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学《贞观政要》笔谈(38)太宗“慎终追远” 自然“民德归厚”

刘如


【正见网2019年07月09日】

我们一直提到曾子的那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原因在于,这就是唐太宗贞观政治的写照,他因敬奉远祖圣贤的教导,善始慎终,带领群臣以德教化百姓,得以“端拱无为,四夷咸服”,而今天的中共教育则背道而驰,诋毁先祖,篡改历史,歪曲内涵,放纵人穷奢极欲,争名夺利,导致道德急速下滑,天灾人祸。古今对比,怎不痛心。为此,我们进入《贞观政要》<论慎终>这一章,彻底明了“慎终”与“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如何被太宗君臣运用的。

原文第三段(根据语义分成三部分)

贞观九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端拱无为,四夷咸服,岂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耳!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子子孙孙,递相辅翼。使丰功厚利施于来叶,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勋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

房玄龄因进曰:“陛下撝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力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

太宗又曰:“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

第三段大意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各位公卿大臣说:“我自登基临朝,治理天下,奉行先圣无为而治的教导,使得如今国家周边的少数民族都心甘情愿地臣服归顺了,这岂是我一人之力?实在是仰赖各位大臣的辅佐之功啊!现在应当是我们思考如何使得这个善始(好的开始)一直保持下去,得以善终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唐的太平繁盛永远稳固,代代传承,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使得我们大唐的丰功伟业、恩德福祉流芳百世,泽被四方,使数百年之后的人读到大唐的历史,无不为我们灿烂辉煌的业绩而赞叹不已。难道历史上就只有周代、汉代以及光武、明帝的功绩才称得上是万世的楷模吗?”

房玄龄说:“陛下雄韬大略,功德无量,把功劳推让给群臣,今天下得以大治太平,这是您的圣德所致,我们臣下有什么功劳呢?只希望陛下能有始有终,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有保障了,能一直仰赖您的恩泽了。”

唐太宗又说:“我常读史书,发现平定乱世的君主年龄一般都超过四十岁,只有光武帝年仅三十三岁。但我十八岁就起兵征战,二十四岁就平定了天下,二十九岁就做了天子,这表明我的武功胜过古往拨乱之主。我少年时代就开始了戎马生涯,没有时间读书,所以贞观以来,我一有时间就阅读书籍,可谓手不释卷。我谨记以史为鉴的古训,从古代圣贤书中,我知道了风化的根本,政治的关键在于德。依此施行了几年,天下终于获得了治理。如今民风习俗得到教化,变得敦厚淳朴,子孝臣忠,社会因此太平,这显然是文治教化已经胜过古代。从周代、秦朝以来,戎狄等边境少数民族时常侵犯中原,现在他们都已归顺了朝廷,这是在民族关系方面又胜过了古代。我究竟有何德何能,居然能够取得这样显赫的功业?既然已经取得了这三个方面的业绩,奠定了如此坚实的治国基础,我们又怎能不善始慎终呢?”

解读:武功、文治、外交  全面慎终

这一段,主要记录太宗作为一朝帝王,天下之主,在获得太平盛世之后,对治国要领,以及如何把这个要领和成果保持下去的深切思考。其要领就是武以止戈,文以德化,如此一来,父慈子孝,君仁臣忠,上下和睦,太平自出,内外感服。但若要一直保持,就必须慎终。就是将德治的做法,一直从开始坚持到最后。因此,这段话,从太宗讲的“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起头,最后以太宗的“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结束,整个话题的讨论,就是围绕“慎终”来展开。

贞观九年,出太平盛世,太宗很欢喜,面对群臣,十分感慨,他感谢群臣的辅佐,帮助他治理出如此丰功伟业,让他可以端拱无为地治国。端拱,古语,对帝王而言,就是他端端正正拱手礼敬天地神明,爱护天下臣民的态度,常与无为相连,表示一个人,能够敬天爱民,对臣民以礼相待,行教化之功,必然让天下人心思归,自觉效仿,甘心臣服。无需严刑峻法或者仰仗武力征服来强行管束臣民,此为德治获得的无为之治。绝非今天理解的消极。

因此,太宗希望这种无为的太平能够持续下去,为此他要善始令终,让后世子孙代代传承,恩泽后人,让大唐历史成为民族的骄傲与楷模。这个帝王的开讲,核心落在令终,目的是实现他让唐朝成为万世楷模的远大抱负。等于将他帝王的人生抱负和目标,向群臣进行了通告。就是希望群臣与他一同完成这个伟大的功业,能够善终。有好的开始很容易,但要保持下去,很难,提醒大家慎重对待,一直到最后。

房玄龄听后,也非常高兴,代表大臣感谢君主的仁爱体谅,把功劳归于大臣,谦虚地认为,这是君主圣德所致。同样希望太宗能够慎终,莫忘自己的宏愿,这样,百姓就有福了。

最后部分,是太宗对为何慎终,如何慎终的具体展开。他从武功,文治,和外交三个治国最主要的政务方面,进行了总结论述。我们看到,他以历史为鉴,以圣贤书教导为本,对比历史上与自己相似的文武双全、拨乱治国的帝王,面对众多的大臣,直言自己这三个主要方面,都超过了他们,既是鼓励自己也是鼓励群臣,这个功绩,不是他一个人的德行所致,既有天赐,也有群臣的同心同德,只要坚守不变,一定有希望能够达到流芳百世的宏愿,如今已经超过了这些古代的楷模,那么今后,更加应该时时警惕保持初心,莫要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因此,他最后一句,就是“此三者,朕何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

可见,太宗大兴儒学教育,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他自己就手不释卷,读圣贤书,读历史,从历史看治国的得失,明德治的重要,知圣人的教诲有史为证,必须遵从,才是教化与治国的根本,是文的主要功用。因此读书人,所谓文章或是著书,莫忘弘扬道德,教化民风才是根本。太宗说“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这正是古代读圣贤书的原因,知道仁义修身,对照历史教训,方能治国。

所以说,慎终追远,就是追随和敬奉远祖先圣以德治国和做人的教导,一直不变,直至最后。能这样做,当然就能教化百姓,自然“民德归厚”。太宗正是践行此道,使大唐成为天下闻名的礼仪之邦,流芳百世,完成宏愿。

我们有过如此伟大的圣王,如此圣明的文化和历史,炎黄子孙,怎会无路可走,怎可自甘堕落,行小人之道,争权夺利;回归传统,还原真相,抛弃邪党对民族文化的诋毁谎言、斗争与暴力,重建民族的辉煌与尊荣,正其时也。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