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论周将亡(历史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0月09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1)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2)。伯阳甫(3)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4);若过(5)其序,民乱之(6)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7)而不能蒸(8),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9)而填阴(10)也。阳失而在阴(11),原(12)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13)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14)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15)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16)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17)。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出自《史记·周本纪》)

【注释】

(1)宫湦(音生):一作宫生。
(2)三川皆震: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流都发生地震。三川:周都城附近的三条河流,即渭水、泾水、洛水。震:地震。
(3)伯阳甫:人名。周大夫。「甫」又作父。
(4)序:次序,常态或规律。
(5)过:失,混淆。
(6)民乱之:人民扰乱了它。实际是天子乱之。《集解》引韦昭曰:“言民,不敢斥王者也。”
(7)阴迫:阳气被阴气逼迫。
(8)蒸:上升。
(9)阳失其所:阳气失去它应在的位置。
(10)填(音镇)阴:为阴气所镇伏。填:通“镇”。《国语•周语上》作“镇”。
(11)阳失而在阴:阳气失去它应在的位置而居于阴气之下。
(12)原:同“源”,水源。《国语•周语上》作“川源必塞”。
(13)演:水土通畅而滋润。
(14)竭:干涸,枯竭。
(15)二代之季:夏代和商代的末期。二代:指夏、商二代。季:末世,末年。
(16)征:征象,征兆。
(17)数之纪也:数起于一,终于十,到十则变更,故称十为“数之纪”。数:数目。纪:极,终。

【语译参考】

宣王在位四十六年逝世(公元前782年),他的儿子幽王宫湦继位。

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甫说:“周朝将要灭亡了。天地间的阴阳两气,不能失去次序的;如果失去次序,就是人民扰乱造成的。阳气沉伏在地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使他不能上升,于是就会发生地震。如今三河流域发生地震,是因为阳气失去它应在的位置,而被阴气压在下面了。阳气失去位置处在阴气之下,水源一定会阻塞;水源受到阻塞,国家一定灭亡。水源畅通,土地滋润,便可生长财物,为民所用。土地得不到滋润,民众就会缺乏财物,国家怎能不灭亡?从前,伊水、洛水干涸而夏朝灭亡;黄河枯竭而商朝灭亡。如今周朝的德性就像夏、商两代末期一样,河源的水流又被阻塞,阻塞了,河流必定会枯竭。一个国家的生存,必定要依赖山川,高山崩塌,河川枯竭,这是亡国的征兆阿!河川枯竭了,必定导致山崩。这样看来,亡国不会超过十年了。因为十刚好是数的终极阿!。那上天要抛弃的,不会超出十这个极数。”

这一年,果然三条河流都枯竭了,岐山崩塌了。

【研析】

伯阳甫预言周将亡,他是根据伊水、洛水干涸而夏朝灭亡;黄河枯竭而商朝灭亡,所下的结论。因为夏朝末年发生过两次大地震,“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帝癸三十年,瞿山崩。”而夏桀又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只知享乐,不顾苍生死活,所以星陨地震,河水断流,商汤遂顺天意起兵伐桀,夏亡。而商纣王(帝辛)也是奢侈腐化,行为暴虐,处于众叛亲离的局面。在帝辛四十三年春发生了山崩地裂,最后自焚而死,重蹈了六百多年前夏桀的覆辙。

如今周幽王刚愎自用,不接受劝谏,时常耽于声色,对国事不闻不问。遂于周幽王二年镐京发生大地震,泾水、渭水、洛水三川震动。源塞流竭,歧山崩塌,所以伯阳甫预言“周将亡矣”。另外《竹书纪年》载:“幽王三年冬,大震电。四年夏六月,陨霜。”出现了冬暖夏寒气候异常现象。加上周幽王的昏庸荒淫和倒行逆施,终于在幽王十一年被杀,宣告了西周的灭亡,应验了伯阳甫预言。换言之,天灾是上天对人不遵循天理的警告与惩罚,与国家气数兴衰有密切关系。当我们发现天灾频繁时,就知道上天已发出警讯,应该自省检讨改進,以化解危机。

【延伸思考】

1. 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均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说法。请你从中省思人应怎样做,才能趋吉避凶?
2. 前人的成败、经验,可作为后人的借鉴,你曾借助过别人的经验,而使事情做的更顺遂完美吗?
3. 预言是先知所留下的,请你找一则已应验的预言跟大家分享。

【参考数据】

1. 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四书五经之路
2. 史记本纪(上) 司马迁原著 王利器、张烈等译注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 白话史记 谢武雄译 河洛图书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4. 国语 黄永堂译注 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5月出版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