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9月28日】
【原文】
陶公(1)性检厉(2),勤于事。作荆州时,敕(3)船官悉录(4)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5),值积雪始晴,听事(6)前除(7)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8),积之如山;后桓宣武(9)伐蜀,装船(10),悉以作钉。又云:尝发(11)所在(12)竹篙(13),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14),乃超两阶(15)用之。
(出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注释】
(1) 陶公:陶侃,字士行,晋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市西)人。历经荆州刺史、武昌太守等职,封长沙郡公。为东晋名臣之一。
(2) 检厉:谨慎严厉。
(3) 敕(音赤):命令。
(4) 录:收集。
(5) 正(音征)会:指正月初一的集会。
(6) 听事:官署听取报告、处理政事的厅堂。
(7) 除:台阶。
(8) 厚头:接近根部的竹头。
(9) 桓宣武:即桓温。字符子,晋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人。为晋明帝女婿,由于多次征伐有功,官至大司马,与郗超等人图谋篡位,但未成功而死。谥宣武侯。
(10) 装船:制造船只。
(11) 发:征发。
(12) 所在:指当地。
(13) 竹篙:撑船的竹竿。
(14) 足:铁足,装在篙头部的铁脚。
(15) 两阶:两个等级。
【语译参考】
陶侃性格谨慎严厉,做事勤勉努力。他在担任荆州刺史时,曾经下令负责造船的官员将锯木所剩下的木屑收藏好,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在正月初一集会时,适逢连日下雪刚转晴,厅堂前的台阶在下雪后仍然潮湿,于是全部铺上锯木屑,使得人员進出都不受妨碍。
又下令官用的竹子,都留下粗厚的竹头并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讨伐西蜀,需要制造战船,就将这些竹头用作钉子。
又听说他曾征调当地的竹篙,有一位官员将竹子连根取下,用竹根当作竹篙的铁足,陶侃便破格提拔,将他连升两级。
【研析】
本则故事描述陶侃将锯木所剩的木屑以及粗厚的竹头成功的废物利用,以及晋升将废物再利用的官员,这三个实例,说明了他在生活中小细节上随时用心,以及简约的价值观,也充分显现出他个性谨慎严厉,以及做事勤勉努力的一面。
陶侃少时家境相当贫寒,父亲生病后,全家仅靠母亲以纺织维生。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全部心血。后来,陶侃在县里担任渔梁吏的小官员,食用官府的腌鱼,刚上任不久,他就送给母亲一罐咸鱼,但他的母亲不但没吃,将它退回去,还写信责备他不该贪私。母亲的正直与勤俭深深影响了陶侃的一生。
【延伸思考】
1、陶侃勤于劳动在历史上相当著名,请谈谈你所知道关于他的事迹,如陶侃搬甓等。
2、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要的目的是防微杜渐,在分辨善与恶后,不能因小恶或小善,就认为无所谓,亦即,理念要贯彻始终,而不是因事情小,就在执行上有所偏差。请自我反省,自己能不能做到,以后要如何改進,请分享你的看法。
3、近几年来,基于地球资源的快速消耗,各国都在推行相关环保政策,倡导节能减碳。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能减碳,请分享你的经验。
【参考书目】
1、《新译世说新语》 (三民书局, 1996年)
2、《【解读经典】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