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11月10日】
*正见网2006年11月5日审阅“感师恩”:
原作中一些句子似乎是故意避开常用词而选用冷僻或不常用的说法,比如“激泪涌纷纷 ”、“如觌亲人面”、“谆谆佛意恳”,而“激泪”却没有确定内涵。有些说法似乎太常人化,比如“慈父吾师尊”、“风采伟岸身”。还有些似乎是比较具体,实际上太枝节,比如“为徒纠动作”。总之,原诗好象在描述一些概念,缺乏感人的力量。
*正见网2006年11月6日登载“天外天─定中所见抒怀(十五):白日飞升”:
原作是按元曲“四块玉”的谱填写的,只有少数字句不尽合谱,因此修改中包括了调平仄的考虑。原句“翠袖轻拂玉带飘”:因下句的“衩裙”又是“碧”色,天又是蓝色,未免太单调了,因此“翠袖”改“红袖”。原词“玉带”,作者可能是比喻用法,但因“玉带”是有固定意义的常用词,此处就容易生歧义,加上平仄的考虑,改“玉带飘”为“带飘飘”。下句“衩裙慢舞碧波摇”改“翠裙曼舞清波渺”既有形象也有平仄的考虑。原作后面三个三言句写得好,但顺序安排不太恰当:“上九霄”还在三界以内,而“三界小”是从三界外看到的感觉,“白云跑”则是从开头就看到的景观,到很高处就不一定再有了,因此把三句顺序调整了一下:上九霄,云乱跑,三界小。其中“白云跑”改为“云乱跑”,主要考虑平仄。
*正见网2006年11月7日登载“狱中诗(二首)”:
原作标题“狱中诗(七律)”已改。除了满足特定词、曲谱的词、曲可以保留词牌和曲牌作标题外,格律诗的名称都不标在标题上。原句“衣冠伪善岂能伶”于理欠妥,“岂能伶”改“总虚言”。原句“为救众生作狱囚”,“作”改“成”,此一字改动,内涵差别很大,有主动和被动的不同,细思之当有所得。
*正见网2006年11月7日登载“忆江南・回首忆师恩”:
原作投稿中“注”说,曾考虑“无以报洪恩”或“何以报洪恩”,但最后决定用“精進报洪恩”,因为前者似有欲言未尽和消极的意味。作者的考虑和选择看来是正确的。这个考虑和选择的过程,就是古人说的“炼字、炼句”的过程,坚持做下去,必有大收获。另一处作者炼字的地方是把“放眼”改为“可叹”。“放眼”诉诸视觉形象,可以引出丰富的意象来;“可叹”申述主观的理念和看法,可用以推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后面的“气功无净土”是一个观点性的论断,而且不容易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因此宜用“可叹”而不宜用“放眼”。
*正见网2006年11月8日登载“助师正法铸辉煌”:
原作是按排律的标准来写的,也基本上达到了排律的格律要求。但第一句尾字“尘”为平声,按理应该入韵,而这里却不入韵(众徒天胆下凡尘,协力同心助圣王)。还有一些可以進一步改進的地方,比如:内涵重复的字比较多,甚至相同的词(比如“大法”)也有重复。除了特殊情形外,重复字、词也是律诗的一忌。有些对仗句是值得费力改進一下的。比如“信师信法道心固,除恶除邪法力强”,“法力”如果改为“正念”就合理、客观得多,因为弟子对自己“正念”的评判远比对自己“法力”的评判可靠,而且也更能被他人接受。又如“石藏六字预言显,天降九评红党亡”,对句“红”字是颜色,前面出句中却没有颜色相对。律诗的对仗中对于颜色、数字等是非常敏感的,最好严格一些。以上所说,都是在更高要求下進一步提高的问题,因此没有给作者修改。
如果有些作者,希望自己的诗作在发表时尽可能改進到最好的可能形式,不妨在来稿中申明:请审稿者把改進意见先告诉作者,等作者修改满意后再寄来复审和登载。这样会推迟一些发表的时间,但可能会让作者和读者都更满意一些。一般情况下,只要作品达到了发表的标准,我们就不再轻易作進一步的改动了。
*正见网2006年11月8日登载“道心”:
原诗:“道心似片云,来去无古今。一念连苍宇,尘中坐乾坤”。二十个字的小诗,能写出如此内涵,真不容易。由于本诗已经超出我们登载的基本要求,因此照原样发表,没有作任何修改。如果作者希望進一步改進原作,下面的讨论和建议可供参考。
本诗的韵脚“今”和“坤”,按普通话新韵,是押韵的,但按“词韵简编”是不押韵的。由于现在的普通话新韵没有统一的权威韵书,其中有的比较流行却有明显的错误,因此大多数写旧体诗的作者是拒绝接受的,我们也不能把它作为标准。因此我们正见上的诗歌正规的要求是至少达到“词韵简编”的标准。对于这个问题,这首诗比较容易解决:第一句的尾字“云”是押“坤”的,而第一句的尾字即使要求入韵,也可以用近韵,不一定非用同韵不可。因此,可以把前面两句交换次序:来去无古今,道心似片云。一念连苍宇,尘中坐乾坤。另一个问题是末句“尘中坐乾坤”的“坐”字。无论这个动词的主语是谁,“坐乾坤”的内涵都不是很确定。如果改“坐”为“见”,则内涵确定而且合修炼的法理。最后,“尘”字如果换为“静”字,则意象更洁净美好,而且化用了师尊“静而不思,玄妙可见”的大法内涵。但如果作者特别要强调在红尘中修炼,则仍然以“尘”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