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0年05月16日】
前言:笔者多年从事艺术教学和研究工作,工作中涉及到很多中国少数民族的课题,在研究中发现少数民族有着非常久远古老的历史,但是他们保留下来的很多东西对于现代人来说都难以理解,只是当作神秘文化来猎奇。笔者自修炼法轮大法以来,摆脱了无神论和进化论的毒害,不断的被大法开启着智慧,当重新审视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时,发现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东西都在师尊的讲法中一一得到了解答。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同样应证了神的存在,也是神传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进化论和无神论却阻碍了世人的回归传统之路。特此把这些领悟分享给同修们,个人修炼层次有限,如有不当之处请慈悲指正。
(二)神创造了三种人
关于人类的诞生,在世界各地民族的史诗古歌中都讲到神用“泥土造人”的故事。但是在彝族的史诗《梅葛》(流传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古老史诗)中还记录了神在创造人类的过程中,曾经创造出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来,它是这样描述的:
“天地万物造好了,格滋天神来造人,天上撒下三把雪,落地变成三代人:
头把撒下独脚人,只有一尺二寸长;独自一人不会走,两人手搂脖子快如飞;吃的饭是泥土,下饭菜是沙子,月亮照着活得下去,太阳晒着活不下去,这代人无法生存,这代人晒死了。
撒下第二把,人有一丈三尺长……这代人穿树叶,吃林果,住山洞。四季不分,天上有九个太阳和月亮,做着活计瞌睡来,一睡几百年,身上长青苔,这代人被晒死了。
格滋天神左手拿錾,右手拿锤,来錾太阳月亮,只各留一个在天上,然后分出四季,让草根树皮长出来。
撒下第三把,人的两只眼睛朝上生。格滋天神,撒三把苦荞,撒在米粒上,撒三把谷子,撒在石山岭,撒三把麦子,撒在寿延山,麦子出穗了,谷子出穗了,荞子长出来了。 没有火,天上老龙想办法,三串小火镰,一打两头着,从此人类有了火,什么都有了,日子好过了。 ”
在这部史诗中记录了神曾经创造出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类来——“天上撒下三把雪,落地变成三代人”,前文说到在彝文中“雪”和“繁殖”都是发“喔”的音,所以这个“雪”一语双关,在彝文的意思就是指“繁衍的来源”或者“生命的来源”。前两种人:小人和大人均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图1),在创造第三类人的过程中,神也调整了适应他们生存的环境,所以他们生存下来了(接下来的史诗中会讲到这批人也因为道德的败坏遭到神的惩罚,见后篇)。
图1《坤舆万国全图》中的小人国和大人国(图片来自网络公有领域)
在云南的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樵夫周游“棒头国”的故事(选自《云南民间故事》),也谈到很远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大人、中人和小人:
“很古很古的时候,宇宙之间分下中上三层。上层叫做天上,中层叫做地上,下层叫做地下。各层的人也不一样。天上的人,身子粗得像囤箩,个子高得像竹竿,就叫做“竹竿人”;地上的人,身子像碓杆那样粗,个子像扁担那样高,就叫做“扁担人”;地下的人,身子细得像手杆,个子矮得像捶草的棒头,就叫“棒头人”。
有一天,地上有个樵夫的砍柴,柴刀失手掉进洞里去了,他就下洞去找。谁知越下越深,洞里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樵夫正在着急的时候,忽然发现远处有一点亮光,便朝那个方向摸去。不料脚一滑,人就往下掉,一直掉到“地下”世界去了。
樵夫昏倒在地,人事不知。当他醒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这里也有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地上”世界不同的只是人……樵夫落到棒头国,轰动了那个国家。国王骑着大公鸡来看他,对他亲切地问候。话虽听不懂,但从表情上看,国王是把他当作仙子下凡那么尊重的。”
这些精彩的史诗和民间故事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久远的岁月中一直被彝族先民们时代传唱着,可被无神论洗脑的现代人却把它当作童话故事。直到师尊在2003年的讲法中谈到人类所经历的“大人、中人和小人”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彝族的创世史诗中所记录的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师尊在讲法中说:
“大体上在这个地球上的一亿年中分两个大的时期,五千万年为一个时期。前五千万年是大人、小人、中人同时存在的时期。大人平均五米高;中人就是现在我们今天的人类,平均不到两米;小人呢只有几寸高。当时神造人的时候为什么同时造出这三种人出来呢?因为要试验这三种人哪一种人适合于在地球上生存到最后那一步,适合于得法。在这个五千万年的过程当中啊,一边不断的造就着人对世界认识的能力,一边确定着留下哪一种人。最后发现,大人还是不适合,由于他身体大,从而使距离对地球来讲相对的变短了,时间相对来讲也变短了,因为大人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和地球比例不协调。后来发现小人也不协调,整个地球上都是森林,他要开采起来很困难,当时没有一块土地,他们如果创造出今天这样的文明对他们来讲很困难,同时来讲地上的时间对小人显的过长,距离过长,小人要跨越大洋那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不适合。就这样大人与小人就淘汰了。不是一下淘汰的,是五千万年以后开始渐渐在历史上淘汰的。大人最后在我们视线中消失是上两个世纪,也就是两百多年前,大人才最后的看不见了;而小人在七八十年前,还有人看见过,是到了近代以后才绝迹的,也不是都没了,有的去了其它空间,有的去了地下。他们知道是属于淘汰人,所以不和现代人接触。”(《北美巡回讲法》)
其实小人和大人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已经在科学界被发现了。2004年10月,古人类专家在印度尼西亚的弗洛雷斯岛的丛林洞穴里,发现了8具人类的遗骸,他们身高只有3.5英尺,头颅只有葡萄柚般大小,大脑比现代人小三分之二。经检测这些弗洛雷斯人距今大约1万8千多年。柏林大学的考古学家在墨西哥中部的一个洞穴中也发掘出了一具12厘米高的小人遗骸,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具遗骸,乃是成年人的骨骸,而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图2)。这些小矮人的发现完全打乱了人类进化的假说。
图2:印尼考古人类学家、T. Jacob教授2004年11月在Gadjah Mada大学展示2003年在印尼佛洛瑞斯岛(island of Flores)上发现的小矮人(Homo floresiensis ),或称哈比人的头骨(左),右边是正常人头骨。(图片来自网络公有领域)
2016年8月,一群摄影师在中国贵州平岩村发现了巨大的人形足迹。脚印长57厘米,宽20厘米,深3厘米。正常男人的平均脚长是18厘米,女人的平均脚长是16.5厘米,这意味着这个脚印的主人身高也高于正常人3倍以上。经化验发现这些岩石足迹可追溯到史前时代。(图3)
图3:中国贵州平岩村的巨人脚印 (图片来自网络公有领域)
除了小人和大人,师尊也在一些讲法中讲过其他的人种,不断扩充着我们的思维和容量。反观人类历史,其实很多神话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记载,在人类历史中多次出现过半神半人的时代,以及各种不同的生命形象,这让人类不断提升着对生命的认识。只是无神论和进化论完全打乱了人的正常思维,让人局限在物质世界失去方向。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也记录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
在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和《阿黑西尼摩》中也记载了神曾创造了另外几种人类,分别为独眼人、直眼人(或竖眼人)和横眼人。独眼人一尺二寸长,直眼人一丈三尺长均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第三代人“横眼人”经过了“六祖十二世” 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在第十二代的时候,神变成凡人到人间考核人心,发现这代人道德败坏,神决定降临洪水清洗万物,只留下一对心肠好的兄妹指引他们躲过了大洪水并作为人种繁衍后代。
对于独眼人的记载,除了彝族史诗外,在中外著名历史文献中至少出现过五次。《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图4);《淮南子》中也记载一目国为海外三十六国之一,“其民曰一目民,一只眼睛长在脸面正中”;
图4:《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
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诗人阿里斯提亚斯曾穿越黑海旅行,到达阿尔泰山见到一目人,当时一目国正在和另一支也很发达的格里芬人打仗,格里芬(griffin)人是黄金的守护者。他的这段旅行见闻就写成了《独目人》一书;公元前5世纪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对中亚北部作了一些描述,共记载了三个民族:秃顶的阿尔吉帕人、伊赛顿人和独目的阿里马斯普人,他们分别分布在哈萨克丘陵、伊犁河与楚河流域、阿尔泰山麓;明万历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也标明了“一目国”的位置(图5)。
图5:由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也标明了“一目国”的位置
根据这些记载,1965年刚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研究员王明哲来到新疆阿尔泰山做调研(图6),当地人把他带到一个叫做“独目国山谷”的地方,并告诉他在4、5千年前这里就是曾经的独目国。在这里他发现了大量刻有图案的鹿石和近百个巨大的石丘石阵,当地人说这就是独目人的墓葬。虽然现在我们不知道下面埋的是什么,但是当地对于独目国的传说深信不疑(图7)。
图6:1965年刚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的研究员王明哲来到新疆阿尔泰山“独目国家山谷”做调研
图7:位于新疆三海子牧场的“独目国山谷”中的大型石丘
可竖眼人是什么样子呢?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三星堆的一座青铜像后才明白:这不正是竖眼人吗(图8)?
图8:三星堆遗址中的竖眼人青铜头像
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没有看到这座青铜像是无法想象出“竖眼人”的形象的。那么在四千多年前的古人,如果没有看到过真人,又怎能凭想象铸造出这样的青铜器呢?甲骨文“蜀”字恰恰就是一只巨大的眼睛(图9)。看来蜀国的文明和“眼睛”有着深切的联系。有一种说法,古蜀国的先民是西羌人,如果是这样的话,古蜀人和同是西羌人后裔的彝族人就同源了。三星堆的竖眼人青铜像也许祭祀的正是彝族史诗中所记载的 “竖眼人”时代的先人们。
图9:“甲骨文“蜀”字正是一只大眼睛
很多考古发现都在冲击着现代人被“进化论”禁锢住的大脑。先人们千万年世代传唱的史诗古歌在历史的空间中荡气回肠,如今当真理的声音再次出现时,我们不禁思考:“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只存在200来年的进化论能否把这一切现象解释清楚呢?显然站在“无神论”的基点上,我们是无法诠释历史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