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7月13日】
*正见网2007年6月27日审阅“本愿 自悟 ”:
“本愿:万古轮回为此生, 助师正法救苍穹。 但使众生明真相, 走出大劫迷中醒。”第二句尾字“穹”和第四句尾字“醒”不同韵,因此这首诗是不押韵的。 “自悟:执著心不去//难知师父恩//慈悲心不出//众生难得度”。这首诗就更不押韵了。 作者对句读的感觉是对的,但对押韵还须要费点力气去弄懂。
*正见网2007年6月28日审阅“天机”:
原文:“天要灭中共,三退能保命;诚念大法好,灾祸可自消。” 第二句尾字“命”和末句尾字“消”不押韵。
*正见网2007年6月28日审阅“念奴娇・孤松”
原文:“校园孤松,近腊冬,更添些许苍劲,红瓦黄林四五亩,与我书房一间。清浊外界,明暗共舞,善恶见分晓。顿然回眸,悠然不易说。// 顾首工作之年,傲骨犹存,气势似飞龙。飓风卷面心不动,运筹制胜卷。沧海为池,天柱为笔,众圣(神)成列队,看我挥墨,劲撒除邪正气!”写词叫“填词”,把一个个的字“填”到与词牌相应的词谱里去。词中的每个字都有平、仄的要求;共有多少韵脚、每个韵脚在什么地方,都有固定的要求。上面的“词”在这两方面都不合要求。如愿了解,可看正见网上“诗词常识”系列文章。另外,“顾首”一词大概是把“回顾”和“回首”搅和在一起了。
*正见网2007年6月28日登载“闪光的小册子”
原文:“小册子,亮晶晶,疑是银河落辰星。 不到正月元宵日,何故门前挂彩灯?//小册子,亮晶晶,那是天上降九评。 众生渴望明真相,佛光照我天地行。”作者在“素材背景”中说:“一对大法弟子夫妻发真相资料几乎走遍了当地的所有农村乡镇,这一天夜间他们去一个最偏远的村庄,忽见一本本小册子发出耀眼的莹光,回首望去,发过资料的地方洽似繁星点点,若隐若现,他们知道这是师父鼓励他们不辞劳苦来给这些有缘人送来福音。”由这样的素材写出的诗,内涵当然是好的。知道了这个故事,再读这首诗,感受就更不一样。末句“天上降九评”改为“上天降九评”,更加庄重有力。故事和诗歌都具有鼓舞人的力量。
*正见网2007年6月29日审阅“一滴水”:
题记:“海水之所以咸,是因为所有融入他怀抱的水滴,都流下了感恩的泪”。 这个题记的说法与讲法里说的大海是佛的一滴眼泪的说法完全不同。因此不便这样写。象这样为一个现象作解释的方法,须要从多方面考虑其可接受性。
*正见网2007年6月29日审阅“颂师恩”:
原文:“倾尽世间溢美句,难诉主佛慈悲度。浩海师恩何以报,随师正法走归途。”此诗的两个韵脚“度”和“途”,一个仄声、一个平声,平仄不通押。第一句中的“溢美”有过份赞美之意,象这种可褒可贬之词,用时要特别小心,尽量避免歧义。“浩海”不好解,可能是把“浩荡”和“似海”黏在一起了。
*正见网2007年6月30日登载“闻优昙婆罗花频开所感”:
原文:“奇花频开降详瑞//神州大地添异奇//大法洪传鼎盛日//法正人间摧人急”。第二句尾“异奇”改“珍奇”,后者有可贵、宝贵之意,前者没有。末句中“摧人急”的“急”,和第二句的“奇”平仄不相押,改“摧人急”为“心更齐”,押平声韵。
*正见网2007年6月30日审阅“东风:由香港事件看邪恶的末日败相”:
原文:“千疮百孔内已空,百年红魔即亡崩。他日一声神雷震,只剩飞灰赋东风。(轰然一声了无踪)”。 第二句中“即”字不妥贴。按上下文,作者似想说“即将”,但“即”字全无此意。末句中“飞灰赋东风”不妥。四面之风中,“东风”通常表示“生气”“向上”等正面意义,“西风”与“北风”可喻负面事物。“赋”在这里只能是“吟咏”或“授予”之意,但两义都不妥当。另外,“崩”与“风”不相押,请作者注意这个“庚青”与“东冬”混押的老问题。
*正见网2007年7月2日登载“优昙婆罗”:
原文:“优昙不是花,凡花不如它。三千年一发,信使圣王嘉”。首句似贬似抑,第二句一出,则一变而为褒扬。第二句“凡花”两解:所有的花;人间的花。由于人间的花不如它,它就只能是天上的花;所有的花都不如它,它就可以不在“花”的范畴之中,因此它“不是花”,特别是常人层次上它就不能被说成花。末句末字“嘉”,当然是“嘉许”之意,但与通常那种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嘉许不同。人们都知道,此花出现就有圣王传法,圣王容许这件事成真,那就已经是嘉许的了。
*正见网2007年7月4日审阅“诗二首”:
“呼唤”:原诗很长,不能全引。这里只是简要的提出一些看法,供作者写新诗时的参考:
1.写新诗由于少了许多束缚,因此通常容易一发而不可收拾,写得太多而失去对全篇的控制。建议今后先写个简要的题纲,明确要写甚么、不写甚么,每一篇诗只集中写一个或两个对象或问题。诗的长度控制到三十行左右就可以了,等到写得比较自如了,再增加长度。
2.仍然象古体诗一样,用字尽量省净,可有可无的话就删去,特别是不要重复意义基本相同的句子。新体诗一样要讲究精炼。
3.句子不可太长,一般在十一、二个字就可以了。句子一长就容易失去节奏,给人散文化的感觉。象“为何总习惯于不加思索的把这一切含糊的统称为偶然或是自然现象?”这句就是29个字,加上问号30个字格,读起来没有一点诗的气味了。
4.一定要押韵。基本上保持隔行押韵。有的地方句式特别些,可隔两行,但任何地方韵脚不要隔三行以上,否则就有失韵的感觉。
“唏:邪灵恶党遭天灭,九州苍生沐春风;勿做迷途不醒人,万古机缘在一瞬。”此诗完全不押韵,请作者注意检查韵脚,确保押韵了才寄来投稿。
作者在来稿后提出的问题:“佛恩浩荡语难诉 饱经历劫层层渡 作好法徒三件事 不负师尊慈悲度 ”,其中“饱经历劫层层渡”的“渡”字是否该为“度”?
答:就这句话来说,两个字都可以讲得通:用“渡”是比喻用法,把度层层劫运比做渡河;用“度”就是指以佛法度人。但因此诗末句末字是“度”,因此前面应该避免用重复的韵脚,故选用“渡”,避免了重复末句的韵脚。
*正见网2007年7月11日登载“梅”:
原文:“清静自然雪中生//漫漫苦寒香袭人//并非生来有傲骨//真性流露不在春”。此诗首句中“清静自然”用得好,是一般写咏梅诗的人没有领悟到的,而且为最后两句打下了思想上的基础。第二句中“苦寒”与“香袭人”互衬,也为最后两句做了很好的准备和铺垫。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看似平淡,实际上写出了新意。此诗对环境的描述简净而抓住了要点:“清静自然”“漫漫苦寒”的“雪中”。后两句揭示了梅的“真性”。全诗描绘了一个心境自然、清静而又平和的修道人,其超人、感人的高贵品格并非有为的做作,更不是“傲骨”凌人的表现,而是在艰苦环境中长期修为的结果,是“真性”的“自然”“流露”,而且这种流露不是在大庭广众中的炫耀、有意互相攀比,而是无法掩盖和压制的、深入人心的自然过程。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真正修炼人心性升华后,纯洁、朴实心灵的表露,只不过通过了一次梅的折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