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7月18日】
*正见网2007年7月12日登载“自题小照 ”:
原文:“红朝抑抑志难伸,骇浪惊涛滴血频。几世风云吟啸客,三生寻觅过来人。”首句并非作者个人的感受。在红朝极端严酷的恐怖统治下,人人自危,对红朝反感越大则压抑越大,连咳一声嗽都怕被人告密。每个人都是革命机器上的一颗镙丝钉,党把你上到哪里你就一辈子在那里别动,有志难伸,人人如此。xx党一次次的整人运动,真是惊涛骇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短短几十年历史浸泡着多少无辜的鲜血啊。在第三、四句里,作者的眼光从今生向往世回溯:生命的长河中,作者猜测自己曾有几次叱吒风云;在大法即将传出的几世中,作者感到曾经急切的追寻大法,寻觅得道的途径。今生的艰险、往世的追寻,虽然不说得法,对得法的欣慰和庆幸已在不言之中。
*正见网2007年7月13日审阅“莲--和陆自通《咏莲》”:
原文:“心怀君子意/无香芳自华/清波荡碧体/天涯处处家”。附原作 《咏莲》:“上清仙品降凡池,深裹浊泥玷玉肌。 真性至纯心不染,娉婷出水绽芳姿。 ”(正见网2007年06月20日) 本诗作者意在写一首和诗。但除了两首诗的内容都是写莲以外,此诗和原诗没有任何形式和格律上的联系:原诗为七言诗,此诗为五言诗;原诗入律,此诗不入律;此诗的韵脚与原诗完全不同,因此不是原诗的一首和诗。此诗第二句也与莲对不上。关于和诗的不同种类和要求,我们今后可能会专门在“评议”中介绍。
*正见网2007年7月13日审阅“中华喜迎新曙光”:
原文:“神州众生求真相//恶党已成秋后蝗//尽快三退免陪葬//中华喜迎新曙光”。第二句中“秋后蝗”的喻义不是很确定的,更不是人人皆知的,而且也不能在词典上查到。“新曙光”的说法也无必要:曙光是相对于黑暗来说,比喻光明或希望。今天的黑暗由恶党制造,对于这黑暗的曙光就是铲除恶党。说“新曙光”就等于说其它“曙光”是“旧曙光”“老曙光”,似乎反而多了些麻烦。
*正见网2007年7月13日审阅“十六字令”:
原文:“天!无欲修心夜夜禅。人何去?圆满化红莲。”我们在过去的评议中提到过,十六字令不容易写得好,就因为它字很少,而且第一句就只一个字。这里第一句的“天”和第二句就很难联系起来。而且修大法的不“参禅”或“坐禅”。更难解的是末句,“圆满”的人怎么会“化”成“红莲”呢?
*正见网2007年7月14日登载“正法修炼感赋”:
原作包括两首小诗:(1)“助师正法洒甘泉//身在凡尘志在天//万岭千峰回看小 //穹苍高处是家园”(2)“舍死忘生走世间//重重险阻化平川//浮云渐散长空净//淡荡清波满载还”。首句中“洒甘泉”用得好,不直说但喻义明显,化抽象为形像。第二句是典型的古诗构句方法,显得节奏明快而有力。此法易学,一看就会。“万岭千峰回看小”喻义也非常明确,但表达得形像生动。末句“穹苍高处是家园”虽然是直说,但仍然有形像。因此全诗四句都说修炼,却读来新鲜,毫无枯燥的感觉。第二首前两句以形像说理,第二句是第一句中“舍死忘生”的直接结果。通过这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而使句子间产生紧密的联系,是防止诗句散漫、结构松散的一种方法。后两句意象很美,仍然以形像表现理念而不直说,但读者却不会误解。末句中“淡荡”两字值得注意:许多作者总爱用“荡”字,以及“荡尽”,多数情况下用得不太恰当。其原因可能是对这个字缺乏形像上的理解。这里加一“淡”字,而且用于“清波”,给人的形像和感受就完全不同了,这个“淡”字十分关键。这些细微的处理要作者长期仔细的体会、想象、感受,才能掌握得好。作为作者更高追求的参考:第二首在形像运用上已经相当不错。但若将四句所表现的四个意象合起来,构成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意境,就会发现有些不足之处:前两句写的“走世间”和“险阻化平川”是在陆地上发生,而末句的结是在水上发生,要构成一幅紧凑的全境图,仍然有困难。
*正见网2007年7月14日登载“观首届新唐人舞蹈大赛有感”:
原文:“飞天神女落人间,为救众生结法缘。舞艺精妙传神韵,举世瞩目四海观。华夏文明本神传,璀璨多姿耀千年。今朝复兴神文化,舞动乾坤开新篇。 ”第五句中“耀千年”改为“五千年”更确切些。首句中“落人间”的“落”如果改为“降”就好得多了。两字的区别,作者应该弄明白。如果不是非改不可的错误,我们都采取在评议中建议的形式,为作者提供一个改進的参考。此诗写得好的是最后两句:“今朝复兴神文化”把舞蹈大赛的深刻意义讲出来了,末句“舞动乾坤开新篇”气势磅礴、形像阔大,而且内涵丰富、喻义明确:这个大赛有扭转乾坤、开启天地间崭新时代的作用。
*正见网2007年7月15日登载“流芳溢彩--贺‘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
原文:“独领全球中国舞,仙姿神韵使命殊。歌真辟地千秋始,颂善开天万古初。大赛人间展风采,弘扬宇宙归正途。流芳世代泽人后,溢彩穹苍灿玉珠。 ”第七句“流芳世代泽人后”中“泽人后”可生歧义,改为“流芳后世万千代”。此诗第二联写得不俗:将“歌真颂善”的舞蹈推许为“开天辟地”的壮举,为“千秋万古”所未闻未见。为了将这层意思表达为合乎对仗格式的句子,作者成功的采用了古诗中常用的分拆词组的方法,将上述三组词汇拆开,合为两组,加上辅助词“初、始”而成为“歌真辟地千秋始,颂善开天万古初”,读起来有新鲜感,更耐咀嚼,而且对仗工整,有对称美。末句“溢彩穹苍灿玉珠”也结得很好:把舞蹈大赛比作浩大苍穹中一颗大放光彩的“玉珠”,给人精巧、玲珑,可珍可爱的感觉,与上一首诗那种气势磅礴的结法相比,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正见网2007年7月15日登载“诗五首”:
一位大陆弟子寄来37首诗歌,这里登载的是其中五首。
“谢师恩--读《忆师恩》体悟正法洪恩:常忆传法在神州,又见足迹遍全球;幸遇恩师开普度,庆得真法上归舟;言传身教不能忘,洪慈大悲催吾修。更谢正法来济世,化尽天地风雨愁;千门万道归一新,三界十方乐悠悠;圆容不灭谁造就?每忆师恩泪长流。”第五句中“不能忘”改为“心长记”,因为此句尾字以仄声为宜,而“忘”为平声。“千门万道归一新”有同样问题,而且用“新”来描述大法是远远不足的,因此改“一新”为“大法”。诗中“化尽天地风雨愁”一句,内涵丰富而颇有诗味。
“除旧势:消磨志不易,风狂念弥坚;正念除旧势,乘法路通天。”首句“消磨”二字不太妥当:如果“志”能“消磨”,就已经“易”了。改首句为“魔凶志不易”,与第二句“风狂念弥坚”意义上完全能对得上。末句“乘法”也不太好:“乘”字是比喻用法,原义为“乘坐”“驾乘”。“乘”字的形像来自其原义,那么“乘法”是个甚么形像呢?再说,“乘”著“法”在哪条“路”上走呢?这个“路”的比喻又成了问题。因此,把末句中“乘法”改为“大法”,将大法直接比喻为通天大道。
“悟‘归期’:何日乘法随师归,万恶除尽众出迷,天地复新乾坤正,愿了功成圆满期。”第二句中“乘法”已作评注如上,改为“功成”
“正念起:助师正法天地行,乘法破浪舟自轻。正念起时风云散,慈悲到处宙宇明。”第二句中“乘法”改为“乘风”。第三句中“风云”一词恐非作者原意,改为“乌云”。
“凌云志:心存助师志凌云,愿赴红尘舍金身;随机下走多少载,今朝得法始归真。心思救度了来愿,正念除恶散烟尘;誓把真相传天下,唤醒众生报师恩。”第三句中“随机下走”改为“劫中下走”,因“随机”在这里难解(有缘得法者被缘牵着走,不是“随机”的)。
*正见网2007年7月15日登载“莫悲”:
作者原拟填写“如梦令”词,因韵脚属不同韵部,故去掉词牌登载。原文:“几度凄风寒雨。多少忠魂归去。天地莫生悲,喜看众生缘续。归旅,归旅,唤醒世人心曲。”其中“喜看众生缘续”一句,改“续”为“聚”,因众生得闻真相后不是使“法缘”不断,而是实现其缘。其实众生一经结缘,生生世世都会带着这缘。末句“心曲”一词不太恰当,它表示“心事”或“内心深处”,不指心本身。但因牵涉韵脚,不便改动。而且读者可能猜到作者的意思,也就听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