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8年09月03日】

【原文】

超(1)悉(2)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3)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4)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惊怖,可殄尽(5)。鄯善(6)破胆,功成事立也。”
( 《东观汉记・ 卷一六・ 班超传》)

【注解】

(1)超:班超,东汉人,班彪之子、班固之弟。
(2)悉:全部。
(3)探:深入探访。
(4)独有:只有。
(5)殄尽:殄,音“舔”,灭绝。完全灭绝。
(6)鄯善:鄯,音“善”。汉时一西域国名。

【故事阐述】

东汉时的名将班超,建立了许多战功。后来有一次被派出使西域,首先他来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对于班超立下的功绩和为人十分的佩服,所以对他们一行人十分的礼遇,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态度却明显的冷淡了起来。

班超发觉情况有些不对劲,经过打听,证实是北方的匈奴人也一直在拉拢鄯善国的国王,所以班超便立刻召集同来的所有三十六名随从,趁着他们酒酣之时,激怒大家说:“不深入探索老虎的巢穴,哪捉得到小老虎?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趁夜里火攻匈奴派来的使者,因为他们情急之下,又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会大为惊恐,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灭尽他们,鄯善国王也会诚心归顺汉朝,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完成使命了。”

当天夜里,班超便率领少数的士兵攻入匈奴的营地,杀的匈奴七零八落,鄯善国王也见识到了班超的行事风格,终于归顺了汉朝。

后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被用来比喻如果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深入冒险。

【讨论】

(1)班超出使鄯善国,为什么鄯善国王从原先礼遇的态度转而冷淡呢?
(2)班超和随从三十六人想出了什么方法要扭转情势呢?
(3)班超行事风格强烈,遇事当机立断。他对士兵说:“不探虎穴,不得虎子。”请你自省一下自己平日处理危机的态度,是否要加强一下当机立断的勇气呢?请你和同学分享一下。

【造句练习】

例:不要怕多付出,俗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例:从古至今,每个冒险犯难的人哪一个不是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才得以达成目标的?

【课后时间】

和同学讨论看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参考解答】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前方危险困难,仍执意前行,有不畏艰困之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深入冒险。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