落后,停针在瞳孔中央,检查瞳孔是否正圆、明亮,被拔下的白内障位置是否合适,问患者是否能看见人,物。

(八)“完壁”:指手术告毕,缓缓将针抽出一半,稍待片刻,“切莫缓在半日,急于一刻”,以观察内障是否复位,然后再全部出针。

金针拔障术之“八法”所归纳的操作步骤,用现代西医的眼科标准来看都是相当科学的。特别是進针部位,是在角膜外缘四、五毫米处。而现代西医通过实验与解剖,才证明这个進针部位是安全区。

古代神奇的中医白内障手术方面竟比西医至少先進了一千多年。中国古人究竟是怎么知道这种技术的?中国古人在角膜外缘四、五毫米处進针,古代中国是没有解剖学的,更不可能有眼球解剖的,古人是怎么看到这个進针部位是安全区的?这都不是局限在现有的西方科学理论范围中可以解释清楚的。有没有可能古代中医没有走西方科学的发展道路,是走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呢?这还不令人反思吗?

其实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先生已经揭开了中医等古代科学发展道路之谜。李洪志先生说:“中国古代的中医是相当发达的,发达的程度要超出现在的医学。”“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我们现代从西方学的科学不一样,它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能带来另外一种状态。所以不能用我们现在这种认识方法去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因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是针对着人体、生命、宇宙,直接奔这个东西去研究了,所以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转法轮》)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史话》)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中医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