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7月21日】
*正见网2007年7月18日登载“谢师恩”
原诗是由四首小诗组成的组诗,下面只引录、评议其中经过修改的两首:
第一首:“师尊转动大法轮,天雨落花飘清芬。九霄云外霞光起,神州大地春雷震。”末句尾字“震”是仄声字,与第二句的平声字“芬”平仄不相押。但第一句的“轮”是平声字,且与“芬”相押。因此我们可以用交换句子次序的方法,使原诗内涵不变而又达到押平声韵的效果:“神州大地春雷震,师尊转动大法轮。九霄云外霞光起,天雨落花飘清芬。”此诗与原诗的区别只是思考的逻辑线索有所不同,内涵一点也没有改变。
第三首:“师尊智慧广无量,再造苍穹铸辉煌。邪灵恶党天不容,小丑跳梁一旦亡。”第三句尾字是平声字,宜改为仄声字。改“天不容”为“遭天灭”,内涵基本相同。
*正见网2007年7月18日登载“诗六首”
这六首诗中只有一首稍有修改。我们下面选几首来做简单的评议。
“走正:事事见修为,念念人神分。时时走正路,处处乾坤新。”此诗只有二十个字,却用了四个迭音词,比例这样大,却不让人觉得累赘或者冲淡了内涵,反而有内涵丰富的感觉。第一句说每件事情上都能看出一个人修炼的层次;第二句说每一念都必然的要么是人的念、要么是神的念。这两句是从细处讲修炼。第三句讲时时刻刻都要把握自己走得正,一步也不离大法;第四句讲做到了以上各点后的结果:处处都会有新的境界呈现出来。
悟 “大法之真”:无为真大道,救度真天梯;圆容真妙理,修炼真自己。”第二句中的“救度”改为“大法”。此诗用四个“真”字而不显得做作或浪费,可见重复字不是一概不能用,如果用得恰当,用又何妨。此诗第二句的“梯”和末句的“己”本来是平仄不相押的,但内涵不宜更改,也就听之了。任何事情都有特殊情况。
“正法之殊胜:茫茫宇宙大戏台,悠悠万古天门开。层层空间擂法鼓,声声唤醒迷中孩。句句师言正旧理,朵朵奇花圣心栽。谆谆教化启迷众,芸芸弟子助师来。处处沐浴主佛恩,绵绵慈悲化阴霾。黯黯阴云随风散,朗朗乾坤新三才。”此诗十二句,每句句首都用迭音词,而且用得准确、毫不勉强,确实不容易。全诗有气势、有内涵,有的句子,比如“声声唤醒迷中孩”,让人深深感到慈悲的流露。
*正见网2007年7月18日登载“诗二首”:
其中第一首诗,作者原拟填词,因平仄、句读和韵部不全合谱而作为诗登载。原文如下:“重逢:挥挥手暂离别。法缘结。救度众生相勉勿停歇。重逢日,泪交织,手相携。风雨难侵方显法徒洁。”第一句的句读,词谱要求三个二字读,这里是两个三字读。韵脚“别、结、歇、洁”,都是仄声(按“词韵简编”),而词谱要求都应该是平声。下片开头的两个仄声短韵,这里用的“织、携”不属同一韵部,而且一仄一平。初学写诗的作者,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容许他们用普通话的注音作押韵标准,但已经写过许多诗的作者应该对自己要求高一些,尽可能兼顾到“词韵简编”的要求。至于写词的作者,只能按“词韵简编”押韵和定平仄。
*正见网2007年7月18日登载“七・二零感怀(诗三首)”:
“回首‘七二零’:九九七二零,邪恶切阴风。扬言三个月,灭尽法轮功。//今至七二零,大法世界行。俯首瞰恶党,已在清算中。”第二句中“切阴风”文意难解,改为“煽阴风”。第五句“今至七二零”改“今至”为“今年”。第六句尾字应该押末句末字“中”(不是押第五句的“零”),而“行”字不押“中”。因此改“世界行”为“处处通”。
“洪势:邪恶谎言曾盖天,法徒蒙难在中原。恶滩启悟人善念,红花凋零净莲现。”此诗首句入韵,按韵脚“天、原”,是押平声韵。但末韵“现”是仄声,因此改“净莲现”为“现净莲”,内涵一点不变,但“莲”字是平声,就押平声韵了。
另一首“法威”没有做修改。作者原稿中还有一首“快醒:利令智昏妒生,恶毒谣言惑众。法徒讲真相,清理世人迷梦,快醒,快醒,希望全在念中。”其中“清理世人迷梦”词语搭配失宜;“希望全在念中”内涵不确切。
*正见网2007年7月19日登载“十六字令・唐风(二首)”:
(一):“唐。盛世天朝百业昌。诗书颂,代代有华章。(二):风。卷尽残云净碧空。神佛舞,《创世》展唐容。”作者将标题“唐风”二字拆开,分别作为两首小令的首句,一气呵成,流利畅达,大有顺手拈来即成文章之慨。
作者在来稿后面提出:《词韵简编》勘误:第五部【十一塞】应为【十一队】? 说得很对,我们将告诉负责有关项目的同修,尽快改正。
*正见网2007年7月19日登载“灭狂涛--写在“七・二零”八周年之际”:
原文:“恶浪拍空干九霄,邪风覆地卷妖臊。苍穹败物倾天落,宇宙阴魔彻夜嗥。浩浩佛恩悲切切,巍巍大法理昭昭。千难去旧忙救度,万险开新灭狂涛。”第五句“悲切切”改为“忧切切”:佛恩沐浴中何悲之有,对众生之忧虑则常有之。本诗前四句写反面的情势,后四句写正面的解决。全诗四联皆用对仗,尾联仍用分拆词组的方法,将“千难万险”和“去旧开新”拆为两组,各个成对。技巧和平仄的调配有日渐成熟的趋向。
*正见网2007年7月19日登载“诗二首”:
第二首“风雨谣: 风雕千树碧,雨润百花新。风雨摧折意,万物自向春。”第三句中“摧折意”改为“摧折苦”,第四句中“自向春”改为“更向春”,与“苦”字相呼应。
作者在来稿后面附言:请教一个问题:比如“心”和“新”,“梦”和“孟”等,在现代汉语中同音,为什么属于不同的韵部呢?
首先,作者说的“在现代汉语中同音”是不确切的,因为现代汉语中各个地方的读音也是不同的。作者心里想的还是“普通话的读音”。把普通话定为“标准”来推广,对于学习音韵学的人是一个灾难:普通话里的声调没有入声,而宋词里是很讲究入声的,有的词牌(如“忆秦娥”)指定押入声韵。有些地方话里甚至不了四个声调。相比之下,北方话的三个声调就很简单了。因此,北方话里同音的字,在其它地方的话里就很可能不同音。这还只是从声调多少来说。象“学”和“雪”在普通话中读音相同,只是声调差别(一平一仄),但在某些地方话里读音就很不相同,而且都读入声。读音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是要改变的。总之,普通话同音的,地方话或古代人的读音可以不同;普通话不同音的,古代读音也可能相同,比如“物、佛、郁”在普通话中是分属三个不同的韵母,但在古代就是同韵字,都属“五物”这个韵部。
*正见网2007年7月19日登载“风雨‘七・二零’”:
原文:“九九恶党毒令行,神州自此遍血腥。苍宇痛见惊心事,咽雨惊雷唤人醒。”末句中的“醒”字是仄声,与第二句尾的“腥”不相押。改“唤人醒”为“洗心清”。
*正见网2007年7月19日登载“夜雨”:
原文:“夜深闻雨声,细细入梦中。诉诉几多语,醒来是莹空。”首句尾字“声”不押“中、空”,因此尾字宜仄声字。改“声”为“起”。末句殊觉难解,改“是莹”为“句句”。原诗喻义不明显,修改后明显得多,若与作者本意稍有差别,还是以喻义明显为好,否则,读者不明作者本意,就无益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