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议:网上通讯



【正见网2007年08月26日】

*正见网2007年7月30日审阅“此时”

原文:“万法皆不灵。故师下苍穹。世间毒且恶,法徒归其正。”原作的两个韵脚“正”和“穹”属不同韵部,平仄也不相同。

*正见网2007年7月31日登载“诗七首”:

“颂丰功:一条正法路,几度风雨程,千魔万难销,亿载歌师功。救度知多少,慈悲漫苍穹。兆劫终不坏,圆容证天工。”原诗标题为“歌师功”,改为今题。第二句尾字“程”不押“功”,改为“中”。第三句尾字“销”是平声,此处宜仄声字,改为“后”。第四句中“歌师功”改为“颂丰功”。末句中“证天工”改为“胜天工”。

“修其心:修行先修其心,事事以法为本;荡尽心中妄念,归来慈悲长存。”第一句中“修行”和第二句中“事事”对换一下,虽然区别不大,但毕竟有区别。作者建议的“行来”,还是不如“归来”好,因为修炼的最终目地是回归。谢谢作者的信任和委托。

“尽在:业消德见满:见-渐,心净功自丰,修心断欲处,尽在大法中。”第一句中的“见”读“现”,是视觉可以判断的现象,但“德”的增加,绝大多数修炼人是看不见的,因此改“见”为“渐”,毕竟“业消”和“德满”都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正见网2007年8月1日登载“学法”:

原文:“流星穿暮色//飞叶破来风//夜半无人语//偎依在法中”。这首五绝短小而内涵丰富,形象生动而诗意盎然,末句构思奇特而成警句,使人读后能感觉到大法在人心中所产生的美好感受。尚可改進者,第二句“飞叶破来风”内涵不太明确,不象第一句那样有增加对比、为末句蓄势的作用。比如,改一下后面三字,成为“飞叶舞凉风”,这样一方面为末句增加温馨感,另一方面可使前两句对仗更工整。

*正见网2007年8月1日登载“军人泪”:

这首五言诗共八个诗节,每节四句,语言朴实而内涵丰满,纯粹用以叙代议的手法,不言悲而使人悲、不泄愤而令人愤,有点象大诗人白居易的手法。原诗较长,不便引录,请读者到正见网上欣赏。

*正见网2007年8月1日登载“诗二首”:

第一首“乐融融: 一路轻歌一路风,声声飘入行人丛。一份真相一份意,字字珠玑破迷蒙。白云悠悠聚不散,彩蝶款款舞相从。山呼雀跃水欢唱,觉醒众生乐融融。”此诗前四句,在语义上成功的运用扇面对的手法,颇具对称美而且显得特别流畅、轻松。随后三句纯用写景,以悠悠白云、款款彩蝶、欢呼的山水来衬托“众生乐融融”的心境,形象生动,有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

*正见网2007年8月1日登载“复兴”:

原文:“华夏文化传自神,敬天重德好精深。圣王末劫正苍宇,迷众绝境闻法音。九评三退清烂鬼,四海复兴神位尊。普世同化真善忍,神州神韵焕然新。”此诗第二句中“好”字用得真好,实在可圈可点。读来好似随意冲口而出,而细嚼则很有韵味。第六句中“神位尊”改为“神更尊”,不是其位可尊,而是神本身可尊,大法洪传后就更加可尊了。

*正见网2007年8月1日登载“晚照沉思”:

原标题“看夕阳”概括力稍差,故改为上题。原文:“夕阳西山下//红透半边天//无声无息去//光彩耀人间”。首句中“西山下”改为“下西山”,不但增加了动感,而且使首句也入韵。末句中“耀”字改为“照”,前者强调发光的主体,后者强调受光的对象。这首小诗纯用写景,而喻义明确、深沉,且打破了习惯上使用“夕阳”比喻衰败、没落的框框。

*正见网2007年8月1日登载“诗二首”:

作者原拟填“采桑子”词,但因两首中都有少数不合平仄的字,比如“竹、画”“幸、缆、亿、佛”等字,因此以诗歌形式登载。

*正见网2007年8月1日登载“尘缘”:

原诗四个诗节、每节四句。第二节首句“渐入红尘入人境”改“入人境”为“落人境”,一方面避免重复“入”字,另一方面强调是从高处下来的、是神下凡来助师的。末句“迷在乱世人不清”,改“人”为“想”,不是“人”本身“不清”,是人的思想糊涂了,想不明白了。第二节第三句“修心断欲去执著”是师尊的原句,不宜与弟子的话混用,改为“断欲修心去执著”。末句尾字“性”是仄声字,而第二句尾字“情”是平声,因此末句改为“人心放下心性升”,押平声韵。第四节首句“同化真善忍真经”中,“真善忍”三字必须读在一起,句读就不是七言诗的读法了,因此改为“同化真经真善忍”,这是以“近韵”算作入韵了。

*正见网2007年8月1日登载“诗二首”:

(一) “八千万, 冤鬼赴黄泉。 苦叹那桩桩件件,更怜我大好河山,处处是疮瘢。”(二) “危难里, 幸大法开传。 荡尽浊污清旧宇,斩除红恶救生还,华夏着新篇。”作者原拟填宋词“忆江南”,但第一首中两个七言句都用了“3-4”读,而词谱是要求“4-3”读,即诗句的读法;第二首中第二句用了“1-4”读,而词谱要求是“2-3”读,即五言诗的读法。值得注意的是,句读的错误往往比平仄、甚至韵脚的错误更能改变诗、词、曲的“原味”,个别字的平仄错误,一般人听不出来;韵脚错了,只要是近韵,多数人还会觉得是“顺口”的,而句读一错,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味道”不一样了。

*正见网2007年8月2日登载“大法洪恩”:

原文:“末劫大法传世间//洪穹欲崩挽狂澜//千秋青史书道义// 万古鸿蒙辟地天”。第三句中“书道义”,无论作者原意是怎样解,读者都多半会直接解释为常人中“道义”一词的内涵,因“道义”一词已经是常人中最常用的词之一。因此改为“法恩载”,将大法洪传一事提到应有的历史高度。末句“辟地天”也是类似情况,因为常人已经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说法(尽管不一定相信)。因此改“辟”为“分”:大法分别给人“天”“地”异途的选择。

*正见网2007年8月2日审阅“得度”:

原文:“看红尘寒来暑往,满目沧桑,四海茫茫,交苦身心处处伤。// 叹人生举目四望,幸遇圣王,同化法光,路转峰回踏归航。”此诗用的是宋词“采桑子”的句式,但作者把上、下片的第一个七言句都改成了“3-4” 读的形式。另外,“满目沧桑”不知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正见网2007年8月2日审阅“江城子・上世天道(新韵宋词)”:

原文:“筝音一曲断弦奇。 破柔荑,道天机。曲高和寡,只语对风袭。一醉千年多梦幻,人不醒,坠凡泥。// 飞天奏乐舞仙笛。鸟栖息,兽无离。天音曼妙,花落影香遗。梵乐倾城天地变,神自乐,笑人迷。” 此词所写的背景、人物和事件,都有点“梦幻”的意味,让人很难得出个确切的印象。在平仄的使用上,“袭、笛、息”等入声字都用作平声字了。我们选择“词韵简编”(即“词林正韵”略去一些冷僻字)作为写诗词的用韵标准,对于写宋词,当然更应该以此为准。不管作者所说“新韵”是哪一本韵书,我们建议作者还是以“词韵简编”为准来写。

*正见网2007年8月3日登载“浴佛恩”

原文:“洪微处处佛光浴,旧宇如烟,新宇新天,茹苦师尊在世间。//威德浩浩恒长久,芸众欢喧,十界新颜,默默慈悲满大千。”第四句中“茹苦”改“救苦”。第六句中“芸众”一词没有确定内涵,改为“芸芸”;第七句中“十界”也是一样,改成“十方”。原作拟填宋词“采桑子”,但因少数字平仄出格,因此作为诗歌登载。词汇的修改也相应的放弃了对平仄的考虑。

原稿尚有另一首“采桑子・梅莲颂”。除少数字平仄出格外,第一句“根扎净土开浊世”对梅和莲都不适合。第二句“国内梅娟”以“娟”形容梅不合适。第三句“四海莲鲜(翩)”,形象不合理:无论“四海”的表面意义是什么,它的形象得从它的本义中来,而莲不能栽到海里。我们写诗要考虑不同的作者,形象思维强的人是先产生形象,再从形象中抽出内涵和喻义,一切带形象的词汇在组合成句时,都应考虑最后的形象组合是否可能、合理。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