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2月14日】
董奉,字君异,侯官人也。吴先主时,有少年为董奉所在县的县长,见奉年四十余岁,不知其有道。罢官去后五十余年,复为它职,行径侯官,诸故吏皆老,而奉颜貌一如往日。问:“君得道乎?我昔见君如此,今我以皓首,君转少何也?”奉曰:“偶然耳。”
又,杜燮为胶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到了那里,塞三丸药于口内,以水灌之,使人捧举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起;后四日,能说话。云:死时奄忽如梦,见十数乌衣人收燮上车,入大赤门,径以付狱中。狱各一户,总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以土从外封塞之,不复见外光。忽闻户外人说:“太乙遣使来召杜燮”又闻户外除土良久,引出。见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人持节,呼燮上车,快到家时,燮一觉睡醒,遂活。因起谢曰:“甚蒙大恩,何以报效?”乃为奉起楼于庭中。奉不食它物,唯啖脯枣,饮少酒。燮一日三度设之,奉每来饮食,或如飞鸟腾空而来,坐食而去,人每不觉。如是一年余,辞燮去。燮涕泣,留不住。燮问欲何往?要大船否?奉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为备之。至明日,日中时,奉死。燮以棺殡葬。七日后,有人从容昌来,奉见,嘱其替他谢谢杜燮,请燮好自爱理。燮闻乃起殡发棺,视之唯存一帛。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作符。
后还豫,庐山下居。有一人疠疾,垂死。载以诣奉,叩头求哀之。奉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盖之,使勿动。病人云:“初闻一物来舔,身痛不可忍,无处不匝。量此舌广一尺许,气息如牛。不知何物,良久乃去。”奉以池中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当愈,勿当风。”十数日病者身赤无皮,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如凝脂。
后忽大旱,县令丁士彦议曰:“闻董君有道,当能致雨。”乃自斋酒脯见奉,陈大旱之意。奉曰:“雨易得耳。”因视屋曰:“贫道屋皆见天,恐雨至何堪?”令解其意,曰:“先生但致雨,当为立架好屋。”明日,士彦自率人吏百余辈,运竹木起屋立成。方聚土成泥,拟数里取水。奉曰:“不须尔。暮当大雨。”至暮即大雨,高下皆平,方民大悦。
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种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犹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耘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但将谷一器置仓中,自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少,取杏多,林中群虎吼逐之,大怖,边奔边掉杏,到家一量,杏与谷等量。或有偷杏者,虎一直追到家门口、咬死。家人知其偷杏,连忙归还奉,叩头谢过,能使他又活过来。奉每年卖杏得的谷子,随即赈济了贫穷和旅途困顿者,每年大约有二万余斛。
县令有女,为精邪所魅,医疗不效。去求奉,若治好,愿侍巾栉,奉同意了。立即召得一白鼍,长数丈,爬到病家门口,奉使侍者斩了,女病愈,遂纳为妻。久无子息。奉每出行,妻不能独住,要了个女孩抚养,十余岁。奉一日竦身入云而去。妻女还住在那地方,卖杏取给有欺的人,老虎照样追逐他。奉在人间三百余年才去,颜如三十岁的人。(《神仙传•董奉》)
【点评】
一、应变而作
文中记载董奉历世三百余年,常以治病形式救人度世。全出自然,并无一件刻意之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得心应手;留下“公平交易”的风尚代代相传。
我体会,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来因去果,不执著于任何事情,才能使效果最大化。遇到了,随手就做,借鸡下蛋、借力打力,智慧层出不穷。有的时候,没能按师父的要求做好,比如人为找事做,常带来世间的麻烦;难来了又不能在法上定住自己的心性,留下许多遗憾。
杜燮得毒病,死后入地狱,第三天奉去使其复生。过程中许多动作是做给人看的,形式上由灌药、化药、入药而活人;其实乃“太乙遣使来召”灵附肉体而活。本无须借于“药”,就是为了符合世间的理,能让人理解。当前世人的退党大潮也是同样,要救人还得顺着人的执著,度人难那!惟如此,回过头来,生命才能看到佛恩浩荡。
二、角色转换
高层生命的“尸解”乃人生舞台角色转换的手段之一。董奉的每一次“救人”都是有序的安排。或说“了因缘”。因缘一了,立即走人,决不拖沓。
我们在常人中日久生情,做事常拖泥带水。就如有缘人,能救不能救,该你做的你做了就行。迷中救人很难,你一次次讲真相,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如若陷入常人的情中,甚至角色转换后失去了再见的缘分,仍念念不忘,就已经不是神思而是人情了,不但救不了他,还拽下了你。有句老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正是因为爱、恨、情、愁横在了被救者得救的路上,削弱了我们的能力,使许多亲近的人反而难救。当悟。
三、方民大悦
董奉筑屋行雨、治病娶妻、种杏取谷。从表面看,筑屋、娶妻、种杏、取谷是给奉的报酬,“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实质董奉没有取酬之心,是为了在“方民大悦”中教化一方民众,否则如何竦身入云?
八年来,我们在艰辛中用无数的金钱、精力,无偿的做了许多传递真相的工作,但做得很辛苦。可一场自己掏钱来看的“神韵”事半功倍。为什么?原因就在“方民大悦”。在不知不觉的娱乐中,人的内心起了变化,精神升华。这就是无为之治。世事在利益的驱动下進行,譬如孩子的“抢食”心理,没有了“抢”反倒无趣。那“喾”与“势”让人乐付出而后得。人的特点就是这样,董奉很明白,便无为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