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9年04月12日】
*正见网2009年3月29日审阅后未予登载的诗歌:
原稿:大法
评注:此诗经过修改后已于四月四日登载。但作者在此诗的投稿附言中提的问题尚须做一简单答复。
问:想到一个问题,画家同修可以画师父像等,我们做诗词创作的同修为什么不能以师父的宋词元曲为谱而咏之?开创我们及后人的路。请诗词好的同修把平仄等方面作好,我们用之。一方面背法,一方面证实法。
答:师尊讲的是法,不受常人中任何形式的制约。我们不能把师尊的讲法降低到一个词、曲谱的例词的地位。做为修炼中的人,我们须要尽可能按常人中的形式去做,因为那样常人能接受。我们要讲真象救人,首先得他接受你的东西。以后诗歌以什么形式存在,要到法正人间后才知道,我们现在只能这样做着,只要能正确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诗词曲赋都可以随意选用。
原稿:田间
田间郁绿油花黄,彩蝶飞绕花丛中;垄边一行桃李树,满园花开粉样红。
主佛下世法光照,金轮转动净巨穹;浊世修心苦中苦,身心净化升天庭。
评注:第三句说“垄边一行桃李树”,第四句说“满园花开”就不太准确,只有“垄边一行”不能称“园”;另,既然说“桃李树”,就有红、白两种花,但第四句只说了“粉样红”。末句尾字“庭”不押前面的韵脚“穹、红、中”,末句脱韵了。
*正见网2009年3月30日审阅后未予登载的诗歌:
原稿:你追求的是什么?
评注:按照作者过去发表的诗词来看,作者可以写得比这首诗好很多。可能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吧,而使作者不能发挥自己的真正水平。
*正见网2009年4月3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词二首
浪淘沙・记同修一梦并感而续
碧宇金亭台,雾卷云开。
祥风慈意入胸怀。
净耳深穹闻远唤:“孩子归来!”
短梦撼心宅,涌泪难揩。
巾湿衾邑枕旁歪。
起坐合十急应道:“这就回--来--(!)”
临江仙
不染素心天上月,云中久惯清寒。
溶溶半璧任缺圆。
人说尘世好,碧海自婵娟。
可见银弦寂寂处,馨香一缕依然?
休愁尽日伴忧烦,
灵台法永驻,含笑送流年。
修改与评注:第一首首句“碧宇金亭台”,“金”字平声而该处应为仄,因此改为“碧宇望亭台”。下片首句“短梦撼心宅”,“宅”字为入声,该处当平,因此改为“短梦撼心哀”。第四句“起坐合十急应道”,“十、急”都是入声字,都宜改为平声,因此改为“起坐朝天忙合十”。第二首第四句“人说尘世好”,“说”字入声而该处当平,因此改为“人称尘世好”。下片首句“可见银弦寂寂处”,第一个“寂”字处应为平声,因此改为“可见银弦空寂处”。第三句“休愁尽日伴忧烦”,“愁”与“忧”字内涵有重复,因此改“忧烦”为“尘烦”,后者是内涵明确的双音词,这样内涵也扩大了。此句末的逗号改为句号。第四句“灵台法永驻”,“法”字是仄声,该处当平,因此改为“灵台真法驻”。
两首词都写得好。第一首上、下片的结句都用引语,为全词带来勃勃生气,显得生动、形象而有催人急起的气氛。第二首上、下片的末两行“人说尘世好,碧海自婵娟”“灵台法永驻,含笑送流年”,活灵活现的描述出一个身在仙境不思凡、胸无微尘大自在的神佛形象。
原稿:观神韵诗词五首
听女高音黄碧如演唱:
七律观《龙泉鼓舞》:
采桑子・观《女子筷子舞》:
观《神笔的传说》 :
秋波媚・观《金莲起舞》:
修改与评注:原作五首诗词,登载了三首,第二首(律诗)和第三首(采桑子)没有登载。第二首(律诗)的第一联次句“少壮男儿舞任兴”,“兴”字是仄声,如果按律诗写,应改为平声韵脚;第三联次句“鼓点雄浑壮志凌”,作者可能想说“壮志凌云”,但去掉“云”字后不能保持原义,而且“凌”字在其中是及物动词,不宜用作不及物动词。这三个字应该改一下。另外,作者在诗中所描述的“手鼓”,其风格好象与网上播放的录象有些距离。比如“锣声激越”“鼓点雄浑”“龙腾”“虎跃”,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描述原来那个阳刚的“唐鼓”,对于这次网上播放的舒缓、潇洒而鼓声柔和的“手鼓”,总觉得有些不太切合。第三首(采桑子),第二句“袍茧鹅黄”,如果作者是想强调其丝制的品质,可用“缎”字,避免使用“袍茧”这种不太好懂的词汇;第三句“丽质凝妆”,“凝妆”一词好象不太准确,神韵演出中无论服饰还是化妆,可能少有用得上“凝妆”的情形。第四句“似蝶翔”,因为衣服都是窄袖,不会给人“蝶翔”的感觉。末句“宛若仙娥送吉祥”,“宛若”是用来提起形象描述的,但“仙娥送吉祥”没有固定的形象可供读者驱遣。我们这样评议,当然是对作者提高了要求:在文字层面以外,应该考虑到形象创造的问题。
原稿:沁园春
华夏文明,灿烂辉煌,多少风流。
赞交辉三教,源远流长。荆轲赴死,屈子江投。
盛世天朝,唐风宋韵,代代雄才青史留。
封尘久,叹白云千载,流水悠悠。
今朝续写春秋。得大法千帆竟归舟。
虽黑云压顶,丹心如磐;狂风暴雨,仍立潮头。
浴火真金,助师正法,遍地奇花妍神州。
烟尘落,看沧桑法子,光耀寰球。
修改与评注:第二行次句“源远流长”,“远”和“长”的平仄与谱中要求刚好相反,因此改为“流长源远”。下片次句“得大法千帆竟归舟”,“归”字平声而该处当仄,因此全句改为“得大法、归帆竞亿舟”。注意顿号(、)在词曲中主要用于划分句读,与散文中的顿号不相同;也注意“竟”字和“竞”字的区别。第三句“虽黑云压顶”,领字“虽”是平声,但领字以去声为佳,改为“纵”。下一句“丹心如磐”,“磐”字平声而该处当仄,全句改为“心如磐石”。第三行末句“遍地奇花妍神州”,“神”字平声而该处当仄,改“神州”为“九州”。此词在安排上以古、今时间为限,上片末行与下片首句之间衔接比较自然,这是历来词家强调的关键。上、下片中由领字提起的四个四言句是本词的弱点所在:“交辉三教,源远流长”过于概括而显得泛;“荆轲赴死,屈子江投”转为具体,但选材不是很恰当:两人都不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这两组四言句如果能写成对仗句的形式(不包括平仄相对),往往能增加力度和节奏感。
原稿:读《大法弟子诗集》有感
字字句句是神箭,篇篇诗歌是檄文。
秉笔直书诛邪党,人神共愤惩江魔。
大法弟子握神笔,横扫环宇灭腐恶。
助师正法紧随师,推转法轮回天国。
我欲因之从排版,印与同修广传阅。
修改与评注:此诗内涵是好的,作者希望把弟子的诗歌与同修传阅也是很好的想法。但作者此诗因为押韵的问题而没能登载。此诗五个韵脚“文、魔、恶、国、阅”,按韵书没有两个韵脚是同韵部的,因此就不押韵了(按普通话读音,“魔”“国”可押)。作者如果希望了解有关诗词押韵方面的常识,可以参阅正见网上的系列文章(【诗词常识】(四) 押韵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11/20001.html)
*正见网2009年4月2日下载、4月4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诗五首
神韵“金猴降妖”观后二首
其一:妖化美女迷众僧,考验面前看谁行。玄奘沙僧六根净,坚守心性无动衷。
八戒执色受蒙骗,性乱几乎毁前程。金猴火眼识诡计,奋棒追杀灭邪灵。
其二:
坚修大法:
返还真善忍,归正念言行。吃苦消恶业,修心长神功。
跳出情名利,溶入大法中。兑现史前愿,随师救众生。
无条件内找:
看神韵“济公抢亲”有感:
尘封已久志迷蒙,错将智僧当疯僧。刚脱险境大难至,方知济公是恩公。
天灭恶党迫眉睫,大法真相指路灯。劝君莫疑宁信有,生死就在一念中。
修改与评注:“其一”第四句“坚守心性无动衷”失韵:“衷”字与前面的韵脚“行”和后面的韵脚“程”都不相押。因此改“无动衷”为“不动情”。“坚修大法”第四句“修心长神功”和第六句“溶入大法中”虽然互押,但其韵脚“功、中”与前面的“行”和后面的“生”不相押。因此改第四句为“修心长心性”;将第五句“跳出情名利”改为“跳出名利情”,作为第六句,而把原第六句“溶入大法中”作为第五句。最后一首第四句“方知济公是恩公”失韵:“公”不押前面的“僧”或后面的“灯”。改为“方知济公有道行”。末句“生死就在一念中”也失韵:“中”不押前面的“灯”。改为“生死一念心要明”。
原稿:沁园春・中华
煊赫轩皇、神功巍峨,文治始源。
继玄元太上,淳熙道术,文宣至圣,中正儒言;
法音雷鸣,释迦声教,光耀十方四海传。
企首盼,降法轮圣主,再放优昙。
风云激荡千年、铺展就,今朝正法传。
叹中妖巢寇,戕毒黔首;闯贼发逆,屠戮黎元;
盗世雄奸,邪灵共匪,毁谤神佛铸罪冤。
秋风落,扫残枝败叶,又见新天!
修改与评注:首句后的顿号改为逗号。注意顿号在词、曲中主要是标注句读的。第三行中“法音雷鸣”,“音”字平声而该处当用仄声,因此改为“法语雷鸣”;“光耀十方四海传”,“十”字是入声字,改“十方”为“乾坤”。第四行“企首盼”,“首”字是仄声而该处当平,改为“万年盼”。下片首句后顿号改为逗号。“铺展就”后面的逗号才应该是顿号。第二行中“戕毒黔首”之“毒”和“闯贼发逆”之“贼”都是入声字,应该改为平声字。同时所叙事件都牵涉历史人物,而有些历史人物的定位要到将来才知道,因此不如用概括的说法来讲历史事件,那样比较有概括力也不容易出错。因此将前面三个四言句改为“官场争斗,坑戕黔首;中原逐鹿”。
原稿:沁园春
大戏五千,过客匆匆,谁解缘由。
赞立言孔子,承先启后;传道老聃,绝影西游。
佳人才子,豪杰英雄,走马登台青史留。
封尘久,叹江山胜迹,流水悠悠。
今朝续写春秋。修大法千帆竟归舟。
虽黑云压顶,志坚如铁;狂风暴雨,仍立潮头。
浴火真金,凤凰涅~",遍地奇花妍神州。
尘埃落,看苍桑法子,光耀全球。
评注:首句“大戏五千”,“五”是仄声,该处当平;而且此句容易产生歧义“五千场大戏”,因此须要作者自己改一下。第二行的“传道老聃”、第三行的“佳人才子,豪杰英雄”,这三个四言句的偶字平仄都颠倒了,只要颠倒一下就行:“老聃传道”“才子佳人,英雄豪杰”。下片第三行的“凤凰涅~"”,“~"”字是平声而该处当用仄声。下一句“遍地奇花妍神州”,“神”字平声而当仄,这个只要改为“九州”就行了。因此,只有首句和“凤凰涅~"”这两处是必须作者来改的,其它地方说不上修改。
原稿:来稿附言(致“诗词同修”)
“同修:我的普通话不好,现在慢慢注意纠正。词汇量不够,正注意收集”。……“同修从我的作品中肯定会了解我现在的水平,给提个看法,近期的、中期的指导方案,尽快掌握诗词曲的创作思路,少走弯道,快速更好的证实法,现在我反复看《洪吟》从中摸索师父的写作结构和技巧”。
评注:就写诗词而言,普通话好不好完全没有关系。如果是写词,北方人在平仄和用韵方面的困难通常比南方人大:北方人语音中没有入声字,而他们的平声字中有好些是南方人的入声字。我们现在用的韵书是“词林正韵”(也叫“词韵简编”),其中许多字的读音还是更靠近南方人的读音。按作者所言,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在保证做好“三件事”的前提下,建议作者多读诗歌,少读诗歌理论和教人写诗歌的书。读诗歌,首先是读唐诗;而读唐诗,建议首选白居易和李白;其次是陶渊明的诗一定要读一些,苏轼生前对陶渊明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个中道理一言难尽;再,同修写得好的诗词,要仔细阅读和揣摩,因为作者要写的是同一类的作品,借鉴同修的作品,有最直接的帮助和效果。阅读和模仿别人的诗歌写法,本身就有增加词汇、学习表达方法、熟习音韵效果等作用,用不着专门拿词典或什么书收集字汇。在读诗时,看到同修使用的字汇,自己不完全明白其涵义的,就马上查一查词典,记在本子上,以后偶尔翻一下,有机会就用到自己的诗里。师尊的《洪吟》是大法的一部分,不能当做教人“写作结构和技巧”的书来看,千万注意,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写作结构和技巧”可以从古人和现代人的好诗中去揣摩和体会。
*正见网2009年4月3日下载、4月5日登载的诗歌:
原稿:词六首
浪淘沙・党渣
阴暗丑蛤蟆,张口如鲨。残民媚共往高爬。勾结恶灵欺压善,钱若亲爹。
人血染朱衙,吮爪磨牙。恶盈赤祸老天拿。清算之时号罪晚,坟没如沙。
诉衷情・党样子
好事近・听神韵歌曲
感皇恩・洪鸣
雷鼓荡颓波,法船将到。四海螺歌圣王号。弄潮冲浪,舞响华旌高纛。沸鸣扬万丈,鲸吞豹。
花信好风,披靡长啸。磅礴心光展春诏。残蟾吹坠,箫引凤霞东照。仙鸡云将唱,
催天晓。
声声慢・惜真相
生查子・藏字石
修改与评注:第一首上片末句“钱若亲爹”,“爹”字入此韵时属特殊情况,而且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个读音,可能误会成不押韵了。另外,把钱看得重,拜金主义,也只是人品问题,还不属犯罪,而江某是直接吞噬国家财产之犯罪者。因此改为“国库偷抓”。下片“吮爪磨牙”改为“吮血磨牙”。末句“坟没如沙”只是形灭,改作“魂散如沙”,与“神形全灭”近义。第四首末两句“仙鸡云将唱,催天晓”,改“仙鸡”为“天鸡”,后者有确定内涵;“云将唱”改“云中唱”;“催天晓”改为“催新兆”,内涵更广大,言将有天象变化。第六首第二句“退党舟如织”,“如织”通常指漂亮,改为“三退洪潮急”。
作者在附言中谈到“作品应如何加注释”的问题,简单说几句,仅作参考。诗词的注释与研究、辩论、评论等文章的注释完全不同。前者要尽可能简练、易懂,一语中的,因为读诗的人对词语的出处不一定有兴趣,多数读者希望一看就明白诗中的某句是什么意思,如果牵扯远了,就让不想求知的多数读者厌烦,而真正求知者,自己可以去找出处、求得详细的解释。也就是说,诗词的注释是辅助理解诗句内涵的作用,而后一类文章的注释是有证据、根据和支撑自己观点的作用,因此出处越多越好。以此原故,作者所做的注释有不同程度的删减。
原稿:更漏子・东风
解连环,抽绕绪,寸寸愁肠接愈。扶玉树,涣霜丝,转天年少时。
浓豆蔻,驱蛙臭,看我河山依旧。烟月散,水穹清,佛光普照明。
评注:此词整个说来,不好懂。除了末句和“驱蛙臭”修炼人看得懂外,其它部分都得猜谜了。现代人没有那样的时间和耐心来细细揣摩作者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内涵或喻义。为了读者能读得懂,我们还是写得易懂些好,当然,易懂并不一定就是肤浅。
原稿:诗四首
原来如此:
劫:
自觉:
亡共石:
修改与评注:“原来如此”末两句“大法真善忍,末法救世舟”容易产生反面歧义:“大法”被说成是“末法”,因此改“末法”为“末劫”。此诗中有些句子内涵不很明确,比如“浮尘游子意”“道缘何所收”;有的和作者自己要说的意思可能不同,比如“白发三千愁”。“劫”第三句“业转灾劫欲身腐”,内涵不确,改为“业转灾劫无处避”。
原稿:诗词三首
过渡:
江湖行:不执名情心意安 利欲无挂天地宽 洒洒脱脱行江湖 潇潇竹义留世间
无题:一叶小舟轻悠悠 浩海扬帆驶上头 心盛真理通彼岸 意如金刚任遨游
评注:这三首诗没有登载。首先,标题“诗词三首”不恰当,因为三首都是“诗”而没有“词”,可以说“诗三首”或“诗歌三首”。“过渡”一首中有“残局已定江山事 又有真龙盘上头 ”,这样的说法容易被常人理解为我们要去定常人的江山,我们已经有了确定的人选去摄取政权。“皇官只称孺子谋”不知何意。“八方泰定嵌温柔”,修炼人这样说恐怕不太恰当。“江湖行”末句“潇潇竹义留世间”,不明其意。“竹”是以有节而直为特点的,因此以之喻“有节气”“宁折不弯”的人品,但和“义”无关。而且加上“潇潇”二字,就更不知作者所喻何义了。“无题”首句有“一叶小舟”,第二句则说“浩海扬帆”,这里有概念和形象上的差异。“一叶舟”通常是指河、湖里的小船,只有中间一段带一个小竹蓬遮风蔽雨,不是带帆的帆船,更不能到“浩海”里去“扬帆”。