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10月23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yì shuǐ sòng bié
易水送别
luò bīn wáng
骆宾王
cǐ dì bié yān dān,zhuàng shì fǎ chōng guān。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xí shí rén yǐ mò,jīn rì shuǐ yóu hán。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ㄧ?ㄕㄨㄟˇㄙㄨㄥ?ㄅㄧㄝ? ㄌㄨㄛ?ㄅㄧㄣ ㄨㄤ?
易水送别 骆宾王
ㄘˇㄉㄧ?ㄅㄧㄝ?ㄧㄢ ㄉㄢ,ㄓㄨㄤ?ㄕ?ㄈㄚˇㄔㄨㄥ ㄍㄨㄢ。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ㄒㄧ?ㄕ?ㄖㄣ?ㄧˇㄇㄛ?,ㄐㄧㄣ ㄖ?ㄕㄨㄟˇㄧㄡ?ㄏㄢ?。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
骆宾王,唐浙江人。生于高组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卒年不详。七岁能作诗,号称“江南神童”。高宗时任长安主簿,后贬临海县丞。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写下天下知名的讨武檄文。兵败后不知去向,传说已落发为僧。诗作笔力雄健,有英雄气,和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注释】
(1)易水:河北省境内的河川名。战国末年,荆轲刺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穿戴白衣冠在易水送别。
(2)燕丹:燕国太子名。
(3)壮士:指荆轲。
(4)发冲冠:盛怒的样子,即怒发冲冠。因怒气而头发直竖,冲起帽子。
(5)犹:仍旧?还。
【语译】
我在易水送你离去,当年荆轲于此地告别燕国太子丹,这位壮士怒发冲冠。昔日之人早已死去,今日易水还是如此冰寒。
【诗中有话】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寄托了骆宾王对武后政权的怨愤,读来满腔热血,壮烈激昂。荆轲当年的慷慨悲歌,浩气长存,也激起骆宾王的凌霄壮志,万丈豪情。
战国时代,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欲劫持秦王,收复失土。太子及宾客在易水为他送别,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之音令听者垂泪涕泣,怒发冲冠。荆轲不幸失败身死,秦发兵攻打燕国,燕王杀了太子丹,向秦王求和,秦王不肯,仍攻灭燕国,统一天下后号称秦始皇。
骆宾王为复兴唐朝,追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他代徐敬业写的讨武檄文,连武则天看了都很赞赏,甚至责备宰相失职:“宰相安得失此人?”可惜骆宾王有才却没得到重用。兵败后徐敬业和骆宾王都已失踪,传说落发为僧,徐敬业活到九十多岁,骆宾王在浙江灵隐寺被宋之问发现时也已八十多岁。
起兵前,骆宾王就曾有归隐入道的想法,但还是太执着于政治时局,没想到兵败后还是走上这条修炼之路。世间时局的转变,冥冥中自有定数,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岂能由人?万事皆有因缘,若能早点看透这层理,也无需为世局如此忿忿不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