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敬复来函(二)



【正见网2006年11月01日】

[诗歌评议]编者案:下面是继续原来作者来函的后一部份。

(作者来函) :
(四)关于《词韵简编》。通过查看《词韵简编》我发现,一些字的读音特别是平仄古今差异很大。如“急”字按现在读音应为阳平(二声),按照[诗词常识]一、二声为平声的规定,其为平声,但是在《词韵简编》中它却属于“十四缉”为仄声。其它如“十、百、笛、夕、出、说、石、学、白、黑”等也存在类似现象。那么我们在写诗词时,是诗中的每个字的平仄都要以《词韵简编》为准,还是只要韵脚字的平仄与《词韵简编》严格一致即可。因为如果字字都与《词韵简编》要求一致很“麻烦”,有时也可能影响别人的欣赏和理解。我目前掌握的标准是:诗中一般的字按照现在的读音定其平仄,句末字或韵脚字严格做到与《词韵简编》中的一致。不知这样做合适吗?比如,我在绝句的第三句句末该用仄声字的地方用了“急”字,?虽然按现在读音“急”为平声,但按《词韵简编》却为仄声,满足了该字位置的平仄要求,这样行吗?
另外,建议正见网能在[诗词常识]之外,在发表一些诗词创作提高阶段的有定论的东西,以免我们这些初学者和刚入门的人在常人的网站上下载、学习到一些存在谬误的东西。

[诗歌评议]编者的观点和建议:
(1) 首先,作者这里说的“一些字的读音特别是平仄古今差异很大”,这个“今”是指的现在推行的“普通话”读音或北方读音。按照多数南方人的地方读音,你说那些平仄差别大都不存在,而历史上除了“中原音韵”外,标准的韵书都不是按北方音来定的。因此,北方人用古代韵书比起南方人来更觉困难。

以行政力量推行普通话,逐渐消灭地方读音,特别是消灭少数民族方言,这件事的后果远非一般人想的那样简单。单以“入声”字来看,因为多数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字,如果全民都讲普通话,以后最终将没有人知道古人的诗(特别是专押入声韵的词)中那个韵怎样念法。旧体诗词最终会与后人绝缘。

(2) 作者觉得“如果字字都与《词韵简编》要求一致很‘麻烦’,有时也可能影响别人的欣赏和理解”。但如果都按普通话作标准,南方人中搞诗词的人也觉得“麻烦”,而现在搞古典诗词的人中,恐怕还是以南方人为多。至于说“影响别人的欣赏和理解”,作者说的也只是北方人,南方人的感觉是相反的。

我们建议用《词韵简编》来作为押韵标准,兼作平仄选字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历史的考虑和现在网上下载的方便,并不是不考虑北方人读音的特殊性。特别是现在南方人的读音也受普通话的影响,就更应该考虑在用韵中有所反映。作为一种补充和调剂的手段,如果北方作者实在不能适应《词韵简编》,我们建议可先用《中华韵典》。这本书以普通话读音为基础,编出二十个韵部。虽然至今并未获得诗词界的一致赞同,但至少没有最近那些门外汉搞的“庚、东”同韵那种可笑的错误。而且,该书书后附有《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三种我们认可的古韵书。其中《佩文诗韵》(清代)可与“平水韵”相当,《词林正韵》就是我们说的《词韵简编》未加删节的形式,《中原音韵》是我们作为北曲押韵的标准之一。此外,还附有常用词谱400个,常见曲谱50个,以及格律诗基本句式等。作者可以用普通话为基础创作诗词,然后可用古韵书对照或查阅词谱、曲谱等。一本书包含了这些有用的资料,至少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本书是由盖国梁主编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总共有120万字,1133页。

(3) 作者“建议正见网能在[诗词常识]之外,在发表一些诗词创作提高阶段的有定论的东西,以免我们这些初学者和刚入门的人在常人的网站上下载、学习到一些存在谬误的东西”。我们认为系统、成套的东西对于时间很少的作者来说不适宜。而且作者们各方面的条件差别也很大,不太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因人而异、随时讨论可能更好些。一发现可以提供帮助的地方和时机,我们就在“诗歌评议”中向作者提出来,这样边做边学,不白费时间,可及时直接与运用相联系,可能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某些作者有时间和余力要在某些专题上提高,我们可以作为特例另外考虑。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